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汉军攻进长安城,城里的居民纷纷响应,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大伙儿高声吆喝,要王莽出来投降。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
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台去,结果了王莽的性命。王莽新朝维持了十五年,结果土崩瓦解。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经过昆阳大战,汉军消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它挽救了更始政权的命运,同时也给了刘秀一次绝无仅有的改变人生的机遇。
刘秀建立东汉
自从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后,刘秀兄弟时常愤愤不平,心怀光复汉朝的志向。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刘秀和他的兄长刘一起打着“复兴高祖之业”的旗号,在舂陵一带起义。
绿林军已经发展到好几万人,但队伍没有统一的指挥。刘玄被新市和平林的将领拥立为皇帝,刘及其属下心中不服,双方早就各怀异心。攻取宛城后,刘因为一个部下被更始帝刘玄拘捕,上殿力争,结果被更始帝下令斩杀。刘秀得此消息,极为震惊,不得不急返宛城向刘玄谢罪。
刘秀到了宛城后,不与刘的部将私下接触,更不表昆阳之功,只是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招抚河北州郡。
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的支持。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刘秀树立了复兴汉室的旗帜,一面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一面镇压河北各路农民起义军。差不多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全被刘秀占领了。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
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刘秀发幽州十郡兵马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交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二十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安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南怀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马援“马革裹尸还”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赵奢号马服君,秦灭赵后,子孙为避祸而以马为姓。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曾跟人学习《齐诗》,但其心不在章句上,学不下去。于是,他向长兄马况告辞,要到边郡去种田放牧。马况很开明,同意他的意向,对马援说:“你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真正的能工巧匠不会轻易把没有完全雕琢好的玉石拿给别人看,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吧。”
后来马援当了郡中的督邮。一次,他奉命押送一名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马援可怜他,私自将他放掉,自己则逃往北地郡(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后天下大赦,马援就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时日一久,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供他指挥役使,他带着这些人游牧于陇汉之间(今甘肃、宁夏、陕西一带)。马援过的虽是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大丈夫在穷困的时候立志应当更加坚定。)”
后来,王莽篡夺了汉家的江山,西汉覆亡。随后,各地都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很多豪强也趁机割据。当时有三股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都极力拉拢马援。
时隗嚣占据天水,自称西州大将军,对马援非常器重,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让他参与军事机密,跟自己一起谋划决策,议定大事。此时,公孙述在蜀称帝。隗嚣为决定去从,派马援去探听虚实。
公孙述是马援的同乡,彼此关系很融恰。马援以为到了之后,公孙述一定会像以往那样不拘小节。没想到公孙述在宫殿台阶下排列卫兵,戒备森严,然后请马援进去。见面行礼后,公孙述就请马援出宫,去客舍休息。
公孙述让人为马援制作了礼服,在宗庙中召集百官,让他坐在老朋友的位置。公孙述使用天子的仪仗,屈身进入宗庙。祭祀时,物品和百官队列非常盛大。
公孙述打算给马援封爵,任命他为大将军。马援的宾客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则认为天下胜负未分,公孙述不知道礼贤下士,招纳贤才,反而注重繁琐的小节像一个木偶人一样,这种人不能长久留住天下的贤士,于是向公孙述告辞。
回去后,马援对隗嚣说:“公孙述只是井底之蛙,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与东面的刘秀结交。”
隗嚣便派马援带着给刘秀的书信到洛阳去。马援刚到时,由中黄门接引入内。刘秀在宣德殿南面的廊屋下,戴着头巾,坐在那里笑着迎接马援。
刘秀说:“你在两个皇帝之间奔走,今天见到你,让我觉得惭愧不已。”
马援叩头拜谢,说:“如今的天下,不光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前些日子我到成都见公孙述,公孙述让武士手持剑戟立在台阶旁,然后接见我。我如今远道而来,您怎么不怀疑我是刺客,或者是奸恶小人,就这么轻率地接见我?”
刘秀笑着说:“您不是刺客,只是个说客罢了。”
马援说:“天下大乱,盗用帝王称号的人不计其数。今天我见到您的宽宏大度,才知道自有真正的天子啊。”于是他就投靠了刘秀。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隗嚣割据一方,想占据陇西。因而对东汉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汉朝。马援上书给皇帝,提出剿灭隗嚣的方案。在马援的帮助下,刘秀平定了隗嚣的叛乱。
平定陇西之后,南方交趾又出现叛乱,汉光武帝又派马援前去征讨。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马援班师回朝,军吏经瘴疫死者大约一半。光武帝赐他兵车一乘,朝见时位列九卿。
马援返京,大受奖赏。但他想到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想出兵征讨他们,于是说:“男子汉应该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裹尸体回来,怎能贪图安逸,老死在家里呢?”
马援是我国古代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将,他的一句“马革裹尸还”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他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他忠勤国事,令人钦佩。但他生前受到权贵的排挤压抑,死后又遭到了严重的诬陷迫害,真是让人叹息。
一生为民应该是大丈夫永远铭刻于心的志向与愿望,如果仅仅为了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并不很难。但是如果一辈子直到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仍然为百姓着想,以致“马革裹尸”,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
“强项令”董宣
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他知道老百姓对各地豪强争夺地盘的战争早已恨透了,决心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希望国家经济尽快地恢复起来。例如减轻一些捐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当时,地方豪强势力很大,他们买卖人口,大搞土地兼并,不守国法。不过,严格执法的董宣不畏权势,对他们敢于按律法办,被人们称为“强项令”(即硬脖子,意思是不向强权屈服)。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不畏强权,惩治豪族。他自从当官以来,无论做什么都按法令办事,因此接连被提升,一直做了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潍坊)相。上任后,他任命当地大族公孙丹为副手,辅佐他做一些日常事务。
公孙丹新建了一座住宅,他找来占卜的人想问问吉凶。占卜的人围着他的房子转了一圈,脸色阴沉地说:“这个宅子不适合居住,要是搬进去,您家一定会死人。”公孙丹一听着了急,心想:“刚盖好的房子,却不能住人,我岂不是白花了钱?”便问道:“有没有化解的办法呢?”占卜的人沉思一会儿,摇摇头说:“恐怕不好办。”
公孙丹认为是需要他花钱,便爽快地说:“有什么要求,您直说就行了!”占卜的人这才告诉他,需要一个死人尸体,先在宅子里停几天消灾,然后才能搬进去住。公孙丹鬼迷心窍,凭着有钱有势,竟然大白天杀了个过路的行人,把尸体搬进新宅,企图借此消除灾祸。
被杀的那个人的家人,哭哭啼啼找到董宣,要他抓捕凶手,替他们申冤。董宣调查一番后,立即逮捕了公孙丹父子,并杀了他们。谁知,公孙家族却集合了三十多人,拿着兵器,气势汹汹地到北海相府闹事。董宣生气地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又怕他们出狱后再找官府闹事,便命令下属水丘岑把这些人全部杀掉。这个案件惊动了朝廷,董宣由于杀人太多,被传唤到京师受审,水丘岑也被牵连了进来。
经过一番审讯,董宣和水丘岑都被判处死刑,关在大牢里。在死囚牢里,董宣还像往常那样,泰然自若地从早到晚诵读诗文,一点惧怕的样子都没有。到了处决的那一天,以前曾做过他下属的官吏给他送来了饭食,谁知董宣怒气冲冲地说:“我一生从没吃过别人送的东西,何必临死时败坏我的名节呢?”说完,一口东西也没吃,就登上刑车被押走了。
就在刀已架上董宣的脖子,准备行刑的时候,光武帝派人骑着快马,赶到刑场,赦免了董宣。董宣对派来的使者说:“水丘岑是听我的吩咐才去杀人的,即使有罪,也应该由我来负责,与水丘岑无关,请您告诉皇上杀我抵罪,放了他吧!”汉武帝听到使者的汇报,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真相,认为董宣严格执法但用刑过重,就把董宣贬为怀县县令,同时赦免了水丘岑。
董宣的严格执法,不仅只针对一般的罪犯,有时碰到势力强大的人犯了罪,他也一样毫不留情面。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让她把罪犯交出来。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大声斥责董宣,说他太无礼了。董宣不仅没被公主的气势吓倒,还拔出宝剑往地上一划,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叫手下人把那个杀人犯强拉下车来,宣布了罪状,当场就杀了。
湖阳公主哭哭啼啼地跑到光武帝那里,向他哭诉这件事。光武帝一听也很恼怒,立刻传董宣进宫。
董宣到了宫里,先向光武帝叩了头,说:“在打死我之前,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光武帝生气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好说?!”董宣抬起头回答道:“皇上凭着崇高的德行,恢复了汉朝的天下,如今却纵容手下杀人,这样下去,怎么治理国家?用不着打我,我自己死!”说完就把头狠狠地向就近的柱子上撞,一下子血流满面。光武帝急忙命令左右把他拉住,说:“我饶你不死,只是你得向公主磕头赔罪。”
谁知,即使几个侍卫按着董宣的头,强迫他向公主赔罪,董宣也用两手死撑着地,坚决不肯磕这个头。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把他的头摁下去。
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汉光武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湖阳公主一肚子气,却没办法发泄。她对光武帝说:“你当初只是平民的时候,就收藏过一些犯死罪的人,而官吏也不敢到我们家里来抓人。如今,你已贵为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候那么干了。”
结果,光武帝不但没治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董宣回到官府,把这笔钱全分给了县里的衙役属吏们。从此,董宣更加严厉地打击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使那些人对他又怕又敬。而老百姓却欢快地唱道:“因为有个董少平,不闻击鼓叫冤声。”他们称他是“强项令”,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勇气的。
董宣死的时候,光武帝派人到他家中吊唁,看见董宣的尸体只裹着一层破布,连个棺材都没有。汉武帝听到使者的回话,十分伤感地说:“董宣死后,我才真正知道他是如此廉洁啊。”命人按照古代大夫的葬礼安葬了他,并任董宣的儿子做了郎中。
董宣并非豪门望族,也非元老重臣,仅仅是相当于后世的七品小官。他不畏权贵,敢作敢为,凭着一身正气,不计个人安危打击不法之徒,严格执法,有力地约束了豪强贵族,使京城为之震动,深得百姓的赞誉。董宣的故事被世代演绎,成为民间戏剧中广为流传、人人喜爱的经典剧目。
举案齐眉
东汉人梁鸿,字伯鸾,原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是一位名士。他不贪恋富贵,与妻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夫妻恩爱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