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速查手册
3315100000015

第15章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7)

魏尔伦

法国诗人。中学毕业后在巴黎市政府工作,业余时间开始写诗。早期和巴那斯派诗人来往甚密,但他的诗风一开始就和这一派的诗风大相径庭。1866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感伤集》,表现出不安情绪和富于暗示的音乐性等风格。1871年开始和诗人兰波一起流浪比利时和英国,这段生活使他写出了《无言的浪漫曲》。魏尔伦常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溶入到自然的情景之中,很多作品都明朗轻快、清新自然、流畅舒缓。他将诗的音乐性与诗中脉动的情绪渗透糅合,错综相返,将诗的情、景、音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继波德莱尔之后,魏尔伦和兰波、马拉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魏尔伦以他那反叛而不失传统的诗风、哀伤又不悲痛的诗意为他在法国的诗坛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法朗士法国作家。他出生于巴黎书商家庭,自幼博览群书。1868年加入标榜为艺术而艺术的“当代巴那斯”诗人团体,发表《金色诗集》和诗剧《科林斯人的婚礼》,此后当图书馆员,开始创作小说。1881年发表了成名作《西尔韦斯特·博纳尔之罪》,接着又发表中篇小说《苔伊丝》等。1894年,在著名的德雷福斯案件中,他支持左拉的斗争。之后,发表了旨在揭露当代司法黑暗的系列小说《当代史话》等现实主义作品,而《企鹅岛》、《天使的叛变》等幻想作品还含有对新社会的向往,另外还著有回顾法国大革命的长篇小说《诸神渴了》、自传性作品《友人之书》等。为了“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其特点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同情、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质”,192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德·亚米契斯

意大利旅行家和小说家。他出生在意大利北方一个小镇,从莫德纳军事学校毕业后即参军。在1866年奥意战争中英勇立功。1867年开始在《战斗的意大利》杂志任记者、编辑。1870年退役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主要以身边的凡人小事为题材,以真实可信的描写和哀婉的抒情打动人。主要有短篇小说集《朋友们》、《在海洋上》和《学校和家庭之间》,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五月一日》等。小学生日记体的短篇小说集((爱的教育》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形式,记述了一群中下层子弟在一年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展现了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关爱,提倡情感教育。书中所写的师生情、父子情、同窗情等感人至深。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向青年一代灌输良好的作风和诚实谦逊的好品德,是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亚米契斯退役后四处旅行,并且将其观感载于一系列的书,如《西班牙》、《摩洛哥》、《荷兰》及《君士坦丁堡》。亚米契斯的旅游札记,深具热情,写景入微,特别以敏锐的分析能力著称。

显克微支

波兰作家。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中央学校医学系学习,一年后改学文学。同时开始写作,发表了一些讽刺小品、中篇小说等。毕业后当记者。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炭笔素描》,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长篇小说《毫无规则》、《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和《漩涡》等。其中,《你往何处去》是其代表作,描写一个罗马贵族青年和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少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徒的迫害,同时描写了罗马城的大火和尼禄的死亡。他的小说语言优美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对波兰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05年显克微支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克沙特

匈牙利小说家。他出生在塞克拉柏亚中等地主家庭,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法律系。当过小职员、报社编辑等,同时开始小说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们民族的绅士》、《在匈牙利的两次选举》、《围攻别斯捷尔采城》、《圣彼得的伞》、《新兹里尼阿斯》、《奇婚记》、《黑城记》和短篇小说集《图特乡亲》、《善良的巴洛茨人》,中篇小说《笼中鸽》、《绅士们》等。这些作品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丑陋和腐败,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日常生活的展示,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幅19世纪匈牙利社会绮丽多姿的画面。他的作品风格幽默诙谐,往往寓褒贬于讽刺之中,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普鲁斯

波兰作家。以笔名亚历山大·格沃瓦兹基写作短篇与长篇小说。他出生在小贵族家庭,童年父母双亡。中学毕业后,做过工人、摄影师等。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任《星期评论》、《华沙信使))等报刊的编辑和记者,发表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政论等。短篇小说《孤儿的命运》、《一件背心》和中篇小说《回浪》等描写了下层人民遭受的压迫,歌颂了他们的高尚品德。他的主要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前哨》、《玩偶》(一泽《傀儡》)和《解放了的女性》等。《玩偶》以波兰1863年革命后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沃库尔斯基的奋斗历程和他与庸俗的贵族小姐伊扎贝娜的爱情故事,把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了没落的贵族阶级,肯定了沃库尔斯基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通过富于时代精神的人物反映了社会的面貌,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波兰现实主义记叙文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斯特林堡

瑞典作家。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1867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一生贫困,当过小学教师、新闻记者、图书馆职员等。大学期间开始创作,写了大量剧本和小说。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和《新国家》,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如剧本《到大马士革去》、《朱丽小姐》、《死魂舞》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他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对生活作了歪曲的反映。他的《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表达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在痛苦中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成为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

莫泊桑

法国作家。他出生在诺曼底破落贵族家庭,母亲颇有文学修养,对他影响很大。后到巴黎读法学,曾参加普法战争,退伍后,在福楼拜指导下开始创作。1880年,因中篇小说《羊脂球》而一举成名。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一个妓女为解救同行的法国旅客而受到普鲁士军官的侮辱,谴责了体面的上层人物的自私和虚伪。之后,发表了《项链》、《菲菲小姐》和《我的叔叔于勒》等30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侧重描摹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 因而获得了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另外,他以《一生》和《俊友》(一译《漂亮朋友》)为代表的长篇小说也有较高成就,后者通过出身低微的杜洛瓦向上爬的历史,成功塑造了一个冒险家的形象,揭示了当时政界和新闻界的某些黑幕。

斯蒂文森

英国作家。出生在爱丁堡一个富裕家庭。186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不久改学法律,毕业后成为律师。他上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作,因188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银岛》而成名。小说描写少年吉姆一行去海上的荒岛寻找财宝,同海盗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这部小说开创了寻宝小说的先例。中篇小说《化身博士》是他另一部代表作,写杰基尔医生把自己身上的邪恶本能造出了一个名叫海德先生的化身,后来海德失控杀人,医生也自杀而死。这两部小说体现了他创作的主要特点:富有刺激的冒险,新奇的想象领域以及从抽象的意义上思考善与恶的问题。斯蒂文森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其他的作品还有《诱拐》、《儿童乐园》等。王尔德爱尔兰作家、诗人。出生在都柏林,父亲是著名医生和爱尔兰科学院主席,母亲是女诗人。他1871年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1874年开始在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受到新黑格尔派哲学等的影响,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早期作品有诗歌和童话,如童话故事《快乐王子》等。189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序言中,系统地表达r他的唯美主义美学观点,提出艺术是一种撒谎,艺术家不应有倾向性和道德感等,这部作品也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1891-1895年创作了《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一译《少奶奶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和《认真的重要》等讽刺喜剧和独幕剧《莎乐美》。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颓废主义的先驱。柯南道尔英国小说家。他出生于爱丁堡,做过医生。因在一系列侦探小说中塑造了私人侦探福尔摩斯的形象而闻名。自1887年出版第一部《血字的研究》起,共创作了68篇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收录在《福尔摩斯的冒险》(1891—1892)、《福尔摩斯回忆录》(1892—1893)等集子中。这些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主人公福尔摩斯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清瘦独特的外貌,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敏捷的反应,深入虎穴的冒险精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柯南道尔在小说中,还把犯罪与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融入众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了侦探小说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

契诃夫

俄国作家、戏剧家。他生于塔甘罗格市小商人家庭,童年生活困苦。1879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之余开始创作。19世纪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怜的《一个官员的死》,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变色龙》等。80年代后半期,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出了《万卡》、《苦恼》、《套中人》等杰出的短篇小说,对于下层人民的穷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讽刺了沙皇****的卫道士。1890年他到库页岛考察苦役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俄国****制度的认识。此后不久写出震撼人心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揭露“萨哈林岛地狱”的真相。90年代,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开始戏剧创作,共写了5部多幕剧,最著名的是《樱桃园》。

欧·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等,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被捕入狱,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这段生活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辛酸又充满温情的生活,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