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科学揭秘世界地理
3278200000011

第11章 欧洲的奇闻异事(4)

汉堡港装卸的货物品种繁多,从易碎的鸡蛋、易烂的瓜果,到成百吨重的整机或大型机件,几乎无所不有。面对着这种复杂的情况,他们在管理上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另一方面是把全港分为若干个专业化工业区。例如,在瓜果区盖起了冷库,在原油和化工产品停泊区建起了储藏罐。专业化的结果,不仅是加快了装卸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港口竞争能力。汉堡港还有一条经验是把握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地为开发港口投资。例如,1917年,汉堡港装卸的集装箱只有12万只标准箱,1980年已猛增到78万只,目前已超过100万只。有9个专门供集装箱用的总面积近18万平方米的库房。正因为当时的预见,汉堡港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之一。

二十四、空气迷人的绿都--波恩

1949年成为联邦德国首都的波恩,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乐圣贝多芬的故乡,也是举世闻名的大学城。

141平方千米的波恩,有3/4是森林和绿地、田野,莱茵河从南到北贯穿波恩市。市内有大小公园1 200个,占地400公顷。那里有联邦德国最大的"莱茵滨草公园",占地160公顷,园内种植了数万株各种花卉,其中玫瑰花就有50多种。全市周围有4 000公顷的森林,市民人均公园绿地16平方米、森林140平方米,被誉为"绿都"。

波恩市民家家养花,他们犹如生活在花海之中,每年举行花展后,就要在展览地建造一座花园作为纪念。著名的"莱茵滨草公园",就是1970年第15届花展后建造的。平日里,市民们常自发地举行家庭花展,跟邻居们观赏、评比,交流绿化经验。

联邦德国政府重视首都的环境建设。市内没有严重产生污染的工厂,只有啤酒、印刷和2 000家手工业工厂。

漫步在波恩街头,空气新鲜,景色典雅迷人。联邦德国人民常欣慰地称自己的首都是"宁静而俊美的乡村小镇"。

二十五、世界上最深最神奇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在我国古书上称为"北海"。它位于西伯利亚中部心脏地区,在高山峻岭之间。贝加尔湖长636千米,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四周有大小360条河流和山溪注入湖内。湖水从其宽阔的石子河床上又入安加拉河流出。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很多地方超过1 000米。20世纪50年代末期,俄罗斯科学院贝加尔湖站的科学家在离奥尔航道以东1.5~3千米的地方,测得其深度为1 940米,这个纪录刷新了以前人们认为该湖最大深度为1 741米的纪录。科学家考证后证明,它是一条深达1 940米,长达50千米,宽度不到1千米的裂隙。贝加尔湖能蓄存92立方千米的海水。这个蓄水量超过波罗的海。如果贝加尔湖从现在起堵全部共300多条进水河道,单靠安加拉河排水,需要花费整整400年时间才能完全排****的蓄水。这个水量,相当于全世界大小河流200多天的流量。

贝加尔湖有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仍然是揭不开谜底的谜。例如,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也就是说,它从来没有和海相通,但这里却生活着地地道道的海洋动物:海豹、海螺、海鱼和龙虾。不管在什么湖里,也找不到像贝加尔湖里所见到的那种有一米多高的海绵。海绵在湖底长成浓密的"丛林"。数不清的外形奇特的"贝加尔龙虾"就躲在密密的"丛林"里生长繁衍。著名的"贝加尔沙鱼"是一种玫瑰色半透明的小鱼。它没有鱼鳞,不产卵,而直接由大沙鱼胎生。产后母鱼也就死了。这种沙鱼仅仅产在贝加尔湖,世界上任何江河湖海,都寻觅不到它的影子。珍贵的贝加尔海豹也是栖息在湖中的一种哺乳动物。

贝加尔湖一直被科学家们研究着、探索着。为了更快地揭开贝加尔湖的奥秘,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国文字,在20多个国家出版了2 500多部有关著作。随着科学的发展,贝加尔湖的谜一定会被揭开。

二十六、科学发展之城--新西伯利亚

20世纪50年代末期,俄罗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和实现工业布局的东移,决定在新西伯利亚郊外25千米处,兴建"新西伯利亚科学城"。该城用地约有1 370公顷,分为科研区、生活区、市政仓库区、森林区和卫生防护带。1957年5月动工建设,1964年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现已成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分院所在地和全苏最大的科学中心。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按照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设计与生产过程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设置科学机构、高等院校、实验工厂和制造厂。有核物理、数学、地质地球物理、细胞遗传学、自动化技术电测学、生物医学等21个研究所,还有1个计算机中心、1所综合大学、1个试验场和1个生物实验室。科学城有居民7万,科研人员2.3万。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开发,是在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以全国人口分布总体规划和生产力布局规划为指导,在区域规划基础上,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施工组织计划的基建程序进行的。在施工中按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铺综合管道线,干线街道,铁路专用线。住宅按小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商店及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设计和建设。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成功开发,为开发科技新城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模式。

二十七、黑夜笼罩下的城市--摩尔曼斯克

世界上最北的城市,是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它位于北纬68°56′的北极圈内。这里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漫长的黑夜",终日不见太阳。相反,又有两个月的"终日白昼",太阳24小时当空挂。在这奇异的大自然中,40万市民过着富有极地特色的生活。摩尔曼斯克一年中能看到太阳的最后一天是12月2日,从这一天起,直至新年后的1月13日前后,太阳一直沉在地平线下,漫长的黑夜笼罩着一切。

虽说是"漫长的黑夜",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伸手不见五指。清晨,霓虹灯和路灯把"黑夜"照得通明,大街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10点钟左右,天空逐渐变白。到11点钟,就亮得可以阅读报纸。这时,倘若登高远眺,这座被冰雪包围的城市就会尽收眼底。黑色的峡湾宛如一条长蛇,蜿蜒穿过市内,伸向远方。由于墨西哥湾暖流流经于此,所以,即使在气温低至-20℃的冬天,峡湾也不结冰。摩尔曼斯克之所以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城市,其主要原因就是拥有这一天然的不冻港。

下午2时许,在天空只停留几小时的白光消尽,夜幕降临,摩尔曼斯克就又进入冗长的夜乡。

夜晚,摩尔曼斯克是寂静的,唯有无数繁星在那漆黑的夜空闪闪发光。平常人们借以辨别方向的北极星,在这里已名不副实,它几乎垂直地悬挂在人们的头顶上方。

在长达八九个月的冬天里,人们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尽情地滑雪、滑冰、打冰球,还可以打破坚冰垂钓。1月18日前后,太阳终于露出笑容。这一天,人们聚集在宜于观望景致的地方观看日出。正午前分,只有很短的瞬间能够看到太阳,然后它又马上消逝。从这一天起,太阳在"天空停留的时间"就一天天地长起来。当地市民都习惯地把这-天称为"太阳日"。

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北极节"。这一天要举行以原住居民萨米族人(他们以驯鹿为业)为中心的驯鹿雪橇比赛和由一半市民参加的长距离滑雪比赛,以此来向漫长的冬天告别。

二十八、聪明可爱的雪中公主--白熊

白熊喜寒,生活在冰原带。白熊体重力大,素有"大力士"之称,它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兽,一只成年白熊体重约700公斤,力大无比,一巴掌能把体重350公斤的海豹打昏。

母熊多半生双胞胎,刚出世的幼仔浑身不长毛,个子只有兔子大,既聋又瞎,完全依靠母熊喂养抚育。20个月以后的小白熊,便可以跟着母熊外出学习猎食的本领了。

白熊性情较温和,你不犯它,它不犯你,如果惹怒了这庞然大物,后果不堪设想,置人于死地的事时有发生。当地居民尽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当白熊饿急了的时候,最多光临一下居民的厨房,翻箱倒柜找点好吃的。遇到这种情况,主人一般采取敲打器皿或放鞭炮的办法把它赶走,否则,只好任其糟踏,不敢有半点"得罪"或"失礼"之处。

白熊也很聪明,懂得隐蔽和伪装自己。它生长在冰天雪地里,浑身的皮毛和冰雪一样洁白。每当它远远发现敌情,便卧在雪中,用双爪将黑鼻子捂住,把庞大的身躯混在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中,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片白雪。白熊奔跑很快,时速可达60千米。游泳是白熊的拿手好戏,常常能游到距海岸数百千米之外的地方嬉戏、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