书城文学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3315100000002

第2章 欧洲古代文学(2)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生于卡尔基狄克半岛,曾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在奴隶主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中,采取折衷调和的立场。他的文艺理论著作传世的有《诗学》和《修辞学》。《诗学》对希腊文学作了理论总结,主要围绕悲剧和史诗,深刻探讨了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文艺与现实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摹仿,而且要描写现实中那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也应该高于现实。一是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他提出悲剧可以通过引起悲悯与恐惧的感情,并使之得到净化(或宣泄),使入的心理恢复健康。另外,他还强调情节的完整和统一。亚里士多德为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修辞学》论述了古代散文的写作方法。

《圣经》

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39卷)和《新约全书》(27卷)。《旧约》原文是希伯来文,本是犹太教的经典,是占希伯来文学遗产的总汇。公元前285至公元前249年之间,由70个学者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将其译成希腊文,称为“七十士泽本”,它为基督教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包括《摩西五经》、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等几部分,表现了犹太民族对耶和华上帝的信仰,丽抒情诗中的《雅歌))等文笔优美,文学性很强。《新约》原文是希腊文和亚兰文,公元1、2世纪时陆续写成,主要内容是四福音书、《使徒行传》和《启示录))等。福音书是《新约》的核心,体现了初期基督教的思想,生动描绘了耶稣基督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圣经))除宗教意义外,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很大,历代都有许多取材《圣经》的作品,如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天路历程》等。

普劳图斯

古罗马喜剧作家。生于意大利东邮翁布里亚的萨尔栖那,后来到罗马,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他的喜剧流传至今的有20部(另有一部残稿),主要是根据希腊米南德等人的新喜剧改编而成,却反映了罗马人的生活。他用滑稽可笑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的贫富不均、妇女地位卑贱等社会问题,嘲笑讽刺富裕阶层的人物,同情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和奴隶。如《一罐金子》写了一个吝裔鬼拾到一罐金子后患得患失、坐卧不宁的心理,后来莫里哀根据它写出了《悭吝人》;《吹牛的军人》写奴隶巴勒斯特里奥利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不但使自己摆脱了一个军人的奴役,还帮助军人霸占的一个妓女回到了她的爱人身边;其他还有《凶宅》、《孪生兄弟》等。普劳图斯的喜剧情节巧妙,富于动作,对话充满戏谑成分,接近民间喜剧风格,深受一般群众的欢迎。

泰伦提乌斯

古罗马喜剧作家。生于北非的迦太基,幼年在罗马为奴,因得到主人欣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解除了奴籍。此后与许多贵族青年来往密切。前159年在去往希腊的旅途巾病逝。他的喜剧共六部,主要描写年轻人的爱情和由此而来的家庭冲突,反映罗马奴隶制生产迅速发展时期新旧思想的冲突和老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主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宽容、忍让,如《婆母》、《两兄弟》等。他的喜剧具有新喜剧固有的人物类型,如狡诈的妓女、贪嘴的食客、愚蠢的老人等,结构严谨,剧情发展自然,戏谑成分较少,语言是上流社会有教养阶级的口语。他的喜剧风格比较严肃,不如同时代的普劳图斯受下层民众欢迎,但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都有影响。

西塞罗

古罗马演说家、修辞学家、政治活动家。出身于骑士家庭。在罗马、雅典等地学过修辞、法律、文学和哲学。他是罗马贵族共和制的维护者,很早即从事政治活动,曾担任过执政官。恺撒被刺后,因抨击安东尼,前43年被杀害。作为演说家和散文家,他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有58篇演说辞,12部政治、哲学著作。他的演说文辞优美,句法谨严,音韵和谐,说理透彻,说服力强,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有利的方面。西塞罗的演说辞、修辞学著作和政治哲学论文对罗马演说艺术和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对拉丁文学语言的形成和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的演说风格也被后代欧洲很多作家奉为楷模。

维吉尔

古罗马杰出诗人。原名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生于高卢的曼图亚附近的农村,家境比较富裕。他幼年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和农业劳动,热爱大自然。后来去米兰、罗马等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体弱多病,从事律师失败后,回到农村家中,专心写诗。后加入了麦凯纳斯庇护下的文学集团, 深受屋大维的尊敬。他的主要作品除代表作《埃涅阿斯纪》外,还有《牧歌》、《农事诗》等。《牧歌》共有10首,是其成名作,通过一个牧人的独唱或一对牧羊男女的对唱,歌唱牧人的生活和爱情,还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和政治的看法与感受;《农事诗》共4卷,描写罗马农民的工作与生活。这些作品将农业知识的介绍、农业政策的阐释和对自然景色、历史传说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维吉尔在中古时代一直享有特殊的声誉,如但丁在《神曲》中就尊他为老师和带路人。

《埃涅阿斯纪》

维吉尔创作的史诗。共12卷,叙述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历史,歌颂罗马祖先的丰功伟绩。根据当时罗马的神话传说,罗马最早的祖先是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他是爱神同安吉赛斯所生的儿子。特洛伊被希腊联军攻陷后,他和父亲等人在天神护卫下逃了出来,辗转到了意大利,娶了当地的公主为妻,建立了王都。这成为史诗内容的主要依据。史诗以荷马史诗为范本,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埃涅阿斯的海上历险,主要写了他和女王狄多的爱情悲剧。第7—12卷,写他依据神灵的指示到达意大利后,和当地拉丁部族的战斗。最后,以拉丁部族首领图尔努斯的死结束全诗。诗人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歌颂了罗马帝国的神圣传统和先王建国的艰辛;通过他游历地府的见闻,歌颂了恺撤和屋大维的功绩并肯定了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这部史诗被看作是文人史诗的范本,语言音律谨严而富于暗示性,风格严肃而哀婉,尤其对爱情心理的描写,生动感人。

贺拉斯

古罗马奥占斯都时期杰出诗人,也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推崇希腊文化,早年参加共和派,后支持帝制。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有的歌颂奥古斯都的统治,有的针对社会生活的一些恶习进行讽刺,有的赞美友谊和田园生活。主要的诗歌作品集有《讽刺诗集》、《歌集》等。《诗艺》是他重要的文学论文,他根据自己及同时代人的创作实践,重申了艺术模仿现实的观点,在文艺的功用上,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艺术创作方面,提出了“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作品具有统一与调和的美。他的主张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奥维德

古罗马诗人。出生于罗马附近的小城苏尔莫一个骑士阶层家庭。青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游历了很多地方。由于妻子的关系,得以出入罗马上层社会。晚年被流放到黑海东岸,最后病死异乡。奥维德从18岁左右开始写诗,早期作品主要是爱情诗,代表作有《恋歌》、《爱的艺术》(一译《爱经》)、《爱的治疗》、《烈女志》(一译《女杰书简》)等。《爱的艺术》以教授年轻人获得爱情的方法和艺术为主要内容,曾因内容轻佻、语言大胆而被禁。长诗《变形记》和《岁时记》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变形i:己》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说,以“变形”为线索串连起250多个故事,是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总汇,后代很多作家、艺术家都从中吸取创作材料。奥维德流放期间的主要作品是《哀歌》和《黑海零简》,主要表现流放途中的感受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塞内加

占罗马政治活动家、悲剧作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修辞学家老塞内加,他学习过修辞和哲学,斯多葛派哲学对他影响较大。公元49年开始任大法官,并任尼禄的老师,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显赫的时期。晚年因受牵连自杀而死。塞内加的著作包括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学上悲剧创作的成就较大,现存《特洛伊妇女》、《腓尼基少女》、《美狄亚》、《阿伽门农》等九部悲剧。它们取材希腊神话,以希腊悲剧为蓝本,影射罗马的现实生活,反映贵族反对派的心理。塞内加的悲剧情节比较简单,语言夸张,还有不少流皿场面和关于鬼魂、巫术的描写。

史诗

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常指以传说或重大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各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和经历各种艰难险阻如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史诗在产生初期,一般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其内容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所增删,发展到一一定时期再由专人进行整理加工,成为有固定文本的作品。所以,史诗是一个民族的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风格一般庄严崇高,表现朴实自然,常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丰富鲜明。流传至今的外国史诗中,著名的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由于史诗所包含的深刻社会意义,现在也常把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的长篇艺术作品称为史诗式的作品。十四行诗欧洲的一种抒情诗,音译为“商籁体”,源出普罗旺斯语Sonnet。起初泛指中世纪流行于民间,用歌唱和乐器伴奏的短小诗歌。意大利中世纪的“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是第一个使用这种诗歌形式并使之具有严谨的格律的文人。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跫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f^四行。每行诗句通常是11个音节,抑扬格。每行诗的末尾押脚韵,押韵方式是ABAB,ABAB,CDE,CDE。十三世纪末,十四行诗的运用从抒情诗领域扩大到叙事诗、教谕诗、政治诗等,押韵方式也变为ABBA,ABBA,CDC,CDC或ABBA,ABBA,CDC,EDE。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人的创作,使十四行诗在艺术上和表现上更加完美,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莎士比亚、雪莱等都创作过很多优秀的十四行诗。

巴别塔

《旧约·圣经》中的传说。洪水过后,挪亚的子孙繁衍了众多后代,虽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却都说同一种语言。后来,他们往东迁移,计划在示拿地方修建一座通天大塔。但上帝不喜欢他们的目的和作法,于是,在塔快要建成时,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无法交流,塔也就不能再修建下去。后来,这些人散居世界各地,各说各的方言,从此,人类的语言不再统一。造塔的地方名叫巴别,希伯来文的字根是“变乱”的意思,也有的学者认为它在巴比伦语中意为“神之门”。《圣经》中的“巴别塔”象征着凡人的狂妄自大和一次徒劳无功的努力。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后期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是古希腊历史的后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希腊文化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北非的许多地方,希腊语成为这一广大区域的普通话,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又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这一时期的希腊文学成就不大,只有米南德(前342—前291)的新喜剧和忒奥克里托斯(前310—前250)的牧歌有一定影响。米南德的喜剧今只存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他的喜剧多描写日常生活,常以劝善规过为主题,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很多罗马喜剧家都改编过他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