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3279500000053

第53章 梁纪(3)

这时,尔朱兆的一名亲信贺拔允恰好也在座,他不知道其中的曲折事由,竟连声说道:“高欢在晋州多年,在当地深得人心,如果让他去,一定可以胜此重任!”这话说到高欢的心坎上,顿时他满身轻松,但一琢磨,又觉得不妥。于是他忽然跳了起来,怒不可遏,一连几拳打在贺拔允的嘴上,贺的一个门牙都被打落下来,满嘴是血。高欢边打边骂道:“想当初天柱大将军活着,你我之流像鹰犬一样对待主人,总是匍伏在地听从他的指示。如今天下事全由大王做主,大王还没有说话,你倒越位发起言来!”又回过头来,对尔朱兆说:“这样不知上下的人,要他有什么用处?还不如早一点杀掉。”尔朱兆本来不放心高欢,打算另派人去,现在看他这样,以为是忠于自己,当即毫不犹豫地把军权交给了高欢,派遣他前往晋州收编葛荣的流散部队。

高欢大喜,又怕尔朱兆反悔,于是立即告别了尔朱兆,召集部将,宣布道:“受大王的委派,所有部队都听从我的指挥。请立即集合!”将土们向来不喜欢尔朱兆,愿意接受高欢的调遣,都按时到指定地点集合。尔朱兆的长史慕容绍宗劝尔朱兆说:“如今天下大乱,许多人心怀二心。高欢本来就雄才盖世,现在又手握强兵,远离大王,这好比蛟龙遇到了云雨,正是施展其本事的时候,以后就难控制了。”尔朱兆曾经和高欢拜为兄弟,因此说道:“我与他曾烧香发过誓,有什么可忧虑的?”绍宗说:“亲兄弟都有互相残杀不可信的,结拜兄弟又算什么!”高欢早已料到自己走后,一定会有人向尔朱兆进谗言,因此预先给尔朱兆左右的人好多金钱,请他们多加关照。

此时,他们都向尔朱兆说慕容绍宗与高欢原来不和,所以才说高欢的坏话。尔朱兆就信以为真,把绍宗监禁起来,督促高欢及早出发。

高欢求之不得,走到半路,碰见尔朱荣的妻子从洛阳来,带有良马三百匹,高欢全部夺为已有。听到消息后,尔朱兆才知道高欢另有他图,连忙把慕容绍宗从狱中放出来,询问计策。绍宗说:“现在还不晚,高欢仍掌握在大王手中。”他劝尔朱兆立即去追。尔朱兆追到漳水,适逢水涨,冲坏了桥梁,没有办法渡过河。就指着河对岸的高欢责备他不该夺取良马。高欢说道:“借三百匹良马,没有其他打算,只不过是为了作战的需要罢了。大王竟然听信谗言,亲自策马来追。如今我不过河向大王请罪,主要是因为这边的部队会发生叛乱。”

尔朱兆这时仍把高欢的话当真,怨自己听信谗言猜疑好人。于是把刀扔在地下,说:“将军如果能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当即杀了一匹白马,和高欢再次发誓,永结兄弟互不背叛。

原来,尔朱兆在河对岸听了高欢的一番话后,觉得有道理,他一再声称自己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并单独涉过漳水,向高欢解释误会。尔朱兆拔下佩刀,递给高欢,伸长脖子叫高欢砍。高欢不接刀,哭着说:“自从天柱大将军死后,除了大王,我高欢还能依赖谁呢?我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如今有人挑拨离间,大王竟忍心说出这样的话,我高欢以后还怎么做人呢!”当晚,尔朱兆就住在高欢营中,高欢的部下报怨他引狼入室,说:“将军既然不准备长久在他手下谋事,就应当趁他递刀之机一刀杀了他,免生后患!”同时在帐外埋伏了数百名壮士,打算夜间杀掉尔朱兆。

高欢制止了他们,解释说:“现在如果杀了他,其党羽肯定会聚结起来报仇的,而我们马瘦兵疲,鸡蛋碰石头。不是对手。如果有人乘机而入,则危害更大,不如暂且放过他。他虽然勇猛,但是毫无智谋,以后要除掉,问题不大。”至此,大家才知道了高欢不杀尔朱兆的原因,佩服他的卓识远见。

次日,尔朱兆返回到自己的军营,摆了酒宴,请高欢去。高欢也想去,他的心腹反复陈述其中利害。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最后,高欢接受了这个建议,派人婉言谢绝了尔朱兆的盛情邀请。尔朱兆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高欢和自己不是一路人呀。但他已无可奈何,只好回晋阳去了。

就这样,高欢运用智谋一步步摆脱了尔朱兆的控制,自己独立掌握兵权,兵精粮足后,反过来又吞掉了尔朱兆,把持了东魏政权。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他是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其远见卓识非常人所及。

高欢击尔朱氏之战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因不满太原王尔朱荣遥控朝政,将其诱杀。尔朱荣的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占据晋阳造反,另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没多长时间,尔朱兆便攻下了京都洛阳,绞死元子攸。六月,北魏大都督、冀州刺史高欢在信都起兵,这时他还不敢公开反叛尔朱氏。

正在此时,李元忠起兵逼近殷州,尔朱羽生时任殷州刺史,高欢派高乾率军前去援救。高乾骑着马进城,找机会擒获了尔朱羽生并斩杀了他,带着人头去拜见高欢。高欢说:“现在不得不造反了!”于是任命李元忠为殷州刺史,并上表,列数尔朱氏的罪状。尔朱世隆偷偷地把奏表藏了起来,没有上奏。

十月,高欢立勃海太守元朗为皇帝,为安定王。元朗即位,任命高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高欢打算与尔朱兆交战,但还是比较畏惧尔朱兆兵力强盛,就向亲信都督段韶询问计策,段韶说:“所谓多,是得到大家效死的决心。所谓强,是得到天下的人心。尔朱氏谋害天子,屠杀公卿,欺凌百姓,大王以顺讨逆,就像用开水浇在雪上雪马上就融化那样容易。”经过段韶一分析,高欢更是没有什么顾虑了。

永熙元年(532年)三月,尔朱兆率二十万大军讨伐高欢。高欢攻打邺城,派人在城墙下挖掘地道,用木柱子支撑着。挖好以后,点火将柱子烧毁,地道坍塌,围墙陷入地下。不久,高欢顺利攻下邺城。闰三月,尔朱氏各路军队聚在邺城下,号称二十万,沿洹水两岸驻扎。高欢命吏部尚书封隆之镇守邺城,自己率军出城,在紫陌驻扎,大都督高敖曹率领家乡部曲三千人跟从。二十七日,尔朱兆率领三千轻骑夜袭邺城西门,没有成功,于是撤退。二十九日,高欢率领一千多骑兵、二万多步兵出战。士兵数量悬殊很大,就在韩陵布成圆阵,把牛驴等牲畜连在一起,阻挡退路,将士都有死战的决心。

尔朱兆看见高欢,斥骂他背叛自己。高欢说:“以前我与你齐心协力,是为了共同辅佐皇室,而现在皇帝在什么地方?”尔朱兆说:“孝庄帝杀死了天柱大将军,天柱大将军是无辜的,我不过是报仇而已。”高欢说:“以前天柱大将军的计划,难道不是造反吗?君主杀臣子,自古天经地义,有什么可报仇的?从今以后,你我恩断义绝!”

两军激战,高欢统领中军,高敖曹统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统领右军。高欢的军队失利,尔朱兆乘机进攻。高岳率领五百骑兵进攻尔朱兆的正面;别将斛律敦聚集起散落的士兵,进攻尔朱兆的后方;高敖曹率领一千骑兵从栗园出发,进攻尔朱兆的侧面。最后尔朱兆大败,逃奔晋阳。

这时,大都督斛斯椿等人在洛阳发动兵变,反叛尔朱氏,将尔朱世隆等抓起来,启奏节闵帝元恭说:“高欢的义举已经成功,请陛下诛杀尔朱氏。”尔朱世隆等被斩首,首级被送到高欢那里。

节闵帝元恭派中书舍人卢辩到邺城犒劳高欢,高欢让他去见安定王元朗,卢辩不愿意去,高欢见无法勉强他,只好作罢。

元朗皇族嫡系关系较远,高欢想另立新君,就派仆射魏兰根去洛阳慰问,顺便观察元恭的为人,想依旧奉立元恭。魏兰根回来报告,说元恭得意扬扬,恐怕将来不容易控制。高欢便将元恭囚禁起来。

当时,北魏各封王大多都躲藏起来,尚书左仆射平阳王元修藏在田舍。高欢想立元修为帝,便派斛斯椿去寻找元修。斛斯椿拜见元修的亲信员外散骑侍朗太原人王思政,打听元修的下落。王思政说:“这要看你们要找他干什么了。”斛斯椿说:“想立他为天子。”王思政于是告诉了他。斛斯椿跟随王思政见到了元修,元修神色大变,对王思政说:“莫非你出卖了我?”王思政说:“没有。”

斛斯椿骑马报告高欢,高欢派四百名骑兵迎接元修到毛毡大帐里,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元修听,表明自己的诚意,元修声称自己德行不够,几次谦让推辞,高欢拜了两拜,元修也拜了两拜。

二十五日,元修在洛阳东郊即位,即孝武帝,改年号为太昌,仍沿袭鲜卑以前的制度,用黑毡蒙在七个人身上,高欢就是其中一个。元修在毡上向西祭拜上天,然后进入太极殿,群臣朝拜庆贺。任命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

七月,尔朱兆大肆掠夺晋阳,然后向北逃奔秀容。尔朱兆抵达秀容,分配兵力把守险要关口,到处抢掠。高欢率领军队进攻尔朱兆军队,出发后,又撤退,这样反复多次。尔朱兆有点习惯了,戒备渐渐松懈下来。次年正月,找准尔朱兆设宴的机会,窦泰率军突然冲进尔朱兆军营前庭。军士因为宴饮而放松警戒,忽然看见窦泰的军队,一时手足无措,一哄而散,却在赤谼岭被追上,士兵全都投降或者逃散了。

尔朱兆逃到荒山里,杀了自己的白马,然后在树上将自己吊死。高欢亲自到尔朱兆自杀的地方,将他厚葬。

尔朱氏迅速覆灭了,但其实战中培养出的军事人才宇文泰、高欢、侯景互相侵扰,加快了南北朝统一的进程。尔朱氏在政坛只是匆匆的一颗流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东魏与西魏

高欢当上北魏丞相后,功高权大,手握重兵,孝武帝元修非常忌惮他。543年五月,元修想讨伐在晋阳的高欢,就假称自己将讨伐南梁,并下诏让军队戒严。

六月,元修送去密诏给高欢,说自己觉察到国内宇文泰、贺拔胜有谋反的企图,因此假称南征,想发兵征讨他们,希望高欢派兵支援,元修想以此试探高欢。高欢回奏说,已经派遣部下率领大军出发。高欢是何等聪明之人,元修知道高欢已经觉察到了自己的图谋,就拿出高欢的奏折,让群臣商议想对策。

此时,高欢也聚集部下商议,然后上表说:“我受到陛下身边的奸臣离间,知道陛下对我有顾虑怀疑。我如果敢辜负陛下,就让我遭天谴,断子绝孙。陛下若相信我一片赤诚,使我不必动用军队,就请废黜身边的奸臣。”这样书信往来了几次,但并没有达成共识。中军将军王思政劝说元修:“高欢的居心十分明显,谁都能看出来。洛阳这个地方不适合打仗,宇文泰是向着皇室的,现在迁到他那里,以后再光复旧都,怎么会不成功呢?”

元修就派散骑侍郎柳庆到高平会见宇文泰,一起讨论当下情形。宇文泰请求去迎接元修,柳庆回京报告,元修私下里问柳庆说:“你有什么好建议?”柳庆说:“关中地形有利。宇文泰的才能谋略值得依靠。荆州不是要害之地,南面接近强敌梁,不能去。”元修又询问阁内都督宇文显和,宇文显和也认为不可去。

元修从各州郡召集兵马,东郡太守裴侠率领部属到达洛阳,王思政问他说:“当今朝廷掌握大权的官员专权,皇室日益衰微,怎么办?”裴侠回答说:“宇文泰在三国中的声望都非常高,并且他占据的是以二万人就可以抵挡百万人的险要地势。自己拿着戈矛,谁会愿意把手柄交给别人?想去投靠宇文泰,就像刚出虎口又入了狼窝一样。”王思政问该怎么办。裴侠说:“图谋高欢,忧患就在眼前,往西去则将来会有忧患。两害互相权衡一下,还是暂且去关西,再慢慢考虑更合适的。”王思政认为裴侠的观点非常正确,就把他推荐给孝武帝,元修任命他为左中郎将。元修询问群臣有何计策,有的说投奔南方的梁,有的说到南方依附贺拔胜,有的说西去关中,还有的说固守洛口决一死战,一时无法决定。

二十七日,元修派使者召回斛斯椿,然后率领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直、广阳王元湛,带着五千骑兵宿营在浊水西边。寄居在南阳王门下的出家人惠臻,背着玉玺拿着千牛刀跟随。大家都知道元修准备去西边,当天夜里,就有一半以上的人逃走,清河王元直、广阳王元湛也逃走了。武卫将军独孤信骑马来追随元修,元修无比感叹地说:“乱世识忠臣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啊!”二十八日,元修逃至长安,李贤在崤县境内遇上了元修。二十九日,高欢进入洛阳,派遣领军娄昭等人追赶元修,请他东归。

长孙子彦没有守住陕城,弃城逃走。高敖曹率领精锐骑兵追赶元修,一直追到陕城以西,没有追上。

宇文泰派遣赵贵、梁御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迎接元修。元修沿着黄河西行,对梁御说:“河水向东流,朕却西上。如果有一天能重回洛阳,亲自祭祀宗庙,那都是你们的功劳啊。”左右侍从都感动得流下泪水。宇文泰准备好仪仗队与卫士,在东阳驿拜见元修。宇文泰脱下帽子,流着泪说:“我没能阻止敌人的侵犯,使得皇上颠沛流离,这都是我的罪过。”元修说:“你的忠心节义,远近闻名。都是因为朕没有德行,让贼寇横行,今天在这里与你见面,朕惭愧至极。现在就把国家的重任托付于你,你一定要努力!”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元修进入长安,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政国事都由他决定。这个政权,史称“西魏”。高欢见没有追上元修,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立谁为帝。最后,决定立清河王元亶的长子元善见为皇帝。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城东北即位,是为孝静帝,这就是“东魏”政权。

在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欢家族手中,其执政期间关东地区胡汉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东魏与西魏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从而奠定了北朝分裂的基调,历史也进入了南北朝末期的“后三国时代”。

苏绰脱颖而出

北魏末期,政治越来越腐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西魏的政权掌握在宇文泰手中。西魏地少人少,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时时都有被东魏吞并的可能。宇文泰为发展壮大西魏的力量,千方百计寻找能安邦济边的人才,极力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任用汉人做官,推广汉族先进文化,着力于进行政治改革。

刚开始苏绰只是个行台郎中。一年多过去了,丞相宇文泰对苏绰还不了解,但是行台官署里的人却纷纷称他有才能,遇上麻烦事也都请他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