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会遭遇失败,也会处于逆境。失败也好,逆境也罢,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的,这样他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为了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怕困难,勇敢面对逆境的人,我们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对他进行磨练,并引导他从中总结经验,找到应对困难的方法。
34. 您可以不做我的“拐杖”!--不做“拐杖”,而做向导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一家子人围着他一个人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是倾尽全力,看不得他受到一丁点的委屈。不仅是吃的送到口,穿的送到手,只要孩子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们就会马上想办法帮他解决。
我们会说:“这样做才能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呀,而且还可以使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完全是错误的,我们对孩子过度的爱,只会培养出他对我们的依赖,而且这种“爱”越深,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强。
明明9岁了,可是很多事情还总是要妈妈替他去做。比如说早上起来,明明都会问妈妈今天穿什么,或者是让妈妈给他找袜子、找衣服,可以说,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他上学十有八九会迟到。
有一次,妈妈早上有急事,她把明明叫起来之后,叮嘱他赶快收拾,上学别迟到,然后就急忙去办事了。可是等到妈妈中午回到家,刚一进门就听明明喊上了:“都怪您!没有把袜子给我准备好,害得我穿了两只不一样的去上学,被同学们嘲笑!”
这还只是件小事,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遇到了大的困难,以明明这样的能力,他怎么能够克服呢?他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要自己去克服困难,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去找妈妈,让妈妈帮助自己解决。而他失败之后,也不会想到自己为什么失败,反而会埋怨妈妈做得不周到,因而妨碍了自己。
这就是我们长期帮着孩子做事带来的后果。我们为孩子做得越多,他就会越依赖我们,也就不懂得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应该做些什么,而只会在那里怨天尤人。
然而孩子又确实不能离开我们的帮助。一方面他生活经验少,许多事情完全靠他自己的确应付不来;同时,他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