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3278900000018

第18章 卫生的背后

银川市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但收效不大。原因是皆为了应付全国的城市卫生评比。城市的环境卫生评比,不是靠一个口号一次活动就可以根本见效的。它应该是城市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一个城市人文形态和文化生态的一种无意识反映。所以,城市的卫生,这中间实际上更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的状况。如果一个城市群体的绝大部分不能具备城市文明所需要的公民意识、文化素质、道德规范,如同一个城市没有形成建造文明、捍卫文明、弘扬文明的文化基础,那么,卫生问题,就只是一棵树上的一只小小的不起眼的残果,而病了的却是那棵大树。

就在我们又一次掀起创建卫生城市并且发出誓言要在2000年彻底改变银川市卫生状况的同时,我每天清晨8点上班时,依然见到运送垃圾的卡车妨碍着行人的交通;每天下午2时左右,清扫街道的大扫把照旧遍布街市扬起一片片的黄尘。这颇具讽刺味的现象,给予我们的启发是深远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弱智的人去攻克一个科学上的难题,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长大成人的人具备成熟理性的思想,我们又怎么可以不计较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群体人格力量而要求创造出一种理应必须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的文明的现象呢?文明的成长充满着艰难和困苦,人类文明往往建造于童年失落于成年。成人们可以丢弃文明如丢弃一张手纸,而孩子们建造文明捍卫文明就如建造和捍卫一个美丽的童话。我们的社会,怎么可能就把承继和弘扬五千年文明的重负毫无顾虑地交付给天真未泯的小孩呢!你试到大街上去看看.谁在践踏着文明,谁又把文明小心翼翼地捡起。

在文明的建设中,在创建城市卫生中,我们应该有更深远一些的思考,提出一些更具实际内容的概念,并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艰苦而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耐心,牢牢抓住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抓住社会文明的复苏。这可需要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然而我们别无选择。这是一条惟一的出路。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