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3278900000084

第84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绝不允许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再次发生。”这类官方的承诺用语,一二年前是到处都能听到的。自然,那时,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也是到处都发生着。近来却不大听得到这样的承诺,也见不到媒体对拖欠工资、教育经费短缺等的报道,多的则是“希望工程”、社会集资办学、城市与农村学生“手拉手”幸福烂漫地学习生活的宣传。舆论的作用真是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内心。就我个人而言,真的就以为教育从此便出了苦海,万事如意地向前发展了。我甚至为我那篇前不久发表的《教师节的想法》的小杂感而有了自责和隐隐的不安,以为自己被一叶障目,全然不见教育上的大好形势。前人言,“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我是当了座右铭悬挂于后房的墙壁之上的,从来不曾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

然而,究竟我有文人纤弱多虑的心眼儿。事实上,教育上的事情并非就可以让人心平气和到不置一词。前些天在一张报纸的一角上,读到了摘自费孝通先生在10月26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关于教育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中的一段话:“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年底的报告,有14个省、自治区拖欠教师工资,拖欠总额9.3亿元,1995年,全国大、中、小学校危房面积达2075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增倒塌和危房面积达1765万平方米,全国改造校舍危房约需资金150多亿元……”

舆论的缄默并不能改变已有的现实,“希望工程”和“手拉手”似乎也还不能使教育走出窘困。“每况愈下”,这样来说目前之教育的现状大抵不为过。自然,坐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吃着生猛海鲜的豪华宴,我们绝不会想到教育的捉襟见肘,更体味不出被拖欠了9.3亿元工资的教师们的酸楚心情。我们更关心的是有损我们自身利益的教育上的乱收费。9.3亿元,150多亿元,哪里有由我们身上掏去的那十元八元更能牵动我们的心?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曾经让人感动不已的热言挚语,竟成了天大的讽刺而陷我们于尴尬境地。羞愧之心,当真要让我们无地自容呢!

一九九七年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