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或是不成熟的人则恰恰相反,往往事情只是初露端倪,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五一十地大讲未来的规划,拍胸脯向别人保证美好的发展前景。即便真的做到了,也未免给人留下轻浮、张扬的坏印象;不仅会招致妒忌,还可能招致别人的反感,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一堆障碍。
你一定知道杜甫,但未必知道谁是杜审言。他是杜甫的爷爷,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言律诗格律谨严。他本来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是名声和成就比起自己的孙子杜甫来说就差远了。
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太过恃才自傲,常常口出狂言,不肯好好做学问。他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
一次他大嚷:“这回苏味道必死无疑!”别人大惊,问是什么原因。他笑着说:“我和苏味道一起撰写评语,他读了我写的东西,一定会羞愧而死。”好在苏味道宽宏大量,即便是后来做了宰相,也没有跟他算这笔账。
杜审言的疏狂是出了名的,他狂傲的名声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文名”。当时他与苏味道、崔融、李峤齐名,合称“文章四友”。这四个人,一起在朝廷做官,他们的任务主要是起草文书。后来苏味道和李峤都做到了宰相一级,崔融也是深得皇室赏识,就数杜审言官位最低。
数文采,杜审言在四人之中最为斐然,但他既没有像孙子杜甫一样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也没能凭借精彩的文书得到更高的职位。倘若他能少说几句大话,也许就会有大大不同的境遇了。
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他华而不实、难以信任。这种人不如低调一点儿,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把话说得太满、太大,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倒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灌就要爆炸了。不如留有一点儿余地,自己何时都能从容转身。
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即使这样,说满话也不可取,毕竟,谦虚一些能留给人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总是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何况,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
真正的成功者有着成熟的心态,从幼稚肤浅走到现在的成就,他们无一不体会到一个真理:不说大话,只做实事,这才是心态成熟的标志,也是屡试不爽的策略。
在看电视时我们发现,很多名人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考虑等,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做不到自己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一辈子很长,变化还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
与此同样道理,事情也不要做得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楚庄王有次夜宴群臣,满庭欢声笑语,酣畅淋漓。忽然,一阵风过,烛台灯灭,漆黑一片。侍者急急忙忙寻火点灯的时候,楚庄王的爱妃轻轻拽住他的袖子说,刚才有人对她不轨,她挣脱时顺手扯去了他帽顶的缨子,灯一亮自然就知道那个人是谁了。
“慢。”楚庄王突然喝住正要点灯的侍者,在黑暗中,命令群臣拔掉各自的帽缨。灯再次点亮的时候,众人都没有帽缨。
几年后的一次大战中,楚庄王困厄绝境,身旁一员猛将死命拼杀,护驾突围。化险为夷后楚庄王躬身相谢。该将领顿然跪拜道:“上次卑臣酒后失礼,若非大王宽容,早已是刀下鬼了。”楚庄王以他的宽容赢得了人心,也带来了回报。
楚庄王的做法实在是很高明,既保全了将领的名誉,也保全了自己和爱妃的名誉。而他宽容的做法,最后产生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效应。
做人做事,都应该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学会斡旋,学会柔软,学会变通,不要一根筋,把话讲得太满,把事做得太绝。留有余地,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多些韧性,让自己更轻松
有人说刚劲才是有力,还有人说以柔能克刚。但其实介于刚柔之间的才是最有力的,这就是韧性的力量。
如果手上拿的是一根绳子,只要轻轻地拨一下就变了过来。如果是一根筷子,只再用一点儿力也能将它扭断,之后它再也不会直了。如果是一根柳枝呢?用了不大不小的力气将它弯了过来,但一松手,它又直了,永远也不能使它屈服,这就是韧性的力量。
过分的刚强,不如适度的柔韧。我们应当多一点儿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有一些柔韧的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承受更多的挫折。
我们推崇一个人的刚烈,说是“宁折不弯”。但是也有更多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还有更崇高的任务要完成;当我们生命的力量尚未充分发挥的时候,如果懂得怎么样使自己弯而不折,可能更需要一些智慧、勇气和毅力。
“百炼钢成绕指柔”。一个人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会成为绕指柔的纯钢。而一个柔顺如纯钢的人,却正是一个坚韧如纯钢的人。我们应该让自己更坚强,但不要让自己缺少那以柔克刚的韧性。能忍的人不一定是柔弱的人。表面上的强硬,有时正足以换来不可挽救的失败。只要你懂得怎样容忍,只要你容忍得有风度、有目的,只要你能把容忍变成内在的力量,你的容忍就正是可贵的坚强。
柔韧是一种智慧,它和刚强是可以转化的。橡树因为强壮而死去,又会因为死后腐朽变得柔弱;芦苇因为柔弱而得以保全,获得存在,因能抵御风雨而显得坚强。《周易》上说:“阴阳相生,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互相转化。”世间万物大都如此。
软弱的人不能抵抗环境,所以只能让环境把他征服。柔韧的人能利用环境的压力产生更大的弹力,结果压力越大,他跳得越高。
美国的一个山上长年积雪,山的两面气温相同,但一边树木郁郁葱葱,而另一边没几棵树,让人觉得非常奇怪。有一对情侣来到这里旅游,看到这种现象觉得要明白个究竟,所以就住在那边一直看。他们看到山的两边长着不同种类的树,一边非常挺拔,一边有点儿柔弱。每到下雪的时候,挺拔的树木上面会有很多的积雪,等到积雪太多的时候,树枝就被压断;而另外一边的树上挂上一定的雪后,树枝就开始往下弯,雪滑落,这样就出现了刚开始的现象。
其实人也是一样,坚强地面对生活固然很重要,可是有时候我们也要为很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弯下腰来,以保周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该柔弱时就柔弱,该弯腰时就弯腰,弯腰是为了保护脊梁骨不折断。狂风肆虐时蒲草九十多度的大弯腰,才有疾风知劲草。只要你做事有原则,弯而不折,曲直分明,就不怕暂时的柔弱。该弯腰时就不妨弯一下,总比被刮倒好吧。你该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人的一生需要韧劲。生命如草,人当如蒲草,温柔而又刚直。百折不挠是不可能的,但弯而不折、直而不骄还是可以的。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有一句赞扬刘备的话:“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细想这么说也不为过。你看刘备的手下,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智勇齐备,而傲慢自大;张飞勇猛而暴躁。这几个人不是很好驾驭的。但刘备这个“一把手”颇具长者风,且能纡尊降贵,屈己待人。所以,大家团结协调得很不错,经常打胜仗。
一个好的领导,应该像刘备那样多一些韧性。因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中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大家“性相同,习相近”是不可能的。除了重大原则问题,相互间要多体谅、包涵,这就需要领导集刚柔于一身;要求他们果敢而又理智,严厉而又宽容,坚持而又能忍耐,在强敌面前“横刀立马”,在部属面前“暖如春风”。
并不仅是领导需要柔韧哲学,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讲柔韧之道。家庭社会,世事风物,多有烦恼。如果不能自制,常为鸡毛蒜皮之事而大动肝火、“七窍生烟”,一伤和气,二伤身体,很不值得。真正成大事者,是虚怀若谷、具有顽强的耐力和超人的韧性的人。
晋人王述,性子急躁,吃鸡蛋一次没剥开,就摔到地上用脚踩。但他对人却很注意克制。一次,谢奕因事跟他闹翻,骂到家里来,他为了不发火,面壁而言,不动声色。谢奕骂了半天只好回去。
老子说过,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鲁迅也说过:“人应该学一只大象,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紧。”我们要成就事业,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应该学习一下水和大象。
我们的生活有苦也有乐。几乎每一件甜美的事物背后都必定伴随着一些辛苦。换句话说,几乎每一件辛苦的事情背后也必定伴随着一些安慰和快乐。当你觉得辛苦和不耐烦的时候,请你为它另一面的意义而忍耐。当你有机会安享你的收获时,你一定会领悟到柔韧的力量。
勿揭人短,处处留有余地
人要面子树要皮。人在社会上,要扮演各种角色,特别是在互相的交往中,需要一定的尊严来支撑,这是人性的弱点。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这样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对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会惹祸上身。
人不可能不犯错,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太光彩的过去,或者有身体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短处。每个人的短处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与人相处时,即便是为了对方或为了大局而必须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时,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策略,否则不仅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可能会惹下麻烦。
另外,你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得意时就少说话。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还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也总有境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切忌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得意之事,因为你的“得意”就是在戳失意者的“痛处”。
有一次,小王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小王把他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陷于低潮的小刘心情好一些。
小刘不久前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小刘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小孙因为刚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便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让在场的每一位朋友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整个席间,失意的小刘都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
小王送小刘出门,走到巷口时小刘愤愤地说:“小孙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小王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小王也有过低潮期。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小王的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高,年终奖金如何多,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们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伤,至少这是你人脉资源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既然揭人短、触痛别人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在为人处世中尽量不揭人之短呢?下面这几条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裨益:
1.必须通晓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2.要善于扬善弃恶。在做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有人拿这些不光彩的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3.巧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而在现实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如果在某些情形下必须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对方下属或家属面前批评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