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篇)
3282200000006

第6章 华东名城(6)

景德镇陶瓷馆,位于景德镇市区莲社路,是中国第一家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区。

该馆建于建国初期,后规模不断扩大,展出内容分为“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其中“历史之部”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000余件;其余按类别陈列,展出建国以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余件。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

典故传说

【高岭土传说】

高岭山下的村庄里,住着一对高氏夫妇,靠租种别人的田地养家糊口。尽管自己生活已经很辛苦,但他们心地善良,常常省下粮食救济别人。

一年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一个衣衫破旧的白发老人被冻僵,倒卧在高家屋檐下。高氏夫妇发现后,将其扶进屋,为他暖身,并用所剩不多的米熬粥给他喝,使老人恢复神智。而老人为答谢高氏夫妇的救命之恩,赠送给夫妇两人一粒洁白晶莹的小玉珠,并说道:“你们将此珠种在村后高山上的一棵大槐树下,21天后,那里面会有挖不尽的白玉土。这种土是制瓷的上等料,你们可以将它运到景德镇去卖。”

高氏夫妇按照老人说的做了。21天后,他们来到高岭山,挥着锄头深挖一丈多深,只见又白又嫩的玉土越来越多,高氏夫妇为使乡亲们能分享到这一喜悦,便跑进村将这个喜讯告诉了众乡亲。随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跟高老汉采挖玉土,运到景德镇,果然卖了好价钱。从此,高岭土便声名远扬,身价百倍。

知识百科

【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其瓷器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到1700 多年前,可谓始于汉,名于宋,兴于元,成于明,盛于清。

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景德镇瓷器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以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为古代的景德镇打开了国际贸易之路。所以,景德镇陶瓷贸易堪称“海上丝绸之路”。

13.福州

名城概览

福州别称榕城,是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福州环山襟水,风景秀丽,山城相依、山水环抱是其城市特色。1986年12月8日,福州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历史悠久,唐玄宗(685-762)时,这里设立了福州都督府,从那时候起,这片土地被正式命名为“福州”。

这里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就有6座,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4月到11月。除了风景优美,福州还有大量的特产令人称奇,而且,这里也是林则徐、严复、冰心等许多名人的故乡。

可见,福州是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城市,是个值得一看的好去处。

⊙寻幽探秘:

1.福州素有“榕城”的美誉,它的这个名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福州人种植榕树,从古时候起就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风气。特别是到北宋时期,英宗治平二年(1065),张伯玉(1003-约1070)被任命为福州太守。福州因为地处南方,每到入夏时节,都会酷热难当,当时中暑生病的人很多。张伯玉到任后,经过几番调查,于是下令登记过户口的人家都要种植榕树,以对抗酷热与干旱。等到了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福州已经是“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无论是当地的百姓还是过路的行人,都纷纷称赞张伯玉太守这一功德。

据说,福州市区到现在已经有16万株榕树,而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更是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这棵榕树是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种下的。

正是因为福州有着如此之多的榕树,才被冠以“榕城”的雅称。

奇境珍藏

【五一广场】

五一广场,位于福州市最中心的于山南麓,占地7万平方米,是福州人民心目中神圣的英雄的广场。因其在“五一”路西侧,所以称“五一广场”。

唐宋五代的时候,就曾有人在此修建城池,城池挨着于山,于山脚下的城门称为“南门”。 现在在于山南麓还遗留着一段明代的古城墙,以作为历史的见证。南门的城外一片空阔地便是现在的五一广场。早在“五四”运动期间,福州爱国学生就常在被当作体育场的广场上集会,宣传爱国思想,甚至还曾在南门外竖立过“请用国货”的牌子。1968年11月,广场被重新整修成可供10万人集会的场所。

【西禅寺】

西禅寺坐落在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尽管这座寺的大殿坐北朝南,但寺的头门(建筑物的正门)却坐西朝东。整个寺庙占地100多亩,规模宏伟,居福州五大丛林之首。

这座寺庙修建于唐代,因为过去的福州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这座寺又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寺中有一座报恩塔,是国内最高的石塔。西禅寺还因为每年被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而成为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

【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西湖与左海公园之间。它的前身是1933年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

福建博物院集文物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研究为一体,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中心四座建筑组成馆区。整体建筑除了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色外,同时还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

福建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展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福建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千米,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尽管山不很高,但是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景色引人入胜。

在鼓山大顶峰西南侧的山间盆地中,有保存了1000多年的涌泉寺。这座寺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的奇妙景观,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除了这座寺庙,鼓山还有喝水岩、白云洞、鼓岭、磨溪以及瀑布等景观。

文物价值很高的摩崖题刻也是鼓山的一大特点,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有300余处。这里的石刻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点,堪称福州碑林。

⊙寻幽探秘:

2.摩崖题刻究竟是什么?

摩崖题刻,也叫摩崖石刻。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古代先人们对于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摩崖石刻是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它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典故传说

【鼓山喝水岩的传说】

相传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师神晏法师在鼓山诵经。然而时间久了,他嫌诵经所在的洞下的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从此,这里的涧水便改了水道,转而从东侧半山观音阁的石壁涌出,而原来的那条溪涧也就干涸了。

宋代诗人徐锡之曾经给喝水岩题过一首诗:“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侍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很显然他认为这里重峦叠嶂,是不可以没有水的。想想当年要是他在,恐怕就会去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