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做出这番宣判的时候,;……个有着一头飞扬长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冲到了他的面前。这个年轻人尽管身材消瘦,满脸憔悴,但那黑黑的眼睛却闪烁着只有天才才有的那种耀眼光芒,就如夜空中的两颗明星一样。他高声地央求道:“噢,伯利克里,请饶恕和赦免那个女孩吧!她是我的姐姐,我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组雕塑出自我的双手,出自我这个奴隶的双手。”
愤怒的人群打断了他的话,人们群情激昂地喊道:“把他关到地牢里去,把这个奴隶关到地牢里去。”
但伯利克里站了起来,威严地说道:“只要我活着,就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看一看那组雕塑吧!阿波罗以他的名义告诉我们,在希腊有某些东西要比一部不正义的法律更为重要。法律的最高目的应该是发展美的事物,扶植美的事物。如果说雅典会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会名垂史册的话,那是因为她对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这种贡献使得她永远不朽。不要把那个年轻人关到地牢里去,让他站到我的身边来。”
就这样,当着聚会的成千上万的公众的面,阿斯帕齐娅把拿在自己手中的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戴在了克莱恩的额头上。与此同时,在人群如雷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中,她温柔地吻了克莱恩深情挚爱的姐姐。
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一个西西弗的故事。西西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堆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都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西弗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西弗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西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西弗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用失败去折磨他。西西弗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他在面对绝对注定的失败时,表现出明知失败也绝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天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西弗的命运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遇的许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活中的困难都是有“奴性”的,如果我们凭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它,我们便是它的主人,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它的奴隶。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向美国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这位副总统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个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对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6个美元的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想一想看,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要想真正地自己拯救自己,就必须对自己说“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12.视苦难为财富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都出身于贫寒低微的底层社会,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才成就辉煌的。他们对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有着最真切的感受。苦难,在人生之路上就如同加油站、磨刀石,它能锤炼和磨砺人的品性,同时也为人们走向成功提供足够的动力。人们处在安逸之中,精神就容易懈怠,而当身处逆境时,往往能激起自身的潜能,为改变和摆脱困境而多方寻求办法,与命运抗争。
在《辽宁青年》上曾登载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叫“让苦难芬芳”。
最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个农民,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在感情上受到过致命的欺骗,还打过一场三年之久的麻烦官司。现在他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也没有任何保障。他看起来仍然像一个农民,但是他与乡村里的农民不同的是,他虽然也日出而作,但不是日落而息——他热爱文学,写下了清澈纯净的诗歌。每
"每读到他的诗歌,都让我觉得感动,充满惊奇。
“你这么复杂的经历怎么会写出这么柔情的作品呢?”我曾经问他,“有时候我读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写得出来。”“那你说我该写什么样的作品呢?《罪与罚》吗?”他笑着回答。“起码应当比这些作品深重和黯淡些。”
他笑了,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家家都储粪。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送粪时,我都会掩鼻而过。那时我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那么壮实呢?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也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
我看着他。他想做一个怎样的比喻呢?
“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这么脏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一个人,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有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盘,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这个充满智慧的人,他是对的。土地转化了粪便的性质,他的心灵转化了苦难的流向。在这转化中,每一场沧桑都成了他唇间的烈酒,每一道沟坎都成了他诗句的花办。他文字里那些明亮的妩媚原来是那么深情、隽永,因为其间的一笔一画都是他踏破苦难的履痕。
他让苦难芬芳,他让苦难醉透。能够这样生活的人,多么让人钦羡。
后来,我把他的一首小诗抄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健康的赤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
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
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祥么关系
谁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注意别人成功时的情景,而经常忘却了他们成功路上的辛劳、痛苦与危难。因此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要对苦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要勇于战胜苦难,让我们成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苦难是一种人生的考验,有人能善待苦难,忍受苦难,超越苦难,最终成为人们羡慕的成功者。有人被苦难折磨得不成人样,于是沦为苦难的奴隶,最终成为人们讥笑的对象。
有人认为:“一个人若没有苦难,说明此人活与不活已经一样。”真正能激起振奋的是苦难。
13.不让自卑感作祟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但是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自卑当中而丧失了追求成功的勇气。
从前在美国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行人都要掉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是小地方出生的人,尽管后来身居高职,但直到临终,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就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格格不入。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有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任美国大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多的弱点而不去补偿,难道也能得到像林肯那样的成就7原来,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抵每一个短处以求补偿,而是凭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凌驾于一切短处之上,置身于更高的境界。只在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教育,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用拼命自修的方法来克服早期的障碍。他非常孤陋寡闻,在20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读书,读得眼球子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一项下填的竟然是:“有缺点。”
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对一切他所缺乏方面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与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可是,一般我们常人必须选择可以达到的目标,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追求那些根本达不到的目标。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由于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经过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总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回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和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人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不是其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存在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些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白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白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当之势踢进了1000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现在的问题是:假定你有一两种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转弱为强,办得到吗?
当然,这并不容易。但是办不到吗?就人过去的经验来说,并非如此。有几位伟人的生平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出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的品格和一生,都是个人缺陷形成的。像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所以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像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奇丑.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功夫而大放光芒。
唯一的阻碍,不是我们不能改变自己,也不是改变的困难,而是我们不要改变。只要别人或是别的事物改变了,你就会看到,我们把自己调整得多好。
现在就是开始的时候了,任何人都有自卑的时候,但不能因自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过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应让自卑感作祟而使自己觉得难堪,应该像一般成功快乐的人那样,好好地发挥自卑感原有的作用。虽然起初不大有把握,可是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不再受它的驱使,而是在利用它,将人生变得更精彩更丰富。
14.突破自己一成不变的想法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
我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在人生的际遇当中,许多人们的人生问题,就在于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在不适当的场合做不适当的事,或是搞不清楚当下的情况,但凭己意大放厥词,因而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当中,或是蒙受不必要的屈辱了。
其实,假如我们在生活当中,在自己的思绪里,都能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清楚地定位自我,不偏离人生的主轴,相信对我们本身以及周围的人们,都将会是一件令人愉悦的美好生活经验。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南北战争,经历无数次激烈的战役,最后由主张废除黑奴制度的林肯所领导的北方联军获得胜利。
在南方联盟正式投降的典礼上,林肯派遣战功彪炳的格兰特将军前往受降,而南方联盟则由南北战争中的一位名将——李将军代表出席。代表胜利一方的格兰特将军提早到达受降现场,等候对方的到来。双方约定的时间一到,李将军准时出现在会场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