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大环境和小环境共同作用,我情不自禁地对两性关系中的忠诚问题投入了大量关注和调研,积累下颇为丰盛可喜的成果。原来的原来,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社会学勘查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比如一份来自1948年的报告曾指出约有1/3的男性和1/4的女性有过身体上背叛伴侣的行为。另外,更在资料搜集中深深感慨于“关于人的问题永远是世界性的”此一无敌真理——有一份来自1989年的报告指出,在160种文化中做调查,一方或双方的不忠都被认为是唯一的被最多提及的离婚理由。议题层出不穷,我也越战越勇,以至于很想在自己的微博标签上加一个关键词:出轨现象学。
是哪些原因导致出轨或和出轨相关?来自遗传和生理层面的解释前面都已经有所涉及,但事实上,决定人的行为的各个要素中,来自生存或生活状态的渗透最不可忽略,这个角度的讨论,在浩瀚的“出轨文献”中比比皆是。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罗宾·米豪生(Robin Milhausen)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克里斯滕·马克(Kristen Mark)、埃里克·詹森(Erick Janssen)等人在2011年6月《性行为档案》期刊上做出了比较充分的归纳,同时他们还给出了一个独家自制的样本分析。
文章先是结合20年内的文献来了段综述,重点放在人口特征上。性别乃第一个进入考量的因素,显然,男性出轨的比率会比女性高,但近年的一些研究也显示这种性别差距正在减小;关系阶段,处于同居中的人,出轨率比处于婚姻中的人要高;精神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比有信仰的人出轨率要高;而言及教育程度,则出现了一些分歧的结果,有的研究显示教育程度高的人比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容易出轨,有的研究却显示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收入水平,毫无疑问,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更容易出轨。
却说前面提到的克里斯汀·芒奇博士,2012年也发表过一个类似的报告,在很多观点上和罗宾·米豪生他们不谋而合。
在名为“异性恋配偶的不忠:和人口统计学、人际关系及人格有关的婚(情侣)外性行为预言”的前述论文中,米豪生他们自己的研究一直压到后半程才浮出了水面,比同行们高出一筹之处也尽显其间。他们的方法大胆豪放,直入主题,重点放在开展性生活满意度询问,亦即列出“一周几次或几周一次”“爽不爽”等问题求回答,506位男性和412位女性完整地参与了各个选项的填写。
实不相瞒,当眼光跳跃在那些百分数上,作为一个正常人,我还是忍不住一边拿自己作比较一边惭愧哎呀呀不够超凡脱俗。不过,进入数据讨论阶段,最出乎意料的一个事实出现了,让我在走神和犯困中突然地眼睛瞬间发亮:咦,竟然,在性方面越不行的人其实越爱出轨!没错,白纸黑子,研究者们在上面写下了一行:那些害怕做完以后成果不怎么样、因而得分低的人更倾向于出现不忠记录。
研究者们对此有一番解释:如果给出轨一个概念化的描述的话,它属于性冒险行为,一些人需要具有某种具有威胁性或危险性的环境刺激才能够更好地性唤起,和伴侣做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另外,原来就不怎么行的话,和不用努力维持关系的人偶尔一做,不用担心表现不佳而面子上过不去,大不了再也不相见便是。
对于男性来说,他们提供的出轨缘由中较多涉及自身的性癖好和性能力,一些具有特殊性癖好的人无论现有的关系状况好还是不好,都会努力寻求机会,能出就出。
对于女性来说,关系满意度是她们更多提及的,对关系不满意的个体,出轨率会是平均水平的两倍,而性生活不和谐的话会再高一点。
令研究者感慨不已的是,他们所作的综合分析中透露出来了一点,当我们谈论出轨的时候,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会发现决定男人做没做的,主要是他个人的问题,而决定女人做没做的,基本是两个人的问题。尽管,这只是现象而非绝对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