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3291600000018

第18章 第四日领导(4)

一般来说,明确的授权界定应包含以下几点:

(1)你委派给下属的任务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必须做这项工作。领导者要向下属表明,这项工作是确有必要的,例如告诉负责主持一次宣传活动的下属,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的组织形象,这次活动必须出色地完成,否则,组织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3)这项任务在组织战略中的地位。作为领导者,你更可能比下属对组织的宏观发展掌握更多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你有责任告诉受权者,这项工作应如何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辉映。

(4)受权者有哪些职权,它们的限度是多少。任何授权在职权上具有一定的不可逾越的范围。

组织许可下属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添购的物品数量或金额;他可以提高执行人员的薪水或钟点费,但不能超过组织规定的预算;他没有权力雇用或辞退执行人员,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权限,但他可在一定数目内向其他部门借调有关人员。

(5)受权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受权者拥有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对组织的,也是对自己的,是物质的、经济的,也是道义的。他在运用权力的同时,要时刻牢记所肩负的责任。

(6)受权者对领导者的义务。领导者在授权之后,仍负有对这项工作的监督之权与监督之责,受权者有任务向领导者证明,工作正在以恰当的进度被完成。

(7)任务完成的期限与验收。领导者要向受权者说明委派的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最后完成,如何验收。

受权者要递交工作总结汇报、提供项目财务报表,由领导者或组成验收小组考核任务完成结果与预定结果的比较关系,评价工作质量的等级及个人表现,如果领导者事先规定了奖罚承诺,应根据实际结果予以兑现。

4.案例:敢于授权的撒切尔夫人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冲突引发了两国之间的交战,史称“马岛之战”。马尔维纳斯群岛远离英国本土12800公里,英国部队不仅需要长途运输补给,而且参战的特混舰队在兵力上处于1:6的劣势。

在这种不利形势下,为了激励舰队的战斗力,号称“铁女人”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授予特混舰队除进攻阿根廷大陆以外的一切委托权。事实证明,这支马岛远征军的统帅伍德沃德少将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早在审议快速反应司令部提名赴马岛特混舰队司令官人选名单时,撒切尔夫人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伍德沃德,这位年轻的海军少将。他是当时英国灿烂的将星中的“少壮派”,懂得现代化战争,是公认的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

伍德沃德统帅的这支部队被英国国防部长诺特称之为“除两个超级大国之外最大的一支特混部队”。最让伍德沃德感到高兴的是,撒切尔夫人在任命他掌管这支部队后不久,授予他独立指挥这支部队的权力。因此,一旦战争爆发,他将是惟一能对这支部队发号施令的将军。国防部长、战时内阁甚至撒切尔夫人都无权对他的行动进行控制。

舰队在作战命令发布的当天就集结完毕。第二天,由庞大的舰艇和两万余人的特遣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出了军港。撒切尔夫人望着电视屏幕上舰队出征的场面,激动极了,她兴奋地说:“特遣舰队集结速度之快,将永垂历史。”

伍德沃德少将指挥的舰队不管和平调解在如何进行,也不管阿根廷此时在说什么,昼夜兼程向马岛前进。

5月20深夜,英军先头部队从圣·卡洛斯港成功登陆,然后向斯坦利港推进。6月13日晚,英国部队发起总攻击,6月25日,马岛被英军全部占领。11月4日,联大通过决议,要求阿英双方恢复谈判,寻求尽快解决马岛主权问题的办法。

七、提高领导者素质

组织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该组织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则是由其领导者是否具有正直的素质所决定的。

1.正直

正直是一种永恒的品德,它对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观的形成极其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蓬勃增长、人们心理与思想的变化道德观念也会发生改变,否则人们就不会经常对是与非展开辩论。然而,正直的观念却从未发生过改变。

正直是领导者的个人观点或政治目标无关,但却具有更根本的重要性。这一素质从本质上说,要求领导者坦诚、敬业、言行一致和保持公正。

2.远见力

领导者必须明白自己该往何处走。这对于指挥千军万马的军队指挥官、一家公司、一支足球队或者一个小规模的非正规团体来说,都没有什么差别。如果领导者不明白自己该往何处走,那么他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其他任何人都不能。

远见描绘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的一种状态。借助于远见,领导者就为组织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架设了一座无关重要的桥梁。

领导者的远见力离不开自身洞察力的培养,但领导者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领导者是属于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带头人,所以领导者要从全局出发,考虑组织或团体的长期性。在考虑大局的同时,领导得必须将工作重点指向结果。

3.自信心与进取心

树立自信心是成为一名成功领导者的良好基础。几乎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很自信。在大多灵敏的情况下,表现最佳的领导者拥有足够的自信心来负责任务的执行并消除人们的疑惑。培养并发展自信是改进领导能力的基础。自信心与领导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人们接受你为领导者,那么你的自信心必须增强。反过来,你愈被接受为领导者,你的自信心愈得以加强。

自信心很重要,它可以使领导者更加坚信自己办事的能力。同样,当领导者的自信心增强以后,他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成功的领导者一般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表现进取的方式不一定和外表强悍的刻板印象一致,有些领导者可能沉默寡言,并不引人注目。但是,不管他的领导风格是什么样,成功的领导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在很多事情上留下雪泥鸿爪。

富有进取精神的领导者,在下属和民众中绝对会有好形象。一个没有毅力、缺乏自信、没有恒心、缺乏进取精神的领导者不可能在下属和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永不歇息的进取精神,对每一个领导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进取精神是一面旗帜。有旗帜在前面引导,下属便会跟着旗帜奋勇前进。若没有旗帜引导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群龙无首的现象,下属便会松懈、懒散。

进取心不仅仅是领导者的权力欲和支配欲,更是一种长远的目光、积极向上的精神。

4.感召力与意志力

下属总是仰慕和尊敬那些有生气、精神高昂、热情、自信和乐观的领导者。他们希望自己的领导者是鼓舞人心的。如果领导者自身没有一种强烈的激情,没有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就无法产生进取心;而缺乏下属的工作热情,领导者的进取心则无可依托,更谈不上实现目标。因此,成功的领导者总是一个善于感召下属的人。

成功的领导者不仅具有长远的目标,富有进取精神,知道如何激发他人的热情,更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纵览历史长河中那些卓越的政治领袖,他们无不高人一筹,并成功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历史。

希望是消极的,决心是积极的。下属希望有所建树,领导者决心创建事业。领导者要想赢得下属的信任和追随,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力。

没有坚强的意志,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领导者想要驾驭事情的发展,就必须顽强地跟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

5.魄力与权变力

领导者经常要面临风云多变、风险丛生的情况,经常要当机立断地处理各种危机。此时,领导者的魄力,不仅对其个人来说是一种绝对的需要,而且对其下属和追随者来说,是稳定他们的情绪、鼓舞他们士气的有力手段。

魄力的领导特征:做困难的决策的能力和为了更好的明天甘心牺牲今天的安全的意愿。很少领导者会在社会层面上碰到巨大的道德危机。但他们每天都得面临严酷的现实,在冲突的现状和模糊的可能性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清晰的道路。而那些成功的人们,那些胜利者,就是那些有魄力的人。

一切事物的静止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变化却是永久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

领导者所处的环境——无论是战场、商界还是政坛,都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运用权变力。成功的领导者都是灵活的人,不顽固,不僵化,能够根据新情况而随机应变的人。

6.案例:向下属展示赤诚之心的李更生

李更生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五四”前后,他出任扬州省立第八中学校长时,立志要把学校创办成全国著名的中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矢志不移,多方探听名师。为此,他走遍全国各地,踏破铁鞋,八方聘请德才兼备的教师。

有一次,当他知道常州有一位名叫董伯度(即董宪)的理化老师,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不仅物理、数学、英语、国文水平相当高,而且教学艺术也属一流,心里特别高兴,就下定决心请他到八中任教。

董伯度在老母的说服下,同意去扬州八中任职。按预先约定的时间,董伯度应该是下午三点报到,而李校长却提前半个小时去校门口恭候。当董伯度乘坐的黄面包车尚未停稳,李校长就迎上前问寒问暖,并帮董伯度卸下行李,还亲自陪他去宿舍。董伯度立即觉得很感动。此后,董伯度一心扑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崇。

不久,由于董母体弱多病,董伯度提出调回常州的请求。李校长理解他的孝心。不便勉强,再三考虑后,又一次冒着风雪南下常州,向开门迎客的董老太太下跪。董母满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扶起了李更生,并让儿子打消回常州侍奉老母的念头。

几年后,董伯度深感常年在外,未能尽到儿子的孝心,也不能照顾妻子和儿女,于是又一次提出回常州的请求。出乎意料,李更生这次竞当即应允了,并在当天晚上专门为他设宴饯行。宴会后,李校长约董伯度一起去看望一位朋友。

两人踏着月色,倾吐着肺腑之言,不觉间来到了一条幽深的小巷。李校长在一家住宅前面停下来,微笑的对董伯度说:“要拜访的朋友家到了,董先生请进!”

董伯度推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老母和妻子、儿女一个个笑脸相迎。原来是李校长为了使董伯度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在扬州八中任教,专程派人将他全家从常州接来定居。面对如此情景,董伯度感慨万千,他紧紧握住李更生的手,使劲地摇着,热泪盈眶地说“蒙君如此深情,我再也不忍心离开扬州了。”

李更生为办学在董门跪雪的事越传越远,慕名远来的名师也接二连三,其中包括桃李满天下的朱自清先生。而扬州八中也在李更生校长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旧貌换新颜,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