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高原彩虹之梦
32676000000004

第4章 步入校园

从西北偏僻的小镇来到繁华古都西安,向志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这所西北著名的某高等师范学府,向志的解是个幸运儿,要知道在1979年高考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更为幸运的是,入学不久向志即被选为副班长。

那个年代的人们单纯、执着,都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也的豪迈气概。没有谁动员,也没有指令,但大家都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要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那种好学、拚命的劲头令人感动,图书馆、阅览室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直到闭馆铃声响起,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座位。

清早,伴随着晨曦是朗朗的读书声,黄昏,年轻的身影,在球场上追逐,嬉戏,这些在当时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被羡慕、宠爱的眼光所包围。

各种思潮在这里汇集,冲撞,迸出火花,经过多年的封闭,一扇窗户被徐徐打开,人的价值、人的存在,理想、奋斗追求、彷徨、痛苦的思索,文学的噩梦,人性的摧残伤痕的记忆,理想的破灭与追求,对科学的探索,成为那个时代无法抹去的记忆特征。

入学没有多久,班上就接到系里安排的任务,要编排一首大型诗朗颂,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周年文艺晚会。

班长黄援朝和团支部书记万军接到任务后,急的双脚跳,连夜召开班干部会,商讨对策,会上,几个班干部你一言我一语,无法达成共识。

宣传委员杨学农主张搞个大合唱,文艺委员孟晓主张搞配乐诗朗颂,副班长向志主张搞个歌舞节目,学习委员张静苹则主张搞个器乐合奏,副班长袁慧要大家安静下来,提议交由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最后定夺。

最后,决定搞个配乐集体诗朗颂,由向志负责召集人写诗,孟晓召集人配乐,杨学农组织人汇总、编排,劳动委员连文负责后勤保障。

之所以要搞诗朗颂是因为诗歌在校园里大行其道,诗朗颂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再加上由自己谱曲、配乐,诗歌原创容易一炮打响,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要知道要创作这么一首大型组诗,并自己创作音乐、编排,难度可想而知,而大家竟然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当年大学生的热情和多才多艺,任务分派下去后,大家开始各自忙碌起来,由于高中时,向志语文基础就很好,加上本人也非常喜欢文学创作,经常向报刊投些稿子,虽然大多数如泥牛入海,但毕竟锻炼了笔力,提升了创作功底,所以,创作这种大型组诗,虽然对他是种严峻考验,但也不至于一筹莫展,再加上孟晓也是个诗歌爱好者,她负责音乐创作、配乐,就必须时时保持和向志沟通,孟晓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向志不少帮助,使诗歌除了理性思考外,多了一份沉重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令人回味。孟晓是那种一见面就叫人心动的女人,高挑的身材,高雅的气质,一望便知是大家闺秀。

由于这种创作关系,俩人交往日渐增多,这天,班上组织郊游,俩人因为有创作任务,被留了下来,俩人终于有了一次深谈的机会,从交谈中向志得知,孟晓出身于军队高干家庭,是个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拉一手非常漂亮的手风琴,由于有良好的音乐功底,虽然谱曲对她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她能说会道,把音乐系的肖俊老师拉进来把关帮忙,所以谱曲工作进展还算顺利。

向志:你知道,我虽然喜欢诗歌,又搞过文学创作,可搞大型组诗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已经有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了。

孟晓:我还不是一样,这叫自讨苦吃,如果不是有肖老师帮忙,我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听说你又抄到了几首好诗,什么时候拿给我看看。

向志:可以。我这里都是顾城和北岛的诗,你得把舒婷、江河的诗拿来跟我交换。

孟晓:没问题,听说你自己也写了不少诗,能不能欣赏一下。

向志一下脸红了,“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写的那几首小诗,我自己都看着脸红,那里敢拿给你看。”实际上,向志已经对孟晓有了朦胧的爱慕之情,虽还处在萌芽阶段,但已有怡然心动的感觉。他写的小诗里面已经有对孟晓的思念和赞美的意思,所以,他哪里敢拿给孟晓看。

孟晓:只有互相交流、切磋,才能提高技艺嘛,别那么小气,我写的东西肯定先拿给你看又不是外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俩人就人生、诗歌、爱情等话题进行了交谈,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几个小时,直到俩人都饥肠辘辘才想起俩人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俩人跑到校门口一家小店,美美的吃了一餐,俩人喝了不少啤酒,越谈越兴奋,饭后,俩人意犹未尽,又到校园的湖畔旁坐了下来,俩人就各自的创作思路,深入的交换了意见,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型组诗的创作基本定型。

夜幕笼罩了湖畔,周围宁静的出奇,俩人静静的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向志忽然有一阵冲动,想哼唱,《叫我如何不想她》的旋律脱口而出,孟晓也轻声附合,歌声中俩人的身体都是微微的颤动。向志突然间大胆起来,他勇敢地握住了孟晓的手,孟晓起初想挣脱,后来也就顺其自然,俩人就这样静静的呆了一个晚上。

随后,俩人经常以创作为由,单独呆在一起,其他人逐渐习以为常。随着创作的逐步取得进展,俩人的爱情也在萌芽壮大,又过了一个星期,大型配乐组诗《青春的悦动》终于拿了出来,整首诗大所磅礴,又不失细腻婉转,既有对理想的探索,又有对爱情的渴望,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又有对往日伤痕的迷茫,充分反映了80年代大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情绪的渲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