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惟敬走进汉城的时候,迎接他的仍然是小西行长,两人像久别的朋友一样拥抱在一起,小西行长热泪盈眶。
小西行长把他引荐给宇喜多秀家、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等人,众多日军将领对沈惟敬客气有加。沈惟敬说:“前番我已与贵国达成和平协议,可他们把我关了起来,两军打来打去,还是让我来谈判,看来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啊,两国之间还是要靠谈判。我天朝已经准备了十万大军从辽东陆路和山东水路抵达朝鲜,诸位还是尽快撤回国内,免得玉石俱焚啊!”
“我国本意是想去大明跟你们商谈贸易的事情,可朝鲜阻挡在中间不让我们过去,这才发生了误会,现今大明派你前来和谈,那么所有的误会都将被消除。”宇喜多秀家说。
“两国进行贸易没有问题,但你们要首先撤出朝鲜,并且归还两位朝鲜王子和被俘的朝鲜官员。”沈惟敬说。
宇喜多秀家笑了笑,说:“归还朝鲜王子和官员没有问题,只是我军打算留一部分人驻扎在釜山,这样才能够方便与大明的和谈。”
“这个我需要奏请提督。”沈惟敬说。
“还有一事,我国太阁丰臣将军希望贵国能够派使臣前往我国,就两国开放贸易并实现最终的和平进行商谈。”宇喜多秀家说。
“好,我回去向提督传达,另外,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撤出王京?”沈惟敬问。
宇喜多秀家看了看众人。石田三成说道:“四月八日吧。”
“如此,待我回去后,将你们的意思传达给提督,然后就下一步商谈进行布置。”沈惟敬说。
沈惟敬走后,石田三成说:“太阁为了加大未来谈判的砝码,让我们再对朝鲜狠狠打一下。”
“准备打哪里?”宇喜多秀家问。
“就打离釜山不远的晋州。”石田三成说。
“上次就没打下来,这次可以吗?”小西行长问。
“现在对晋州是势在必得,当然能打下来。”石田三成说。
沈惟敬返回了开城,将谈判的结果告知宋应昌和李如松,宋应昌和李如松满口答应,沈惟敬自然欢天喜地。
汉城周围已经缺粮数月,城内饿死百姓成堆,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日军每天把成堆的尸体运到城外焚烧,城内城外哀声遍野,日军也是狼狈不堪,经历一个冬天,冻死、饿死士兵不计其数,队伍中开始出现逃兵和降兵。
四月十九日,日军撤出汉城。撤出汉城之前,日军对汉城部分居民进行了屠杀,并焚烧了大部分房屋。四月二十日,明朝联军进驻汉城,柳成龙看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大部分民房被毁,十室九空,房屋内、街道上堆满了尸体,余下的居民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柳成龙看见一个婴儿趴在母亲的尸体上,用嘴含住母亲的****找奶吃,那母亲的****已经干瘪的不成样子,柳成龙潸然泪下,抱起了那个婴儿。明朝联军将军粮救济给汉城附近的老百姓,并对汉城四周饿死的人进行焚烧,一直烧了三天三夜。
日军撤出汉城后,柳成龙三番五次要求李如松追赶,李如松说:“倭寇乃外敌,只要驱逐出境即可,此次剿倭只要达到战略上的目的即可,毕竟前方仍然是十几万倭寇,没有必要为了消灭一些倭寇而损兵。”
五月刘铤的五千川军入朝,刘铤赶到汉城后发现日军已经撤走,刘铤大怒,不顾李如松的劝阻,抡起大刀就追,一直追到大邱城外,刘铤手下川兵和家兵中的苗兵、暹罗兵、天竺兵、得愣兵、缅兵迅速击溃驻守大邱的日军。至此,庆尚道大部分被光复,日军也完成了集结,以釜山为中心,东至东莱、西生浦,西至金海、熊川,十余万日军筑营十六座,深沟高垒,首尾相连,延绵数十里。此外, 日军海军仍然占据着巨济、加德等近海诸岛。驻守在朝鲜东南角的日军拿起锄头,展开了屯田运动。
相应地,骆尚志、刘铤、吴惟忠、李宁、祖承训也在日军阵营外围筑起封锁线,象几根钉子钉住釜山周围的日军。双方划沟为界等待和谈的结果。
汉城内,李如松跟宋应昌在商讨去日本谈判的人选。
“你看派谁去合适?”宋应昌征求李如松的意见。
“我看就找两个你派在军中的文官。”李如松说。
“谁?”宋应昌问。
“谢用梓、徐一贯。”李如松说。
宋应昌思忖了一下,说:“也只有他们了。”
“我总感觉此次谈判前景不妙啊!”宋应昌说。
“怎么讲?”李如松问。
“倭寇是要跟我们贸易,可禁止海外贸易乃我大明根本,你想皇上会答应吗?”宋应昌说。
“是啊,皇上不可能答应。”李如松说。
“那倭寇下一步会怎么办?我总感觉倭寇的能量还没有完全释放。虽然我们跟倭寇屡次交锋,毕竟双方主力并没有在一起决战过。”宋应昌说。
“你认为我会让双方主力在一起决战吗?即使倭寇卷土重来,也不可能像上次那样一跃千里,如果此次去倭国谈判能成功,我打算留下一部分军队在王京,其他军队撤回国内,待在这里我们消耗不起。”李如松说。
“大帅,李德馨来了。”军士来报。
“他来干什么?让他等一下。”李如松说。
“我回避一下。”宋应昌说。
李如松点了点头。李德馨走了进来,双方见了礼。
“现今倭寇据在釜山,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啊。”李德馨说。
“现在正在甄选谈判人选,倭寇虽然撤退到釜山,但主力仍在,如果强攻会给我军造成不利的损失,还是等待谈判结果吧。”李如松说。
“大帅能不能跟殿下说一下,让柳大人担任领议政,这样可以压倒朝中的北人党和西人党。”李德馨说。
李如松笑了笑,说:“这种事我插手不太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朝鲜是大明的属国,朝鲜三都都是将军带人光复的,况且此次剿倭,柳大人瞻前顾后,功劳不小,只需将军一句话,柳大人就上去了。”李德馨说。
“好吧,等殿下回到王京,我跟殿下谈谈。”李如松说。
李德馨走后,宋应昌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你怎么看?”李如松问。
“柳成龙应该成为领议政,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宋应昌说。
“可我不喜欢管别人的事情。”李如松说。
“等殿下回到王京,你可以在殿下面前称赞一下柳的功劳,殿下会明白的。”宋应昌笑着说。
“此次剿倭,朝鲜王廷中几大势力已经势同水火,纷纷借着剿倭扩充势力,殿下也担心义军势力过大,会威胁王廷的安全,所以最终能够稳定朝鲜局势的仍是我大明。”宋应昌接着说道。
这时候李如梅走了进来。
“什么事?”李如松问。
“曹公公来了。”李如梅说。
“哪个曹公公?”李如松问。
“曹锟,以前是辽东镇守太监,张鲸被罢后,他被派到了朝鲜,说是方便两国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就是个闲差事,可这个曹锟却总是闲不住,经常搜集些没用的情报给朝廷,朝鲜的事情他也爱管,这次倭寇来犯,司礼监派了几百名锦衣卫协助他,后来柳成龙将京畿道的义军交给他,他组织了几次战斗,也都谈不上什么建树,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查大受带人前往龙山途中被一伙日军发现,曹锟让手下一百名锦衣卫前去拖住这伙日军,结果这一百名锦衣卫全部阵亡。”宋应昌说。
“这事我知道,让他进来吧。”李如松说。
曹公公进来后,跟李如松一阵客套。
李如松说:“真没想到在倭寇的后方还隐藏着这么一位人物。”
“我所做的事情都不足称道,提督大人才是掌握大局者。”曹公公说。
“哈哈哈!”李如松笑了起来,接着说道:“我们来到汉城应该前去拜访公公,没想到公公倒先来看望我们,惭愧啊!”
“提督大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谦虚?汉城既然已经收复,我也就不必躲躲藏藏了,咱家想来和提督一起谋划全局。”曹公公说。
“好啊!宋经略代表内阁,曹公公代表司礼监,还有个柳成龙不断催我把倭寇赶尽杀绝,三方人马都来了。”李如松说。
宋应昌和曹公公都笑了起来。
“如今打算派徐一贯、谢用梓前往倭国谈判,公公可派锦衣卫保护二人之安全。”李如松说。
“这个没问题。”曹公公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