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3291600000010

第10章 第三日沟通(1)

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的媒介,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人,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一、沟通基础

我们已被淹没于信息之中。过去几页的日报现在已变成几十页,甚至是几百页;过去单调乏味的报亭已堆满五花八门的杂志;书籍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影碟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人们带着呼机、手机;见面就问“昨天晚上有没有上网”?所有的这些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开创了沟通的新时代。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沟通革命。

1.沟通的定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沟通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什么是沟通,可能说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

沟通包含着意义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传递到既定对象,那么,也就没有发生沟通。也就是说,如果演讲者没有听众或者写作者没有读者,那么就无法构成沟通。

(2)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

完美的沟通,如果它存在的话,那么经过传递后,接收者所感知到的信息应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

有一次,法国作家大仲马去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尝有名的德国蘑菇,可是服务员听不懂法语,而他又不会讲德语,大仲马灵机一动,拿来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蘑菇图,然后交给了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马上飞奔出去。大仲马拈须微笑,心想总算让服务员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谁知一刻钟后,服务员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递给他一把雨伞。

(3)有效的沟通并不是沟通双方达到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沟通双方能否达成一致意见,对方是否接受你的观点,往往并不是沟通有效与否这个因素决定的,它还涉及到双方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相似等其他关键因素。

(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沟通的目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在于结果。如果预期结果并未产生,接收者并未对你发出的信息作出反馈,那么就也没有达成沟通。

“那么,你就该把你真正想一刀两断的态度直截了当地以具体的语言,向他表达出来,这样不就完了吗?”海尔继续说。

“有呀”,艾丽丝忙不迭地辩解道,“我最近一反常态,对他冷冷淡淡,不理不睬,这样表达难道还不够充分说明我态度坚定的明显性吗?”

“那可并不完全一样,”海尔慢条斯理地说,“‘你看到了你吃掉的东西’与‘你吃掉你看到的东西’在意义的层次上确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一定在你想要沟通的时候,才会有沟通。沟通既可以以明显的言语表达,还可以体现在你潜意识下的非语言方式中。或许你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你的沉默、你的姿势很可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内心活动。也就是说,只要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哪怕这是通过你潜意识的反应,也同样可以产生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交相闪烁的红绿灯、慷慨激昂的语调都属于此类。教师上课时,当看到学生们无精打采的眼神及百无聊赖的表情时,其意尽在不言中,学生已经通过无声的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厌倦之情。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谈话时的举止无不向别人传递了某种信息。非语言沟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等多种形式。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那些来自语言文字的社交意义不会超过35%,而65%是以非语言方式传达的。

2.沟通策略概述

沟通的一般策略是沟通者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的基础,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沟通过程中关键因素之一是接收者的反应。为了获得期望的接收者反应,发送者在沟通之前必须进行策略性思考。沟通的一般策略由五大要素构成。

(1)发送者策略

它包括发送者的目标、风格和可信度。

(2)接收者策略

它包括谁是接收者,他们了解什么,他们感觉如何以及怎样激励他们。

(3)信息策略

它包括如何强调和组织信息。

(4)渠道策略

即何时运用书面表达以及何时运用口头表达。

(5)文化策略

即文化策略如何影响沟通者的策略。

3.案例:贝聿铭为百万富翁设计房子

豪华的大厅内,华灯辉煌,宾客满座,灯红酒绿,一些达官贵人举杯互饮,兴致正浓。这种社交宴会贝聿铭是经常要应酬的。酒至半酣,与贝聿铭同席的一个百万富翁神气地嚷道:“我打算造一所正方形体的房屋,可是,请了许多著名的设计师来,都说无法设计,什么建筑师?全是些名不符实的骗子。”

听见百万富翁的责骂,华裔美国人贝聿铭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一员,对他十分反感,出于社交礼仪,也出于为弄清情况,贝聿铭强压怒气,很有礼貌地问道:“先生,建筑师们究竟为什么不愿意设计呢?”

百万富翁仍傲慢地答道:“我要求房子的四面都朝南,他们说根本办不到。连这种房子都设计不出,还当什么设计师?”

贝聿铭明白了建设师拒绝设计的原因后,对这个自以为是的富翁更加反感,打算教训一下富翁。于是郑重地对百万富翁说道:“我也是一个建筑设计师,这点,您可能不知道。不过我却知道其他建筑师不愿为您设计的根本原因——怕您不敢去住!”贝聿铭神秘地望了望富翁。

“只要您设计得出来,我就敢去住!”富翁挑衅地嚷道。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任何高明的建筑师都设计不出四面朝南的房子。

“好吧!咱们一言为定,现在就来告诉您我的设计方案。”贝聿铭微笑着说。

百万富翁听说贝聿铭已有了设计方案,嘲笑道:“喔,先生莫非想设计在朝南的画面上,那可是四面朝南了!”说完后得意地大笑。

贝聿铭不慌不忙回敬道:“只要把房子设计在地球的北极点上,岂不是四面朝南了。”

百万富翁一听,愣了——因为他也知道:北极的极点是地球最北端的端点,也是地球纬线的北面汇聚点。就北极的极点而言,整个地球的其他部分都在它的南面,因而在北极点上建筑房屋,房屋的四面都是向南的。自己没有想到,他悔不该早夸海口。

贝聿铭进一步嘲讽道:“怎么样?北极极点沉浸在冰山之中,深不可测,先生您想同海鸟同住?”

百万富翁更加窘迫了。

二、沟通的一般策略

沟通的一般策略可从发送者与接收者两方面来加以论述。

1.发送者策略

作为发送者(作者或说话者)——你——显然是沟通策略中的要素之一。

(1)确定目标

发送者在沟通前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两大重要益处。首先,如果没有明确的,你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交谈或撰写,确定目的可以使你更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率。其次,你将更加具有效益,因为确切构想出你的目标将有助于你更有目的地进行沟通。为了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应当对它们从一般到具体地仔细琢磨。

①总体目标

这是你的综合目的,它能激发你的创作过程并使你思考。它是你所希望实现的概括性陈述。

②行动目标

为了更具体地定义你的目标,请确定你的行动目标,它是指导你走向总体目标的具体的、可度量的并有时间限制的步骤。可用以下方式陈述行动目标:“到某一具体时间达到某一具体结果”。

③沟通目标

你的沟通目标更为具体。它以你的行动目标为基础,明确决定你希望对方如何对你的口头和书面沟通作出反应。要确定你的沟通目标,需要完成以下陈述:“此次沟通的结果是我的读者或听众将……”。

(2)选择沟通形式

一旦确定了沟通目标,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沟通形式达到该目标。不要试图找到一个“正确”的形式,相反,你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形式,同时不要一直使用同一形式。沟通和管理一样,没有最优答案,只存在满意解。

①选择写作、演讲、说话

当你需要接收者(听众或读者)向你学习时,就使用这些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你是在叙述或解释;沟通的结果是你要听众(读者)理解一些你已了解的内容。同时,你还可能在劝说对方,其目的是要接收者改变他们的做法。在这三种形式下,你应该:

有足够的信息;

不需要听他人的意见、想法或补充;

需要或想要自己控制信息内容。

②选择交谈、听话、阅读

当你需要向接收者学习时,就使用这三种形式。交谈和听话含有一定的合作性,而阅读则更具有合作性。在这三种形式下,你可能:

没有充分的信息;

需要听他人的意见、想法和补充;

需要或想要接收者的全心投入并由他们提供信息内容。

2.接收者策略

接收者策略是指根据接收者的需求和爱好调整沟通方式的有关技巧。由于这一策略的动用在使接收者更好地理解沟通内容以达到预期目标方面作用重大,因而可以说是整个沟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有些沟通策略专家建议先进行听众(读者)分析;而别一些专家则认为应先制定沟通策略。但所有的专家一致赞成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故而,最佳的选择应是两者兼行。

(1)分析接收者

接收者是谁?这似乎是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对接收者进行选择划分,并决定以谁为中心进行沟通,确定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过程。确定接收者的范畴并对其进行分析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确定接收者

第一,主要接收者。首先决定哪些人将成为主要接收者即那些将直接从发送者处得到的口头和书面信息的人(团体)。

第二,次要接收者。考虑哪些人将成为次要接收者——他们将获得信息副本,得到尚待证实的消息,道听途说或受到信息波及的人(团体)。

第三,联络人。在接收者中是否存在联络人?联络人是指传达信息的听众(读者)。如果存在的话,他(她)是否会因为某些理由而封锁信息?

第四,意见领袖。接收者中是否有人具有强大的、非正式的影响力?

第五,核心决策人。最后且最重要的是,看是否存在能够影响整个沟通结果的核心决策人?若存在的话,则按照他的标准调整信息内容。

②了解接收者

了解接收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每一个成员。如果有条件的话,可能对接收者逐一进行分析。考虑他们的教育层次、专业培训、年龄、性别以及兴趣爱好,思考他们的意见、喜好、期望和态度各是什么。

第二,整体分析。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通过分组的办法对他们整体分析,如他们的群体特征是什么?立场如何?有什么样的共同规范、传统、价值观等?

(2)确定接收者的需求

①确定接收者想要的背景资料

第一,需求低。如果接收者对了解背景资料的需求较低,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背景资料介绍中名词解释上。

第二,需求高。如果接收者对背景资料的需求量较高,则发送者一定要准确地定义陌生的术语和行话,将新的信息与他们已掌握的信息结合起来,并给出非常清晰的结构。

第三,需求不一致。如果接收者对背景资料的需求不统一时,可以利用“简单回顾”之类的开场白重温背景知识或将其列入单独的附录或讲义之中。

②确定接收者需要的新信息

第一,需求高。在接收者对新信息的需要较高时,应提供足够的例证、统计资料、数据及其他材料。

第二,需求低。反过来说,很多时候接收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新的知识,考虑这一问题要从接收者需要多少信息出发,而不是取决于沟通者能提供多少信息。

第三,需求不一致。在某些情况下,可将更多的细节资料列入单独的附录或讲义中。

③确定接收者的期望和偏好

第一,风格偏好。即在文化、个人的风格上有否任何偏好:如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婉转、互动性或非互动性的交流形式?

第二,渠道偏好。指接收者在沟通渠道上有何偏好,例如书面文章或电子邮件,演讲或个人交谈。

第三,格式偏好。即对文件或报告的格式有否任何偏好。有人喜欢用项目符号代替数字示号,或者偏好公文的标准格式。

3.案例:名医劝治的失败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的脸色,然后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是要加重了。”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任何病。”扁鹊告辞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显示自己有本事。”

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来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君,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气得没有理他。扁鹊走后,桓公还没有消气。

又过十多天后,扁鹊又来朝见桓公,神色凝重地说:“国君,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危险了。”桓公气得叫人把他轰走了。

再过十几天,蔡桓公出宫巡视,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就走。桓公很奇怪,派人去追问。扁鹊叹息说:“皮肤上的病,用药物敷贴就可以治好;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服用汤药就可以治好;但是病入骨髓,那么生命已掌握在司命之神的手里了,医生是无能为力了。如今国君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敢再去谒见了。”蔡桓公听后仍不相信。

五天之后,桓公遍身疼痛,连忙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往秦国躲起来了。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三、听话的策略

听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技巧。

1.理解技巧:投入

作为一个投入的听话者,一定要做到专注与跟随。

(1)专注

专注是指用身体给沟通者以“我在注意倾听”的表示。它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于说话人的身上,要心无二用。听别人讲话最忌讳“左耳进,右耳出”,别人的讲话在自己的心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哈尔·博伊尔指出,现在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别人讲话,好的听众拥有广阔的市场。

专注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全部身心,不仅是对声音的吸收,更是对意义的理解。

①排除干扰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排除噪音和干扰。这些干扰可能来自于环境,比如房间内的喧闹,他人的说话声,怪声和异味,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坐的椅子不舒服,或者视觉上的干扰。当然,还可能是电话铃声或者客人来访。

另一种干扰来自于说话人。也许是他或她穿着很古怪,打扮得很糟,有扰人的怪癖,脸部表情或体态语言令人迷惑不解,或者也可能是他或她的嗓音很粗,风格上毫无吸引人之处,等等。

除了上述的外在干扰外,还存在着听者本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内在干扰。

②关注内容

在听话过程中,我们要以开阔的胸怀去自由地倾听,要关注讲话者的内容而不要评价讲话者。如果你对讲话者厌烦了或对他不置可否,那么你就不会全神贯注地去听?这样只会导致你学不到任何东西。

学与听是并驾齐驱的。你会发现你得到或记住的信息越多,你就越想去听。学习的动力增强了更好地去听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