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晋云评史学
32672900000049

第49章 知与行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明代中期,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但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集心学大成者,成就中国传统士人之三不朽者。其中立德、立功、立言,据说历史上能做到这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孔圣人孔老夫子,而另一个就是王阳明,曾国藩只做到了半个三不朽。关于王阳明先生的事迹非常之多,那今天我简单的概括一下我所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这是不用说的。他不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等,下马能文,创建阳明心学。曾官至明代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可以说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他创立阳明的心学不但提升了人的主体意识,强调主观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决定作用,更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作了深刻的哲学反思。其中这段、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用现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说:这个世上的事物固然客观存在,但就主观个体而言,客观事物是须经过主观的接触感受才能产生认识价值,这也是我认为王阳明对心学大致的形容。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学说的核心思想,影响深远,很早以前就波及日本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知与行的关系,诠释颇多,过去多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的关系。站在当下,一般而言,也可理解为认识和实行的关系。知行合一就是将知与行合到一处,有良知之驱使的行为才是好的是良行,正真能践行的认知才算是真知真理。这里的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是非,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物欲利益所驱使或奴役。我认为知行合一至少包括了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要以所行而体现所知。古人常说:该为不为谓之陋,不该为而为谓之恶。站在我的角度上说就叫观其行而非光听其言。其二知行合一就是强调知与行两者要同步,就是强调自己心里明白与见诸行动,心念一动,立见行动,没有丝毫时间差。绝对不是一些人理解的一念之起,行即相随,更不是部分人理解的慢慢弄懂道理再从容去付诸实践。千万看这一念和一行的时间差,在古时候这差往往令功败于垂成甚至丢了卿卿性命,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也会另自身失去许多机遇机缘。终归究底的说,知行合一就是强调心与身的一体化,这也是我对知行合一的简单认知。而王阳明也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所以被后人被誉为真三不朽者。

现实社会生活中,我认为人要从根本上剔除狂妄、自大、幻想、侥幸。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道德过错。但是关键是能够勇于改过从善。而光悔悟还是不够的,倘若只是悔而不悟,或悔而不改,良知还是要出问题。而在个人事业领域里,知和行告诉我们首先要学习、有意识和目的在去实践,更要善抓落实。王阳明的心学渊源流传,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无不对王阳明顿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