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晋云评史学
32672900000046

第46章 割席分坐又何必

割席分坐出自南宋刘义庆小说集世说新语,原文:管宁与华韵,俱为东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意思就是说在汉朝末年,管宁与华韵自小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两人同在一起农作,看到地中有有片金子。管宁视而不见,而华韵立刻捡起,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就又扔了金子离开。而后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突然有人乘坐华丽的马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来与华歆分席而坐,并且对他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此章节给读者引导意识会让人认为,两人性格、也可以说是价值观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荣华富贵,反观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两人追求不一样所以最后分道扬镳。而依我看两个读书人只不过走了两条不同的人生之路就此绝交,未免太过于极端。在东汉末年天下即将大乱之时,管宁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后集自身所学著有《氏姓论》。这其实是一种独善其身的出世之道。有些人会认为在当时的那种天下形式,许多略有微名的学士都有些自命清高的情怀。但我看是绝大部分学士归隐,后期学卧龙凤雏姿态都是自抬身价,唯有从正史中得知管宁确实最后做到了真正的其志高尚。我看这也如同现当今社会一样,做了善事的人受人嫉妒被人诋毁,但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去做了,远远比那些说的比做的多的人强。但是后人把管宁的高尚用来讽刺华韵的人品低下是在过分,且不说朋友之间至不相投那也不过是政治理念不同,如若正真是君子的话,那绝对不会不影响两人之间的私人友谊。反观正史中的华韵,此人为官极其清廉一心为民,而且是政治、军事能力卓越的一个人,特别是在华歆为曹魏效力时期,他的才华得以完全施展,最后慢慢步入了曹魏的高层之中,成为魏国的重要人物之一。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他把华韵设置成为了一个一无是处、贪慕荣华、助纣为虐的奸佞之臣。而刘义庆先生的世说新语与罗贯中同志的三国演义中对华韵的写照,仿佛心有灵犀。就像现在每当写一个人坏的时候,就什么事情都往他身上退,这真是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是小说,任何一个作者在任何一个时期写的作品最后都会成为历史,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但是翻开正史中才了解,往往恶人的故事远远比好人的故事动人、比真实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三国演义把华韵写成奸恶,世说新语里把管宁说成了完美。世界上绝对的奸恶,更加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所有的完美最终都是等待被拆穿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