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3283100000016

第16章 学点心理学,让孩子轻松爱上学习(4)

以前,写作文对文文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时已经写了一两个小时了,却只蹦出几十个字来。可是现在,她一会儿功夫就能写出一篇上百字的文章来。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偶然间她接触到了微博这个东西,虽然写作对最初的她来说很难,但是上网可是她最大的兴趣爱好,而且微博的字很短,哪怕记录一句话都可以。于是从此以后,每次上网的时候,她都要在自己的微博里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者最近发生的事情。久而久之,她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网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写作文又是很多孩子都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将二者结合,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博客里或者微博里写日记,相信他的兴趣会提高很多。

44.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成就动机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从来没有完成过,即使完成了,也是糊弄了事。为此妈妈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简直太难教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就是不爱学习,这可如何是好啊?

的确,孩子不爱学习、不知道主动学习是摆在很多妈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当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们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无关系。

一位妈妈很有耐心,每次女儿做作业的时候,她都在女儿身边陪着她。每次做完作业后,如果有时间的话,她还会给女儿讲故事听。结果女儿从小就养成了做作业时有人陪的习惯。一次,妈妈因为加班的缘故,告诉女儿今天不能陪她做作业了,所以特意嘱咐她:“在家好好做作业,妈妈晚上回来检查。”她也满口答应了。当天,妈妈直到晚上10:00多才到家。回到家后,她发现女儿的作业一笔都没有动,原来她在等着妈妈回来陪她一起做,结果等着等着就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在这个女孩身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她已经习惯做作业的时候有妈妈的陪伴了。这样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使她养成依赖的习惯。

事实上,学习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自发的一件事情,只有这样他才会以一个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学习,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成就动机”。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孩子,即使他在学习中遇到重重困难,也能突破障碍并取得优良成绩。

教育家林格曾提出这样一个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仔细体会这句话,不无道理,这就是在强调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能真正实现“不教”的最高境界。到那个时候,我们不必再每天追在孩子屁股后头,强迫他做作业,也不用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特定的时间来陪他做作业了。

当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确其学习目的,培养他正确的成就动机,只有这样,他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的

很多孩子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写作业也是给父母写的,结果所做的作业敷衍了事,一点认真的态度也没有。如果孩子存在这样的想法,我们就要及时纠正他了,我们要明确地告诉他,学习并不是给其他人学的,而是为他自己学的。学习对他来说,就如同我们成人的工作,必须尽心尽力,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此外,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也就是帮他建立学习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但一定是具体的,并且是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让孩子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心理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学习。比如,在孩子看书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默默地陪在他身边,或者看书,或者给予他一些指导,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了。

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减少陪伴他的时间。比如,最初需要半个小时,我们可以逐渐减少到2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再减少到10分钟……当孩子慢慢适应了这个过程,不再需要我们的催促就能主动学习的时候,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养成了。

▲ 表扬孩子自主学习的行为

对于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我们要及时予以关注,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他作业完成的时间、质量等各个方面。如果他完成得很好,我们就要及时表扬他,如果他做得不好,我们就要及时指出他改进的方向。此外,当孩子不需要我们的催促,主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及时肯定他良好的表现。

45.相信孩子一定会变优秀的--战胜“习得性无助”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者把小狗放在一个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中。

第一天,实验者把木板设置成按下A板,可得一个肉丸子,按下B板会被电击一下。结果小狗按下A板后果然得到了一个肉丸子,按下B板后被狠狠地电击了一下。经过多次尝试后,小狗最终确定只有A板可以吃到东西。

第二天,实验者把A板和B板的功能调换了。结果当小狗再次按下A板的时候,却被电击了一下。按下B板后,居然得到了一个肉丸子。最终,它确定B板可以吃到东西。

第三天,无论是A板和B板都被设置成电击的状态,结果小狗多次被电击后,终于明白了,这两块木板都是碰不得的。

第四天,两块木板又都被设置成了按一下出肉丸子的状态,可是这一次,小狗不再做任何尝试了,甚至肉丸子放在它的脚边,它都懒得去碰了。

这个实验就叫“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小狗会出现这种状态呢?其原因就是,它经历了太多次的消极体验,所以当它再面临同样的情况时,就会呈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同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状态。比如,孩子在考试之前,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可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并没有达到这个预期的结果。然后他会怎样呢?他会把它当成一道障碍,反复尝试,企图跨越,但却始终跳不过去。当眼看着别人都突破这道障碍的时候,他渐渐开始否定自己,他会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深深的自责、自卑、无助。这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习得性无助”。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件事情作出“我不懂”、“我不会”之类的回答。这时,我们的反应可能是“没关系,我手把手地教你”,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反应:“连这个都不会,真笨。”这两种不同的反应会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状况:第一种状况,我们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永远在我们的帮助下学习;第二种情况,一味地批评、指责使孩子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结果导致孩子遇到事情总是畏首畏尾,不敢尝试。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而这对他的成长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由此可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孩子摆脱习得性无助的障碍,变得更加有自信。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有时候,我们动辄就喜欢拿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比如,经常对孩子说诸如此类的话:“你看人家某某,一下考了双百,你再看看你。”“人家某某每天5:00就起床背书,你呢?”当类似的话听多了,孩子就在这种比较中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了。可见,这种横向比较往往是孩子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妈妈,我们一点要尽量避免拿孩子和别人比,要比的话,我们不妨引导孩子拿他的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让他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了,以此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 让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比如,孩子的语文和数学可能学得不好,但是他唱歌非常好听,在音乐课上总有出色的表现。这时,我们就要不断强化他的这一优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唱歌好像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可以激发孩子的自豪感,当他在这一领域越来越优秀的时候,他的这种优势慢慢地就会转移到其他学科上了。

▲ 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当我们纠正孩子的习得性无助的时候,要适当地降低对他的标准。否则一开始就给他设立太高的目标的话,他会因为压力太大而放弃,而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比如,孩子这次考试考了80分,我们可以给他设定下次考85分的目标。当然,在进步过程中,孩子的成绩可能会出现反复的状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懂得安慰孩子,告诉他只要尽力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