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
3282500000016

第16章 妈妈,我要看书!--轻轻松松让孩子爱上阅读(2)

有时,孩子的读书兴趣往往与我们的愿望相反。我们希望他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丰富他的知识,可是他偏偏喜欢看漫画书;希望他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可是他偏偏喜欢看童话书。实际上,不管孩子喜欢看什么书籍,只要内容是积极健康的,我们都应该支持他。

还有一些父母按照网上一些专家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出的“必看书籍”和“推荐书目”去给孩子买书,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但并不是要求我们把所有的推荐书目都买回来,我们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出发,从中选择一些适合他读的书,这样孩子才能读得进去。

▲ 为孩子选购他感兴趣的书籍

某市曾对700多名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依次是:外国经典儿童读物、中国经典儿童读物以及科普读物。我们可以参考这个顺序,再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为他选择合适的书籍。此外,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可以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图画书入手,然后再逐渐让他读图文结合的书籍,以此慢慢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

▲ 对孩子看漫画书宜疏不宜堵

喜欢看漫画书是孩子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很多父母认为,看漫画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对他增长知识一点好处都没有,于是禁止孩子看漫画书。实际上,孩子看漫画书也是有好处的,漫画书里幽默搞笑的风格有利于孩子放松情绪,还可以培养他的绘画兴趣。因此,对于孩子爱看漫画书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只要我们引导他看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漫画书,并引导他在合理的时间阅读,不沉迷于其中,就可以保证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53.这本书好厚,怎么读?--教孩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是孩子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孩子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后,他阅读的效率自然会提高。相反,如果孩子不具备基本的阅读方法,很可能一本书读了一晚上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一天,9岁的可可和妈妈一起从书店看书回来。爸爸问:“可可,今天去书店看什么书了?”可可说:“动物的。”“那上面都讲什么了?”爸爸继续追问道。只见可可支支吾吾地说:“忘了。”“啊?都忘了啊?”爸爸惊奇地看着女儿。这时,妈妈在一旁解释道:“没看多长时间。”

接着,爸爸对女儿说:“过来,女儿,爸爸教你一种阅读方法,可以使你在短时间内就把握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说着把女儿带到了书房。

走进书房后,爸爸从书柜里拿了一本书,说道:“下次,去书店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书的名字,看看她是不是你想看的,比如这本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先不要急着翻阅,可以先看目录,了解一下大概写了什么。如果时间很充足,你可以从头看,如果时间很短暂,就可以挑我们喜欢的章节来看。”说着,他指着某一节说,“如果你想了解桂林,就翻到对应的页数。”听到这儿,可可兴奋地跳了起来:“那我要是想看天津,就翻到天津这儿就可以了吗?”说着,她翻开了“天津”这一页,高兴地说道:“爸爸,我懂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总是把“时间太短了”当成孩子看书效率低的借口。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孩子没有掌握合适的读书方法。也就是说,看书是讲求方法的,有适用于时间长的看书方法,也有适用于时间短的看书方法,关键看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些方法。案例中爸爸教可可的读书方法就适用于时间短的情况。

可见,好的读书方法既可以帮孩子节省时间,还能加深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那么什么方法才是适合孩子的读书方法呢?

▲ 让孩子掌握泛读的方法

泛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它以概括地了解书中的主要观点为目的。一般来说,在刚拿到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先泛读,从简介、目录、前言、开头、结尾开始看起,在短时间内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然后再让他翻看内容快速浏览。快速浏览时的视觉范围要广,扫视速度要快。一般情况下,平均每秒钟7个字,20分钟可读8400个字。当然,不能光图快,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快阅读的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要教孩子注意各个章节中的标题,这样有助于他快速地抓住全书的筋骨脉络。

▲ 教孩子精读的方法

精读就是仔细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适合读一些经典书籍。因为经典书籍只有经过精心研究,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道理。精读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及时将阅读中的问题和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他才不会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 鼓励孩子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消化所看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读书时手要勤,常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以是书中的某一句经典名句,也可以是某一个观点,以此加深他对某一个观点或者内容的理解。

▲ 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很多孩子都依赖于听妈妈讲故事,或者和妈妈一起看书,让妈妈念给自己听。其实,这种方法适合于年龄小的孩子,而对于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鼓励他自主阅读。因为我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加入一些主观因素,而且听故事是孩子被动接受的过程,记忆往往没有那么深刻。孩子只有亲自看到生动的文字、图片,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后,印象才会更深刻。

▲ 鼓励孩子一次只读一本书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儿子买书的热情特别高,可是读书的兴趣不足。想起来的时候就打开书柜,翻翻这本,又摸摸那本,就是不能踏实下来好好看一本书。”的确,这种现象在孩子身上很普遍,因为孩子总是好奇心很强,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兴趣不持久。因此,我们在为孩子选购书籍的时候,一次不要买很多本,而是只买一本他最感兴趣的。同时,也不要一下要求孩子看很多本书,而是当他读完一本后,再让他读下一本。

54.来,妈妈给你讲××读书的故事吧!--用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励孩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 “匡衡凿壁偷光”、“范仲淹断齑划粥”、“苏秦刺股悬梁”的典故,古人尚且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如今的孩子生逢盛世、条件优越,怎么就不能好好珍惜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呢?平时,我们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古人或者名人读书的故事,以此激励他用功读书。

一位妈妈给儿子讲了一个“鲁迅嚼辣椒驱寒”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鲁迅学习成绩优秀,获得了一枚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拿到奖章以后,鲁迅立即把它卖掉,并用换来的钱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夜晚寒冷读书困倦的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咀嚼,顿时脑门就开始冒汗。他就是一直用这种方法驱寒苦读,最后成了一名著名的文学家。

儿子听了这个故事后开始效仿鲁迅,鲁迅用辣椒驱寒,他用辣椒驱困。每当晚上学习打盹的时候,他便往嘴里塞一颗辣椒,顿时辣得困意全无。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如果我们给他讲一些名人苦读的小故事,他就会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从而激励自己也向他们学习。案例中的男孩就是在听了鲁迅的故事后,才效仿他,用嚼辣椒的方法驱赶自己学习时的困意。当然,给孩子讲故事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机械地模仿名人的做法,而是体会名人读书时的精神。

可见,名人读书的故事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要比我们给孩子讲上千遍“好好读书”管用得多。因此,我们不妨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让他领会名人读书的精神,借鉴他们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给孩子名人读书的故事

如今很多孩子读书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贪图快,结果看完之后什么也没记住,很显然这样的看书方法没有什么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典书籍,不看过几遍后,是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思的。

我国一代伟人******一向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求读书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看《韩昌黎诗文全集》的时候,除了少数几篇以外,其余的每一篇都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再到全文大意,他都不放过。像《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他小时候就看过,到了晚年又重新再看了一遍。一部《昭明文选》,他也读了很多次,至今这本书他批注的版本就存有3种。

当孩子在读一些古典书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给他讲一讲伟人******学习经典的经验,鼓励他反复阅读。尤其是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经典,我们不仅让孩子多读,还要让他会背诵。

▲ 晚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对于孩子日常存在的学习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说教,甚至是批评和指责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引起他的反感情绪。因此,为了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我们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名人学习的精神和方法融入到故事中,然后引导孩子反省,让他学习他们的学习经验和读书方法。每天晚睡前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最合适的时间,我们要抓住这段时间,用平和的语气把故事和道理都讲给孩子听。故事讲完后,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引导他发表自己的观点。

55.现在是朗读时间!--培养孩子每天朗读15分钟的好习惯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孩子阅读的起点,也是他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专家指出,朗读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因为朗读的时候,孩子70%的神经细胞都参与到了大脑活动当中,就好比是大脑的“热身操”,这远远超过默读和识字的效果。

朗读是孩子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的想象力。不仅如此,长期朗读还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孩子在朗读过程中,会反复琢磨文字的表达效果和意境,这也能增强他对文字的理解,当他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以后,他的思辨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对一些内向的孩子,朗读能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起来,从而变得爱和他人交流。

儒家经典《弟子规》也提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可见,读书的方法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口动,用心记忆。如果孩子能养成朗读的习惯,这远远要比他只用眼睛看印象要深刻得多。

那么我们如何使孩子爱上朗读,培养他每天朗读的习惯呢?

▲ 让孩子坚持每天朗读15分钟

一位妈妈要求女儿每天朗诵两遍《弟子规》,早起一遍,晚上睡觉前一遍。而且妈妈要求她朗读的时候不能贪图快,而是要放慢速度,做到“心眼口,信皆要”。早上读一遍的目的是让她提醒自己一天要做到《弟子规》,晚上一遍的目的是让她按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女儿的变化很大,不仅行为举止更规范了,也变得更有自信了。

的确,朗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朗读经典,不仅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还能增加他的智慧,规范他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慢慢让孩子养成朗读的习惯,他每天朗读的时间不必长,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了。

此外,我们也可以参加孩子的朗读过程,和他一起大声朗读。对于不同的朗读内容,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分角色朗读,这样还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增进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 对孩子提出朗读的标准

要想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我们就要帮他扎牢基本功,让他做到“六不”,即,不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不唱读;在读的过程中,他还要注意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连接。

同时,对于一些方言和发音有出入的字词,我们要引导孩子反复地读,以纠正他错误的读音。此外,对于长句、难句,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如何断句、如何连接。当孩子做到发音正确后,我们再引导他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他朗读的能力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 为孩子选购适合朗读的书籍

有一些书适合孩子大声朗读,但有一些书更适合默读。因此,为了激发孩子朗读的兴趣,我们一定要为他选购适合朗读的书籍,像一些散文和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就很适合大声朗读。传统文化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孝经》、《论语》、《孟子》、《礼记》,这些书籍孩子不仅要大声朗读,还要多读几遍,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其他书籍像外国经典《远方的小星星》、诗歌《蒲公英轻轻飞》、《你会找到聪明泉》、《一棵长满眼睛的树》也很适合孩子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些书中,我们只要任意选择一两本让孩子坚持朗读,就能慢慢培养出他的美好情感,使他渐渐爱上朗读。

56.家庭朗读比赛现在开始!--用阅读比赛的方式,吸引孩子阅读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就要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渐渐对读书产生兴趣。

晚饭后,妈妈拿起《小王子》坐在沙发上有感情地朗读起来。不一会儿,坐在旁边看电视的儿子走了过来,问:“妈妈,您在看什么啊?这么好看,给我看看吧。”妈妈知道,吸引儿子的不是自己朗读的声音好听,而是文章的内容吸引了他。

从此以后,一有时间,妈妈就拿起书开始朗读,偶尔儿子还会主动纠正妈妈错误的读音。一次,儿子看到妈妈读得那么投入,忍不住说道:“妈妈,让我读会儿吧,我可以读得更好。”听了儿子话,妈妈故意不服气地说道:“是吗?那我们来个比赛吧,让爸爸点评,看谁读得更好。”听到这个提议,儿子兴奋地拍着手说:“好,我同意。”

此后,朗读比赛成了这个家庭经常举办的活动之一。结果儿子的朗读能力越来越强,还多次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们和孩子一起朗读,可以提高他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营造出一种阅读的氛围,使孩子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渐渐地萌生出阅读的愿望。可见,阅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

▲ “引诱”孩子一起阅读

一位爸爸为了让看电视的女儿读书,神秘地对她说:“快来,宝贝女儿,这段时间是专属于你、妈妈,还有我的共读时间。你不来的话,我和妈妈可就不等你了啊。”话音刚落,女儿急着说道:“不行,不行……”边说边跑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接着,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大声朗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