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晋云评史学
32672900000054

第54章 老子的不争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以及道家学派创始人,据说是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那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就大约生活于公元前五七一年至四七一年之间。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以及五千字言,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而我读老子的时候是在两千年以后,对他的思想有一些个人不同的见解,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讨论老子的不争。

前面我提到了老子的主要著作道德真经,也可以叫老子或五千字言。共分八十一章上下两册,而这部书中我仔细的研究过,但是我发现其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不争,甚至有许多地方都是围绕着不争,也就是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我看老子关于不争的核心开放式: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说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或者是说:夫惟不争,故无尤。好像是说自己有了不争的美德,所以不招人怨恨。不过在我心目中却不是那么认为,如果一个平常人总是不争,那么资源都被别人抢走了,自己最后怎么活。特别是自我安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也就是说不争看来是柔弱,但最后获胜的还是柔弱的一方或不争的一方。那我想问问老子,二次世界大战不去争会怎样?世界大乱无数人死于非命。大陆公务员万人争一,不去争取能有铁饭碗吗?零八年奥运会中国不去拼命争举办权会在北京吗?但是这些个不争我看的比较片面,我也用我心中的辩证法来演绎他的另一种不争。我的另一种理解是,老子的不争是在表面的,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正在和你争。他的不争是一种不争之争。不争其实是一种手段,争才是最终的目的。我记得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大吵大闹,大蹦大跳,要和老子叫板。老子只是退到一边不去做声,等那个人筋疲力尽了,老子已经养足了精气神,就可以反过来掌握主动权,从容不迫胡收拾他。朱熹也曾经说老子的不争就是证明他是一个只占便宜,不肯做事的人,外面天翻地覆他都不动心,只是琢磨怎样保护自己,十分自私。当然这是儒家对道家的偏见,儒家讲担当精神,讲杀生成仁,讲天下为己任,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然这也只是朱熹这种理学家的个人思维。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老子的思维。不争不一定不去不争逐名利,但不争不义之利益,不贪不法之财产。而真正人生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又得多大的胸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