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汉主刘璋
32663400000016

第16章 惊变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意思是,西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从这句话来看,古人对人才的重要性,很早就有了认知。

而像刘焉正是有了董扶辅助,才使得他能在益州顺风顺水,当然也离不开董扶为刘焉所推荐的人才。

董扶除了推荐任安、秦宓外,还为刘焉推荐了陈实、王商、祝龟等名士。

尤其是祝龟连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

祝龟,子元灵,汉中南郑人氏。

据载,祝龟年十五,就远学汝、颍(张、吴、何、王、石本作“隶”,《函海》本作“颖”)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

后来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

本人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汉代朝延选拔人才一般为举“孝廉”,地方郡县为征召,不过这两种方式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

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

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

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朝延要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

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清明。

东汉中期之后,考核便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真正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

这也是因为察举到东汉多为世族大家垄断,寒门士人基本与仕途无缘,而且各世家选举之人都无真才实学,基本是靠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就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董扶为推荐刘焉推荐了几位名士后,刘焉也问询了贾龙、任岐有何人才推荐之。

当然这也是刘焉给这两人投效的表示,毕竟不管贾龙、任岐是大公无私真正推荐有才之人,还是徇私舞弊推荐自己的亲信,刘焉都会给与官职的。

两人也都推荐了几位,不过不管是亲信也好,还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也罢,该选用谁,想必刘焉自己心里也是有数。

就这样刘焉在询问了几人后,均回答尚无人选,就此商议推荐人才之事就此了结,而接下来去就要看董扶的表现了。

接下来刘焉一众又商议了防备城池之事,自东汉灵帝以来,各郡都是混乱不堪。

自光和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以来,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便战火连绵。

中平元年,凉州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起兵叛乱。

中平四年(187年)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

同年,长沙人区星在荆州反叛,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同时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与区星遥相呼应。

这样的情况益州也无幸免,中平元年(184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在汉中反,寇郡县。

中平五年188年,马相又在绵竹举黄巾起兵造反,造成广汉,蜀郡,犍为三郡动荡。

所以以益州现在动乱情况,刘焉不得不加强防备,而根据这样的情况,刘焉征求过贾龙和任岐的意见后,就做出以下决定。

首先令校尉贾龙招募满员两千五百人,留一曲五百与军曲候刘璋五百人共同守卫雒县,其余回犍为郡驻扎。

然后又任命刘瑁为曲军候计五百人,等招募完后去往绵竹驻守。

不过贾龙认为可调动的兵力才三千余人太少,而刘焉则反驳,并说明,现在益州所能控制的三郡动乱初平,如果要多招募士卒则要加重赋税,这样会造成人心不附,到时候有要起乱。

在则刘焉得州牧府准备工作还未做好,只能先让各郡县运作,才去想募兵之事。

贾龙听了刘焉的解释,并保证等幕府正常工作后,还会在加兵添将。

随后刘焉一众又商议了些其余的杂事后,见事已完毕,众人便起身对刘焉拱手告辞,各领着任务去完成。

见众人也都去做自己事情,刘璋也向刘焉告辞,去继续自己的工作。

刘璋就这样一天复一天的,枯燥的带着兵进行驻守城防的工作。

期间除了命典韦轮班带士卒训练外,每日刘璋还带着一队在城内巡逻,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亲近平民给自己树立个爱民如子的招牌。

不管刘璋到底何种目地,对于普通百姓刘璋是不会有什么歧视的心理的,毕竟后世人人平等理念在刘璋心里根深蒂固,一时是难以忘却。

如让刘璋遇到不平之事,刘璋也会挺身而出去主持公道,不过还真让刘璋遇见几次不平事。

雒县有家全姓,家中奴仆有百余口,算是县中小豪强。

有一次全家少公子在街上游玩,因一位瘸脚大爷挡了下道,全家少公子便命令跟随的杂役想把大爷另一只脚打瘸。

不幸好刘璋巡逻至此,便想询问了经过,全家少公子见刘璋带着几人巡逻,便以为是位屯长之类的低级军士,便嚣气叫刘璋勿管闲事。

身边的典韦可气不过,一脚踹出,这位公子便不能起身,原来脚被骨折了。

事后全家知晓这是刘璋所为,便警告自己的小儿子不要在胡作非为。

此后全县便知晓刘璋天天会带人巡查,那些豪强子弟个个变老实起来,而此后,刘璋又做了几件好事,雒县百姓便争相盛传刘璋的仁义,这又让刘璋的声望在次升高。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一眨眼便到了,中平五年(188)九月下旬。

刘璋与往常一样在城内巡查,不过此时从绵竹到此的两人带给了刘璋一个惊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