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护肤难题一扫光
3269100000015

第15章 脸上油腻真难受,光控油不补水可没用

难题:皮脂油腻,爱长痘痘

偏方:取绿豆30克,薏苡仁50克,鲜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将薏苡仁、绿豆、粳米洗干净后浸泡30分钟。在锅中放入绿豆、薏苡仁,煮至开花后加入百合、粳米,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可。每天服1次,连服3天。

注意:此方性寒凉,腹泻时不要服用。

对油性皮肤和混合性皮肤的女孩子来说,脸上经常泛着油光,确实有点让人难为情。我上学的时候,有位室友是油性皮肤,大家常拿她开玩笑,甚至有男生私下给她起绰号叫“烧鸡皮”,她好几次为这事儿闹得哭起来了。

做医生之后,遇到油性皮肤的患者也很多。曾有个女孩子对我倾诉苦恼,觉得自己是油性皮肤实在太不幸了,她特别羡慕那些皮肤好的同事和朋友,觉得别人的脸都干干净净的,自己不管怎么洗脸,都显得脏兮兮,还特别容易长痘痘,苦恼死了。

我问她,是不是为了去油,常用碱性的去油洗面奶。她说是啊,要是不用这些东西,脸上的油岂不是要滴下来了?她确实是比较典型的油性皮肤,仔细一看,毛孔粗大,鼻子上冒油最厉害,好像总是红红肿胀的,脸上还有深深浅浅的痘印。我告诉她,你的皮肤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补水才是重点,以后千万不能再那样洗脸了!

她显然不太相信。在她的观念里,只有干性皮肤才缺水,她的脸一点也不干啊。我笑着告诉她,油光满面只是假象而已,据统计,有80%的油性皮肤都存在缺水问题。如果只顾着控油,不补水,那脸只会越来越油。为什么呢?因为皮肤中的皮脂腺有自我保护的机制,会在皮肤干燥缺水时,分泌更多的皮脂来缓解。油性皮肤的油脂分泌异常,很多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由于缺水。这时再拼命去油,只会使皮肤的油脂和水分进一步失衡,陷入恶性循环。

那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护肤品呢?这女孩子又问。我笑了笑说,外在的护肤品效果不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皮肤出油的状况,要从改变体质入手。

这个女孩子是广东人,体质也很有广东的气候特色——湿热。脸上油光可鉴的人,大多是湿热体质。有这种体质的人,面色容易发红,眼睛浑浊不清澈,头发油腻,头皮屑多。湿热严重的女性,还容易上火,脾气急躁,体味大,患湿疹等皮肤病。

为什么湿热会让脸部缺水冒油呢?“湿”其实就是身体里面的“污水”,是由于饮食不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调而产生的。脾胃消化功能失常,食物和水就会积滞在体内,不被身体吸收,化为毒物和死水,说简单点儿,就是代谢异常了,该进来的进不来,该走的走不掉。身体里面“湿”,皮肤上却“干”。

身体里有“湿气”的人,通常不会有想喝水的感觉,喝多了会有腹胀感(加重脾胃负担),这和阴虚火旺的那种干渴是有区别的。“湿”和“热”勾搭在了一起,会使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皮脂腺分泌亢进,皮肤不断出油,一旦油脂严重堵塞毛孔,就会长痘。

对付湿热,要分清“湿”和“热”哪个更重,“湿”重先健脾化湿,注重补脾;“热”重则要先清热,后补脾。

我给她搭了下脉,问她日常起居,她说最近常便秘,小便比较黄,再看她舌质很红,苔黄腻,明显是热重。我给她推荐了一个方子:取绿豆30克,薏苡仁50克,鲜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将薏苡仁、绿豆、粳米洗干净后浸泡30分钟。在锅中放入绿豆、薏苡仁,煮至开花后加入百合、粳米,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可。这个方子适合夏天吃,有健脾通便、清热祛湿的功效。注意,此方性寒凉,腹泻时不要服用。

历代医家认为,湿热的病机在脾胃。长期情绪压抑、酗酒、滋补不当或过度,都会损伤脾胃,促成这种体质。现代研究发现,脾胃湿热的人,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大多有消化道炎症的表现,即消化道黏膜有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湿热的环境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微生物感染,都是形成湿热体质的重要原因。实验观察发现,脾胃湿热的人,舌苔和肠胃道菌群的密度和多样性都明显高于正常人。也就是说,中医所说的肠胃有湿热,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消化道炎症。

广东人容易有湿热体质,大概是因为湿热的气候更容易滋生、传播细菌病毒,而这些细菌病毒通过食物或水湿侵入体内,会导致脾胃等内脏发生病变。当然,中医概念里的湿热,不止局限于脾胃,肝、肾、肺等内部器官乃至皮肤都可能会受“湿热”的影响,导致炎症。这就需要对症下药。

上述方子中,绿豆清热解毒,薏苡仁利水祛湿、健脾清热,百合滋阴除虚火。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绿豆中的某些成分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抗病毒作用,薏苡仁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百合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可调节机体平衡。这几味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快速清除胃火,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消除炎症,恢复肠胃蠕动功能。脾胃功能正常了,肠道排毒顺畅了,内分泌正常,皮肤水油平衡,皮脂腺就不会再拼命地分泌油脂了。

这个女孩子回去喝了几天绿豆百合薏仁粥后,大便通畅了,食欲也好了。脸上虽然还显得油,但比起过去已经大有改善,皮肤有些水润清爽的感觉了。我嘱咐她,即使不渴,也要多喝水,不要一下子猛灌下去,要少量多次地喝,以免胃酸被过分稀释,降低杀菌能力。另外,不要吃辛辣油炸食物,一旦感到脸上冒油严重就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莲藕、茯苓、鲫鱼、鸭肉等食物。但注意饮食不要过于偏向寒凉,过度寒凉一样会损伤脾胃。因此,广东人虽然爱喝凉茶对付湿热,但也特别注意清补凉,在清凉之中,不忘适度搭配健脾、滋阴、补肾之品。

清热祛湿一定要把握好度,遵循“补中有泻、泻不忘补”的原则。像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等寒凉中药,只能在湿热严重的情况下喝几天,平时不建议多喝。那些寒性的祛湿食物,也不建议天天吃。有些女性听说绿豆汤可以排毒养颜,天天当水喝,结果喝出病来了。因此,要看情况而定,有热清热,有湿祛湿,一旦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就不要再清热了,可以喝点山药粥补脾止泻。

我还提醒那个女孩子,皮肤具有自动水油平衡的功能,不要为了去油洗得太频繁了,那样会把皮肤最外层的皮脂膜破坏掉,脸只会越来越缺水。她听了我的劝告,不再把心思花在控油护肤品上了,认真调养脾胃,一年后再见她,我发现她的皮肤光滑,泛出来的是水光而不是油光,显然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