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3282500000005

第5章 我现在感觉学习很快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1)

心理学中说,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的良好心态。如果孩子的学习心态好,自然就愿意学习,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也不会差。那么如何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呢?如何让孩子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呢?如何让孩子充满自信,从容地学习呢?这就看我们如何给孩子做榜样,如何引导孩子了。

13. 妈妈,我有点爱上学习了--让孩子感觉学习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一代教育家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明读书学习是一件很享受、很快乐的事情。

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4%,而高中生仅为4.3%,可见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学习的。那么,孩子怎么没有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颜如玉”呢?怎么就没通过学习“悦”起来呢?

林格老师曾说:“厌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他认为,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有三种:第一,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教育者过于执著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第三,教育者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不会激发孩子的潜能。

这里的“教育者”可能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父母。但是,我们是不是常常给他太大的学习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我们是不是根本不了解他的学习能力,总是一味地让他提高成绩?我们是不是从来不懂得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但无法帮助孩子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而且我们自身还成为了孩子厌学的诱因。

那么,为了不要让孩子染上厌学这个“癌症”,我们该如何做呢?

▲ 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王金战老师这样说过:“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负着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就会使这个学生垮掉……如果我们忽视学习的快乐,去一味地探讨学习之外的压力,反而让学习变得无味。”这就是说,孩子只有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投入地去学习时,才能在学习中受益。

如果孩子总是想:“如果学不好,妈妈会骂我。”“如果考不了100分,就得不到奖励。”“如果不能进重点班,这辈子就完了。”孩子每天都在为学不好而担忧的时候,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忧愁”上,还怎么能全心投入地去学习,更不可能因投入而收获快乐。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太多地对孩子强调分数、成绩、升学等与学习本身无关的东西,这样只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导致他不爱学习。

▲ 降低学习难度,让孩子有成就感

降低学习难度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直接途径。当一个孩子并不觉得学习很难,并屡次在学习中收获成功时,就自然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无论孩子在班级的学习状况如何,我们都要根据他自身的情况,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鼓励他慢慢进步。

一个上4年级的小男孩数学成绩比较差,基本跟不上班级的学习。但是数学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单独给他布置一些适合他能力完成的数学作业。当他发现完成作业并没有那么难,而且正确率也提升了时,就更加有了信心。另外,老师总是表扬他的进步,逐渐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也因此爱上了数学。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一下这位数学老师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爱上学习。我们不要认为孩子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而应该根据他自身的能力帮他降低学习难度。当他掌握了他能够掌握的知识时,无论这个知识多么简单,他都会很有成就感,如果我们再能给予肯定,他就觉得学习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伴随着学习的不是失败和指责,而是成功和赞赏。

▲通过兴趣引发孩子爱上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是爱学习、会学习的重要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他喜欢玩某个游戏、喜欢某种球类、喜欢做手工、喜欢唱歌等等。乍一看,这些似乎和学习没有关系,其实,孩子的任何一个兴趣都能转化为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多与孩子聊关于他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时,他就会听得入迷,他会好奇我们怎么知道这么多。此时,我们就可以告诉他:“通过看书学习知道的,只要你愿意认真学习,还可以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所以,我们无需把他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本身对立起来,只要我们做好引导工作,他一定会发觉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14. 我享受学习的这个过程--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成才的途径

当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并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当我们被问及:“为什么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呢?”我们可能会一愣,然后回答:“当然是希望他成才了。”原来,希望孩子成才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学习只是成才的一种途径。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今天学习不好,以后就很难成才。那么,孩子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够说明他学习好呢?如果孩子能够完全掌握每天所学的知识,就无疑会在期中、期末的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自然也就是一名“好学生”了。由此看来,对于孩子当天的学习,掌握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听课和完成作业都是手段和途径。

4年级的小维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一次放学前,她对英语老师说:“老师,今天所有的作业加起来,恐怕得写到晚上11:00。真不想写作业。”老师一听,说:“这样,你只要把今天学得英语单词都掌握了,并背会那一小段课文,英语作业写多少都行。”小维一听非常高兴。第二天,她的单词听写得了满分,课文也很流利地背了下来。

从此,老师给小维一个特权,只要掌握了当天所学的知识,作业写多少都行。小维的成绩并没有因此而下滑,反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只要孩子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了“掌握知识”目的,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既然这样,我们和孩子都不应该过于在乎学习的结果,而是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享受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地走上成才之路。

▲ 帮孩子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有时,我们会认为不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然而,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态度也不一定科学。

孟凡的学习主动性很强,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妈妈也因此很欣慰。但是,孟凡自己似乎特别看重考试结果,无论小考还是大考,他只要考不到全班第一,情绪就异常低落。

当妈妈发现孟凡的这个问题后,就安慰他说:“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要知道,你不是为了获得第一名而学习的。就目前而言,掌握知识是目的,长远看来,成才是目的。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查漏补缺就好,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我们希望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名次。”

妈妈对孟凡的引导非常到位。也许我们的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很在乎名次和成绩。那么,我们就要帮他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享受学习的过程,让他明白学习只是途径,而非最终目的。

▲ 不要对孩子的学习定“硬性指标”

有时,我们担心孩子没有掌握知识,就额外地给他布置很多课外作业,希望他能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内容。或者,我们总是会给孩子定学习时间,比如,一天必须学几个小时,或者学不到10点不许睡觉,等等。我们的这些做法不但不够科学,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我们要知道,只要孩子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他学习时间的长短,以及所做的作业量都是次要的。因此,我们不要给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作业数量定“硬性指标”,而是应该引导他利用有效的时间巩固学习内容,鼓励他在学习之余,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对孩子的学习成效进行监管

如果老师给孩子布置了灵活机动的作业,比如掌握生词、背会课文、记住公式等,我们就一定要协助老师做好对孩子的监管工作。因为,孩子很可能会对我们说“都掌握”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握。

那么,我们就要检查一下他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比如:给他听写生词,听他背课文,出几道简单的题目,看看他是否学会了公式的用法等等。这样,我们就会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也能因此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5.妈妈,我这次没考好!--别太看重孩子的成绩,要看重他的成长

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分数并不代表知识,更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的确,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综合潜力的人,成绩并不能显示出孩子的全部能力,更不能代表孩子的成长状况。

正如一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性格古怪,不合群,自理能力差,这样的孩子总会因综合能力差而在成长中处处碰壁;而有些孩子学习能力有限,成绩一般,但是为人热情大方,爱帮助同学,深受老师喜爱,这种孩子的成长道路反而会比较顺畅。

另外,我们可能会因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他的精神需要。我们对他内心的忽视,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2004 年4月15日,河南省登封市石道乡郭沟村郭沟小学6年级的学生郭洪渊,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服毒自杀。2009年1月17日,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12岁男孩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留下一封遗书后喝农药自杀了。

孩子为什么仅仅因成绩不好而走上绝路?因为我们太看重他的成绩好坏,并因此作出过激的反应,导致他内心承受不了而选择了自杀。

林格老师曾指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着急,老师也着急,可是我们也许忽略了,最痛苦的是孩子本人。他能体会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满,能感知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失望,这种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承担。

是啊!因为他们无力承担了,才选择了所谓的“解脱”。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应该关心他的内心需要,让他茁壮成长。

▲ 理智对待孩子的成绩

一个5年级的小女孩,她的母亲非常注重她的考试成绩。当她考试成绩不好时,母亲就会非常沮丧地说:“你这么不争气,让人失望。”并且好几天都不理她。但当她考好时,母亲特别欢喜,又亲又抱,还说:“真是妈妈的好乖乖,袜子都放着,我给你洗。”小女孩总是哭笑不得,很想问一句:“妈妈,您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

当我们过度看重孩子的成绩时,情绪难免会随着孩子成绩的好坏而起落,而我们又会把这种情绪波及给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一旦没考好时,就会极度悲观、不知所措,甚至会为了逃避我们的指责而选择自杀。

因此,我们不要因孩子的高分而雀跃,更不因他成绩不好而怒气冲天,我们的不理智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 别把“高分”与“人才”划等号

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成绩好的人不一定以后成为有成就的人,而很多“顶级人才”从小都不是分数高的人。比如: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当做低能儿,但他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因此,我们要看到孩子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不要抓住成绩单不放。如果我们看不到他的优势,就无法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把他培养成人才。

▲ 重视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培养

一个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没有缺点,更不代表他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可以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未来发展的层面,但是他的性格却决定了他的人生是悲剧还是喜剧。

我们作为母亲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拥有幸福人生,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把“好成绩”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目标,而是应该让他学会孝顺、尊敬、友善、宽容、乐观……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 找到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鼓励他全面发展

孩子没考好是有原因的,或因基础知识薄弱,或因学习方法不得当,或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我们要找到“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只要我们有耐心帮助他成长,等待他提升,他就一定会有起色。

另外,我们要对他的德行、体育、美育、劳动等各种方面给予关注,这些都是他整体素质的反映。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6. 别太累了,该休息一下了!--让孩子知道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才更高

学习虽然是孩子重要的任务,但是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虽然希望孩子能够多花时间去学习,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劳逸结合对孩子更重要?

劳逸结合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而且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休息”对任何一个学习中的孩子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去读书学习。

2010年高考结束后,李文博的成绩名列当地理科第一名。

他从上小学开始,父亲就教他学会调节“玩”与“学”之间的关系。父亲认为,玩时要玩个痛快,学时要学个透彻。后来,为了让李文博能够劳逸结合,父亲就干脆在儿子的书房墙壁一角安装了篮球的球篮。这样,李文博在学习之余,随时都能放松休息。

父亲说:“虽然我是老师,可从来不让孩子死读书。作为老师,我很清楚,劳逸结合对学生多么重要。他想玩的时候,就让他好好玩,孩子玩够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学习了。很多家长见孩子贪玩就非打即骂,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这些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这样才更利于他们调整好状态,投入学习。”

的确,当我们工作劳累之后,只有好好休息一下,才感觉会轻松一些。孩子也是一样,他也有学累的时候,也需要放松休息。如果此时,我们还逼迫他继续读书,只能说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的需要。

因此,如果孩子已经筋疲力尽了,我们就不要让他继续“透支”精力和体力,而是应该对孩子说:“别太累了,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