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3291600000027

第27章 第七日高新科技(3)

C3I系统主要由侦察探测系统、通信系统、指挥决策系统和战术控制系统等四部分组成。侦察探测系统借助卫星等高技术手段,探测和跟踪监视敌方飞机、导弹及军队,为国家军事指挥机构提供所需的准确情报;通信系统凭借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战场上信息捕捉、传递和处理的一体化,建立了上至国家最高指挥机构下至最基层作战组织的通信网络,使战场上的联络、调动、指挥简单易行、快捷准确;指挥决策系统是一种自动处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将收集到的情报分类、比较、判定,并制定出作战方案,为指挥机构提供高效率的参谋服务;战术控制系统以前三个系统为依托,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使有关的战略力量进人战备状态并将部队部署到指定区域,使决策指挥与作战几乎同步。

五、制造与运输科学技术

1.制造科学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从市场需求开始,经创新设计、工艺革新,到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监控,最终以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为结束的现代制造工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信息+制造工艺技术+物流技术+现代管理技术”。

现代产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重心是将设计过程、开发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核心是对产品的功能结构、价格安全性、环境相容及工业造型等进行综合优化,工具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缩写为CAD)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在计算机上完成以往制造技术界用图纸、实物模型所进行的设计工作。

先进的制造工艺与设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主要从微观尺度的制造技术反映出来。微观尺度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微机械和纳米级制造技术,其核心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综合自动化又称计算机综合生产系统。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网络等现代高技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及服务等环节与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集成起来的系统。采用CIMS的企业由于产品从接受定单开始,设计、制造、销售等全过程,都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因而具有这样的特点:既能够发挥自动化的高效率、高质量,又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非常适合于开发和制造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产品,从而满足现代生产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需要。

敏捷制造技术是1991年底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以柔性生产技术和动枋组织结构为特点,以高素质的协同性良好的员工为核心,实行企业间网络集成,因而能够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灵活应变、快速响应。

敏捷制造技术具备的主要特点有:大量采用并行工程的概念,将产品的市场分析、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同步进行;具备可重组的生产装备和相应的软件,能够尽可能快地生产新产品和各种各样的变形产品;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注意员工素质培养,并建立了一套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人事管理制度;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等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够围绕开发生产新产品,集合各企业的优势形成动态联盟,从而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谋求与用户形成长期的依存关系,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优惠的升档及以旧换新服务,换取用户企业的长期信任;等等。这些特点将使企业具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运输科学技术

进入20世纪以后,交通运输便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进入社会经济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交通运输进展神速,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格局。现代交通运输是立体的,它包括空中飞行、地面运输和水上航运三个主要部分,它的兴旺发达依赖于航空技术、公路交通技术、铁路运输技术以及航海运输技术这些运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通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缩写)是一种将车、路、人联系在一起加以管理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汽车中的驾驶员对道路的交通状况了如指掌,能够选择最畅通的道路驶向目的地;道路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一清二楚,能通过自动调节装置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

ITS系统的主体是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导航系统,若再配备上多种专业信息管理系统如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旅行信息服务系统便组成了一个集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服务于一身的智能型综合管理系统。

新一代的高速列车将采用磁悬浮技术,借助于磁力的方法悬浮、导引与驱动车辆。

磁悬浮列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日本采用的排斥式电动系统,一种是德国开发的吸引式电磁系统,两种磁悬浮列车各具特色。

在飞机上还将大量采用微机械——微传感器的微致动器,并且遍布计算机。微传感器成的监视网不仅使飞机对自己的状态了如指掌,它所提供的信息还可帮助机械师迅速找出问题源,尽快完成保养维护;传感器网得到的信息经计算机及时、准确地处理之后,能通过微致动器开启和关闭对工程师们早已了解但却无能为力的许多现象进行控制。例如,机翼上安装的微传感器能够在感受到一定的湍流量时通知微致动器吸入一定量的空气,以使飞机表面的平流变得平稳,减少空气阻力。这种反馈和控制还达到了重新分配机械负荷的作用,能够延长机翼的使用寿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流通和人际间交往的需要会更加迫切。因此,现代化的运输科学技术将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强国防实力、改善人民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活力的科研领域之一。

六、核科学技术

1.受控核聚变技术

核聚变,是指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氦核并放出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反应发生的条件非常苛刻,理论上需要上亿度的高温和足够的密度。如何达到上亿度的高温和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如何约速聚变原料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原子弹爆炸能够产生上亿度的温度,可以用来为核聚变“点火”。事实上,人们也这么做了,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们又获得了一种足以毁灭自己的武器——氢弹。受控核聚变的目的就是要让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能够缓慢地释放供人们和平地利用。这个目标一旦实现,由于核聚变原料非常丰富,人类也就等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能源问题。

2.核成像技术

核成像技术是一门集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尖端技术。出现最早也最为人所熟知的核成像技术是X射线成像技术。它产生于70年代,以X射线拍片为基础,结合了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目前已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是非常有效的诊断工具。它的分辩率可以达到0.7~2毫米,足以诊断早期肿瘤。同时,还能够对脑、脊髓、肾、心脏等重要器官进行检查,效果十分显著。核磁共振成像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健康的好帮手。

3.核元素分析技术

中子活化技术的原理很简单:绝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在吸收中子之后都会被活化成为放射性原子核放出射线,不同元素放射出的谱线是不同的。因此在用中子轰击等测样品之后,通过测定样品放谢出的谱线,即可知道样品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中子活化技术非常灵敏,能够分析出小于百万分之一克的物质。对少数元素甚至可以分析到1万亿分之一克的量级。

举一个简单例子说明这一点:一大杯水,放进一小颗食盐(NaCI),充分搅拌之后取一小部分此溶液进行中子活分析也能够检测出Na+的含量。因此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考古、材料、医学、环境、地质等科学上都得到成功的应用,是分析微量元素的有力武器。

以沟道效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应用,它能够弥补卢瑟福背散射技术不能对轻元素材料进行深度分析的缺点,随着它的机理和过程得到进一步研究,它的运用会更加的广泛。

七、纳米科学技术

所谓纳米科学,是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即100纳米至0.1纳米范围之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的科学,而纳米技术则是在此基础之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段。纳米科学技术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也不是某一工艺革新的产物,而是基础理论学科与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它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段,是一个内容广阔的学科群。按照目前的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制造、纳米光学等等。而其中的每一门又都是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纳米,在通常情况下,应不超过10纳米。大家都知道,原子的半径在10-10米这一量级,而1纳米等于10-9米,因此在纳米量级内,物质颗粒的尺度已经很接近原子的大小。这时候,量子效应就已经开始影响到物质的性能和结构。由纳米颗粒最后制成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不同,我们便有可能制造出性能优良的各种特殊材料。

纳米材料是由众多尺度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因此表面积大大增加,表面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纳米材料与宏观材料也有显著的区别。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强,在催化领域中前景良好,在火箭燃料中添加少量的镍粉便能成功地提高燃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