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
3282300000009

第9章 欧洲建筑奇迹(2)

而为了让这座银行塔能够有更加灵活的办公空间,设计师借鉴了香港汇丰银行的建筑样式,采用了它的建筑技巧,即不间断地创造出1200平方米的楼板。如此一来,大楼的空间便被灵活地利用起来。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入驻,使得这部大楼也成为一个能源的总部。但尽管能源储备丰富,这座大楼的能源使用却是十分的环保与节约。在这所建筑的顶部设计有风力转化设备,可以为大楼提供相当大比例的电力供应,这个屋顶上的风力发电机完全有能力解决大楼的能源问题。

⊙奇迹探秘:

2.马德里银行大厦是利用风力发电机来解决能源问题的,那么风力是如何发电的呢?

我们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为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恒定转速,通过升速传递给发电机,使其均匀运转,从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一般说来,3级风就有利用的价值。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每秒的风速必须大于4米才适宜于发电。

相关链接

【马德里储蓄银行】

马德里储蓄银行是西班牙第四大金融集团。银行的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拥有13000多名员工,以及300多年的经营经验和600多万的客户,这些都使它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联邦储蓄银行的西班牙第二大银行。

这家银行在信贷市场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满足来自不同行业的700万客户的需求,无论是家庭还是公立或私立的机构,也无论是大中小型的各类企业集团,银行都能为之提供包括零售银行、公司银行和私人银行的全方位产品及服务。

马德里储蓄银行集团有2000多家营业网点广泛分布于西班牙全境。除了遍布西班牙国内的营业网点外,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都有分支机构,比如中国、古巴、爱尔兰、美国、摩洛哥、墨西哥、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国家。

知识百科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世界上著名的银行大楼有不少,2008年建成的马德里银行大楼就是一个建筑奇迹。我国的一些银行大楼建筑也一样另人惊叹,比如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1923年到1955年时,在中国上海开设的分行的大楼。大楼位于上海外滩12号,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主持设计。现在,这座大楼已经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大楼于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

汇丰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它的建筑面积为23415平方米,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从外观上看,其正中为穹顶,穹顶的基座是仿制于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下面为六根贯通二至四层的爱奥尼亚式立柱(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23.德国国会大厦

奇迹概览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它那曾经备受争议的穹形圆顶现在已经成为了柏林的标志性建筑,大厦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19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这座大厦几经战火与修复,最终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德国国会大厦是德国历史的表征,它并不太漫长,却变化莫测,烙下了德国时代演变的印记。

走近奇迹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又称为“帝国大厦”,建造于1884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师保罗·瓦特设计,整座建筑为古典主义风格,最初是德意志帝国的议会。

1918年,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玛共和国时期将国会大厦作为人民的代表机构;1933年2月,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人民议会由此沦为法西斯的独裁议会;二战爆发后,大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央的穹顶完全毁于战火;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并将国会大厦定为德国联邦议院的所在地。

几经战火,古老的国会大厦已经残缺不整,而且传统的布局也无法容纳新的功用,为改变这些状况,德国政府举办了国际性的竞赛,为大厦的修复选择设计者,最终英国的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脱颖而出。

福斯特向来以高技派的建筑风格而著称。在国会大厦的设计中,他将高技派手法和传统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建筑的外墙壁保持不变,而将内部全部掏空,并用钢结构重新做出结构划分。他将联邦议院主席团、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安排在建筑的底层和两侧的几层空间内,中央则保留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全会厅上层的周边是观众席,这样普通的公民就可以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了。

福斯特还为大厦换了一个全新的中央穹顶,穹顶由玻璃构成,其内部为两个交错走向的螺旋通道,裸露的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的瞭望台,眺望柏林的市景。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通透而闪耀,像一颗巨大的明珠,古典的穹顶已不复存在,福斯特在保持原设计的基础上又赋予这古老建筑以新的形象,从而为德国的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在建筑界已提到议事日程,福斯特在他近年来的作品中均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同时,在德国国会大厦的方案中,他也为此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其中包括夏季储热、冬季储冷的地下储能仓库,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供电装置,用植物油推动的建筑群热能厂等。此外,会议大厅上部的玻璃穹顶能够自然通风,在春秋季节可节约大量能源,360面的反射镜可以将照亮大厅的各个角落,如此一来便能节约大量的照明电力。

对于这座古老而创新的建筑,福斯特对其中的历史遗物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在掏空大楼内部时,曾发现许多上世纪的柱体、雕塑等,还有二战胜利时前苏联士兵刻在墙石头上庆祝胜利的标语,对这些福斯特都另设场地将它们保存陈列。

德国国会大厦这座具有历史见证性的建筑,以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面貌出现在了柏林市,并成为历史结构中一栋开放且具有透明度的建筑物。

⊙奇迹探秘:

1.什么是高技派建筑风格?它具有什么样的建筑特点?

高技派,又称为“重技派”。在建筑风格和造型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理论上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强调设计作为信息的媒介和设计的交流功能。它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并且可以快速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审美观应该考虑到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观,崇尚机械美,如室内暴露的网架、梁板等结构构件。

相关链接

【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是后世历史学家称呼1919-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的名词,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

由于共和国宪法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所以这个共和政府被后世称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在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共和国废除了帝制,但仍然保留了以前的正式国名,即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

共和国因十一月革命而生,因希特勒和纳粹党1933年上台而结束,是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

【国会纵火案】

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国会大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及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

1932年11月德国选举之后,由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但纳粹党在选举中只占有32%的席位,只有获得2/3的议员的通过才能自行制定规章以代替法律,所以定于1933年3月5日重新选举。为陷害共产党和欺骗民众,希特勒纳粹宣传大臣戈培尔和纳粹党主要领导人戈林制造舆论,并策划了纵火阴谋。

2月27日晚,冲锋队队员进入国会,放火焚烧国会大厦,纵火当晚戈林下令逮捕德国共产党员和反法西斯人士。第二天,冲锋队队员占领了所有的德国共产党党部,德国共产党第一个被迫退出国会。共产党领袖们被捕入狱,纳粹党通过胁迫贿赂等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并在掌握《授权法》后的一个月内取缔了所有非纳粹党派,建立了希特勒纳粹独裁政权。

知识百科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并在13世纪到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大窗户和绘有圣经故事的窗玻璃。这类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在设计中利用修长的束柱、飞扶壁、尖肋拱顶营造出轻盈的飞天感,整个建筑以直升的线条和雄伟的外观使教堂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俄罗斯的圣母大教堂。

【巴罗克式建筑】

巴罗克式建筑是17-18世纪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打破了僵化的古典形式,曾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其建筑特点是外形自由,喜好华丽的装饰和强烈的色彩。罗马耶稣会教堂被认为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24.伦敦眼

奇迹概览

伦敦眼,又称千禧之轮,是坐落在朱比利花园西端,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一个巨型摩天轮。这座摩天轮高135米,曾创下世界最大的摩天轮的奇迹。当游人置身在这座高135米建筑里,可将泰晤士河、大本钟及伦敦景色尽收眼底。据工程师透露,建造这座摩天轮所需的电脑计算能力,超过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建筑,所以被誉为数学史上的奇迹。

走近奇迹

伦敦眼是伦敦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达135米,共有32个乘坐舱,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耗时30分钟。这座带着明显的娱乐场气息的摩天轮,调皮地落在南岸,与严肃的古迹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于“伦敦之眼”的构想可要追溯到1993年《泰晤士报》所举办的一场竞赛。比赛中,《泰晤士报》要求参加者提出庆祝千禧年最具野心的计划。其中,两个初出茅庐的建筑师大卫·马克思和妻子茱莉亚·巴菲尔德(Julia Barfield)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建造全球最大的摩天轮。这一设计吸引了英国航空公司董事长鲍勃·艾林(Bob Ayling)的兴趣,他决定出资将其付诸实现。

经过重重困难后,1999年,一座高135米,重1600吨的巨型摩天轮终于屹立在泰晤士河畔,并于当年12 月31 日首次向公众开放。但那时的它只是作为一个庆祝新世纪到来而临时修建的景点,预计5年之后就要拆除。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折,在建成的一年半时间里,伦敦眼接待的游客量超过了500 万人次,为伦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2 年7月,当地议会决定,伦敦眼作为伦敦的永久性建筑保留下来。

伦敦眼的建成满足了人们从高空俯瞰大地和城市的心愿,如今,伦敦眼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观光点。每年有上万名游客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

2009年,为相响应绿色奥运,伦敦眼开始了一项升级工程。升级工作主要包括检查维修乘坐舱,安装显示屏、高级多媒体播放器、无线宽带以及更加环保的供暖和通风设备。这项预计耗资1250万英镑,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完工。到时候,伦敦眼可能会给伦敦奥运会带来更多的游客。

⊙奇迹探秘:

1.伦敦眼自建成以来已有9年时间,那么它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呢?

资料显示,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的英国“伦敦眼”摩天轮于2000年建成开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世界游客300万人次左右,使伦敦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增加了10%,同时还为伦敦的旅游提供了约1万个就业岗位。

从2005 年开始,在“世界旅游奖”评选中,伦敦眼连续3年击败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自由女神像等老牌景点晋升为全球最佳景观。

截止到2009年7月,伦敦眼--这个泰晤士河畔的世界最高的摩天轮共接待了近3300 万游客,以13.5 英镑的票价来计算,它已经取得了超过4亿英镑的收入。

2.伦敦眼这样一个庞大转动的建筑是如何屹立于泰晤士河畔的呢?

对摩天轮的设计者而言,除了体积,最美妙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竟可以稳固地矗立在泰晤士河面上。它完全由2个支架和6条巨型钢索架起,两支支架从陆地延伸过来,承担摩天轮大部分的重量,另外加上6条巨型钢索加强其稳固性,防止其倒塌,另外,所有这些支架与钢索的地桩都被打入地底深达180英尺(1米=3.281英尺),以确保安全。

一般建筑物理论上都会受到一些潜在的破坏性力量影响,在一般静止的建筑物中,这类的计算已经极其复杂,再加上摩天轮周而复始的旋转,使得计算的难度更是难上加难。不仅考虑到风力和温度的影响,甚至金属疲劳的问题也列入考量之中。当这些因素随著摩天轮的长度宽度而持续改变,产生了史上无法想象的建筑问题。

相关链接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轮】

世界上第一个摩天轮是芝加哥的费里斯大转轮,为迎接1893年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费里斯大转轮高达264英尺,转轮的直径为250英尺,它的车轴长45英尺,是人们闻所未闻的。这个摩天轮由2000马力的引擎发动,36个木制包厢由铁钳吊起。它能容纳2160名乘客。

费里斯大转轮得名于它的建造者美国桥梁建筑师费里斯。他通过观察旋转木马的结构,推断一个垂直的转轮可以与水平的一样旋转,于是他决定制造一个人们前所未见的垂直的巨型转轮,耗费资金高达38万美元后,世界上第一座巨型摩天轮终于建成。落成后,它凭着乘坐费用赚回了两倍的成本,成了博览会利润最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