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谈:阅微草堂笔记
32669300000008

第8章 闲扯《阅微草堂笔记》之八:心动不止刘国轩

滦阳消夏录六第二篇

【原文】

莆田林教授清标言:郑成功据台湾时,有粤东异僧泛海至,技击绝伦,袒臂端坐,斫以刃,如中铁石;又兼通壬遁风角。与论兵,亦娓娓有条理。成功方招延豪杰,甚礼敬之。稍久,渐骄蹇。成功不能堪,且疑为间谍,欲杀之而惧不克。其大将刘国轩曰:“必欲除之,事在我。”乃诣僧款洽,忽请曰:“师是佛地位人,但不知遇摩登伽还受摄否?”僧曰:“参寥和尚久心似沾泥絮矣。”刘因戏曰:“欲以刘王大体双一验道力,使众弥信心可乎?”乃选**倡女姣丽善淫者十许人,布茵施枕,恣为媟狎于其侧,柔情曼态,极天下之妖惑。僧谈笑自若,似无见闻;久忽闭目不视。国轩拔剑一挥,首已欻然落矣。国轩曰:“此术非有鬼神,特炼气自固耳。心定则气聚,心一动则气散矣。此僧心初不动,故敢纵观。至闭目不窥,知其已动而强制,故刃一下而不能御也。”所论颇入微。但不知椎埋恶少,何以能见及此。其纵横鲸窟十余年,盖亦非偶矣。

【译文】

府学教授莆田林清标说,郑成功占据台湾时,广东东部有个怪和尚渡海来了。他的技艺相当精练,无与伦比,他袒胸露臂端正的坐着,用刀口砍,好像是砍在铁和石头上。他还精通六壬、奇门遁甲、风角这些占卜吉凶的方术。和他谈论兵法,也能娓娓道来而有条理。此时郑成功正在招揽豪杰之士,对他很敬重,以礼相待。时间一久,这和尚渐渐骄横跋扈起来,郑成功不能忍受,并且怀疑他是间谍,想杀了他而又担心不能成功。他手下大将刘国轩说:“如果一定要杀了他,那么这件事就交给我吧。”于是到他那里和他亲热的交谈,忽然问道:“大师是佛家的人,但不知遇到摩登伽女(《楞严经》中说:佛在世有一摩登伽女为其女钵吉帝,以幻术蛊惑阿难,将使淫乐。佛说神咒解其难。此指**)时,是否会受到干扰?”和尚说:“如同参寥子和尚,长久以来心就像沾了泥的柳絮,沉寂不再波。”刘国轩因此开玩笑说:“我想用南汉刘王集体宣淫的‘大体双’方式试验一下大师的道力,使众人坚定对佛祖的信心,怎么样?”于是选了大约十个漂亮善淫的美少年和**,铺下褥垫枕头,在和尚身边肆无忌惮地戏弄相交,那种柔情昵态,极尽天下诱惑之能事,这和尚谈笑自如,好像没有看见什么,没有听见什么。过了一阵子,他忽然闭着眼睛不看了,刘国轩拔出利剑来一挥,和尚的首级便一下子落下来了。刘国轩说:“这和尚的技术并不是有什么鬼神,只是练气功使自己稳定下来罢了。心一定,气就聚集起来,心一动摇就使气散了。此和尚在刚开始时心没有动,所以能随便地观看;到了闭着眼睛不看时,我就知道他已心动而极力的压制自己,所以刀口一下去,他就抵御不了。”他的这种看法颇能深入精微之处,但是不知这个杀人抢掠、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凭什么能看到这一点?他能在横行大海深处(台湾岛)纵横十几年,看来也不是偶然的呀!

【闲扯文】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占领台湾,建立明郑******,实在是出于江宁会战失败后元气大伤的无奈之举。南明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郑成功第一次北伐时,出兵达十七万之众。第二年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包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将皆死于是役。南归后,郑成功原本要将苏茂、黄梧、杜辉一起处死,但是在众将求情之下,郑成功斩杀苏茂一人,黄、杜则戴罪图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经营的坚固堡垒,这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此时的郑军陷入了缺将少兵的困境,这才有了本文异僧入台,“成功方招延豪杰,甚敬礼之”的故事。也是在此时,刘国轩才在郑氏集团脱颖而出。

刘国轩,长汀客家人。清军入关后,明军溃败。时逢乱世,刘国轩组织乡民自保,后降清,任清军漳州协守。南明永历八年(公元1654年),因仰慕郑成功,刘国轩引郑军占领漳州城。但郑成功喜用猛将,加上刘国轩降将的身份,长期未得到重用。刘国轩此时肯定要多多表现为主家分忧。既然异僧身如铁石,刀砍不动,那就要破了他的法术,才能杀之。

思考再三,刘国轩识破了这个所谓的异僧。凡真出家僧人是不会研究“壬遁风角”这些外道之术,二来异僧所展示至多是修行过程中出现的神通皮毛,或者就是所谓金钟罩铁布衫这类硬气功吧。三者,有高深修为的僧人何来的骄横之气?刘国轩定想,这厮必有破绽,抓住他的欲求,就能抓住弱点,除掉他。人作为动物本能的根本欲求无非是色。色这个欲望,凡人皆有。未得悟的阿难差点就毁在摩登伽的手上,幸好佛陀以摩登伽要嫁给阿难的欲望为饵,引导摩登伽出家,后得以证得阿罗汉果。刘国轩直接告诉异僧,我可要用连阿难都受不了的酷刑哦,那可是南汉惠帝刘鋹在宫廷里玩的游戏,你可要小心咯。这异僧不想想自己的修为,自不量力地接招。于是在姣丽善淫的**倡女面前,异僧闭眼了,彻底地闭眼了。

对此,刘国轩的解释十分令人信服,“心定则气聚,心一动则气散。”想来他该是知道六祖慧能评论法性寺二僧“风动幡动”之争为“心动”的故事。若不将风吹幡动当回事何来争论?若不将争论胜负当回事,何必究结于风动还是幡动?根本是有争胜之欲,就是心动。心一动,欲望就暴露了,欲望暴露了弱点就找到了。于是,这异僧就死定了。

郑成功到死都没怎么重用刘国轩,倒是郑经时期,刘国轩逐步掌握了明郑政权的军权。郑成功死后,明郑政权逐步丢失了在漳州、厦门等沿海驻地。南明永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三藩之乱,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遣人东渡台湾请求郑军进入福建作为援助,郑经命刘国轩等人于四月率军进入厦门。此时的郑军总数才三万五千人,刘国轩带回大陆的兵马不足万人。这也是明郑政权丢失闽南后,第一次回师大陆。

然而,耿精忠嫌刘国轩带来的兵少,双方各打各的算盘。郑军还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耿军却为了扩充地盘,把郑军当做小弟使唤。刘国轩研判形势,对耿军、清军又拉又打,上演了一幕闽粤“三国演义”。耿精忠被击败后,刘国轩已占领了惠州,并与平西王吴三桂势力划界,继续周旋于吴三桂与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之间。直到三藩被平,刘国轩已在闽粤沿海奋战八年,北攻邵武,南占惠州,忽海忽陆,清军疲于应付,加之不善海战,损兵折将。随着战事的发展,郑经的野心膨胀起来,冯锡范建议“自立乾坤”,搞****。刘国轩坚决反对。南明永历三十五年(公元1681年),郑经死,刘国轩回到台湾,参与杀害世子郑克臧,拥立郑克塽继位。同期清将施琅领兵福建,整治水师。曾经效力于郑成功的施琅深谙海战,可谓是刘国轩的天敌。南明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83年),施琅在澎湖将刘国轩击溃。内耗外患,让明郑政权走到了尽头。刘国轩认为反清复明无望,建议降清,以保全台湾和郑氏家族,因为他知道,康熙皇帝要的不是,割据的降服,而是要彻底解决海患,达到全国的一统。

刘国轩确是位心动不止、智勇双全的将才。若不是揣摩透了三藩的想法,则无法立足于大陆八年。若不是想透了康熙的想法,以其掌握明郑政权军权的实力,劝说郑克塽降清,恐怕施琅攻台得手后,定要屠戮郑家,迁民回陆,弃绝台湾,台湾的行政辖制能否延续还真不好说。

降清后,刘国轩任天津总兵,授顺清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死于任上,得以善终,朝廷追赠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