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3265700000010

第10章 眼神鉴人——双眸,人情之显现(1)

【鉴人原经】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曾国藩《冰鉴》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离娄上》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刘劭《人物志》

一、视远

《左传·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侯视远步高。告公日:“晋将有乱。”鲁侯曰:“敢问天道也?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谊,足以步目。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后二年,晋人杀厉公。

二、视下

《左传·昭公十一年》:夏,周单子会于戚,视下言徐。晋叔向曰:“单子其死乎!进有著定,会有表,衣有衿,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袷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

三、倾视

《曲礼》曰:“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吕东莱云:“视流则容侧,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胸中矣!”

四、雌视

《唐子》:“雄声而雌视者。虚伪人也。”按:雌视,即《吕览》所谓烟视。妇人之视态也。

五、偷视

人之显过。见《人谱类记·定命篇》中。

六、邪视

人之显过。见同上。

七、视非礼

人之显过。见同上。

综察各目,视远者心有异志,必取祸害;视下者守气已尽,自然致死;丈夫而妇人视者,其性虚伪;而偷视、邪视、倾视、视非礼者,绝非秉礼之徒,或怀诈慝之心者。至于普遍观察具必然之数者,必为贤良;视瞻闪忍,目精灼然者,必为小人;视瞻蒿乱,目精瞠然者,必为庸夫。要亦不易之理也。

——邵祖平《观人学》

【评析】

决定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出一个人的真正的心性,反过来,眼睛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有神。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词,它有比“精神”内涵广阔得多的内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神有清浊之分,可以根据清浊来判断人的邪正;神有断续之别,表现为人的种种情态,据此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如果能注意在实践中的领悟和运用,是很有价值的。

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离开,以示坚定。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他的面部表情和目光,便于采取对策。如果你和别人碰面,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做有效的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以充分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浅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的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人的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其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占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此一来,在无形中就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不过,同样是撇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的画,镶于大画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用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那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他们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走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眼睛,心灵的窗口

自然世界,色彩斑斓,美丽而缤纷。每天我们都用眼睛贪婪地欣赏着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这是除了眼睛之外,其他的任何器官都不能代替的功能。眼睛让我们最直观地感受到美,我们获得的所有信息有90%来自于眼睛的贡献。眼睛不能分析所接受的信息,所以就需要大脑的帮助,也就是我们的心灵,于是就有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这是眼睛最大的用处。

婴儿的眼睛里满含着纯真、无邪,不带有半点瑕疵,那是求知、探索的眼神,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年轻人的眼睛是明亮有神的,像是一泓清泉,藏不住心事,掩饰不住欢喜,也掩盖不了悲哀,总是那样鲜明,那样生动,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老年人的眼睛充满了混沌、苍老,缺少色彩,目光的反应也迟缓了许多。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有一首很有名的民歌唱道:“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眼睛到心怀。”恋人之间常常要用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凝视对方往往包含着对对方的一种期待;陌生人之间互相盯视就如同一场大战的导火索,对敌人怒目凝视会造成一种威严的气氛。眼睛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意义,因此,人们常常说“会说话的眼睛”。

人们不仅可以透过眼睛看见世间万物,相互交流,同时透过一个人的眼睛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状态,所以曾国藩在《冰鉴》中说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睛会不由自主地透露出一个人不想为他人所知的信息。

一个在大学任教的老师,工作稳定,收入尚可。趁着充裕的时间,这个老师很想再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老师查找到招聘信息,然后制作简历,邮寄过去。很快,老师收到了面试通知。

他按时到了面试的办公室,求职者排队如长龙。老师把自己的工作成绩一一陈列出来,接待小姐不由得惊叹:“哇,这么多!”老师敢肯定,在所有应聘者中他一定是一枝独秀的,便毫不犹豫地在报名单的期望月收入栏里填了3000元。

接待小姐没有将老师的申请表和各种材料压在厚厚的一摞表下面,而是直接送进了总编办公室。几分钟后,接待小姐告诉老师,可以直接和总编面谈。总编问了老师几个问题,老师自觉回答得还算妥当,然后便回家等电话了。

可是一周、两周,老师都没有等来消息。

老师很困惑,终于忍不住要给公司打个电话,就算失败,也要失败得明白。听完老师的疑问,总编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话,那么你败在眼神上。第一,因为你有职业有收入,在应聘前已经留有退路,所以你的眼神里没有对眼前职位狂热的渴望。试想,如果明天没有钱吃饭,你求职的眼神会怎样?第二,因为你自认为能力最强所以要价较高,这时,你的眼神里必定含着傲慢,外在表现就是轻视制度,而制度恰恰是成功的保证,领导是没有办法容忍一个才华横溢又傲慢不羁的下属的。”

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的眼神“出卖”了自己。

有心人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洞察一个人心底的秘密。

为什么眼睛具有这么强大的功能?从生理上讲,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功能,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波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眼睛中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喜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厌恶、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就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即使人能够伪装出无动于衷的样子,但是由于瞳孔的开合是由植物神经来控制,所以无法加以掩饰。在诸如此类的情形下,人们就于无意识中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眼神的七种分类

章太炎的高足邵祖平在他的著作《中国观人论》中将人的眼神分为七种类别:视远、视下、倾视、雌视、偷视、邪视以及视非礼。这些,不仅仅出于礼貌上的考虑,各种眼神透露出来的信息也不一样。

一、视远

是指眼光远视,不看当下。单襄公观察晋厉公目光远视,举步过高,目光和身体不协调,便推断出他心里产生了不好的想法。果然,两年后,晋国人便杀死了晋厉公。其实,在生活中,“视远”也是一个很不礼貌的态度。当对方的眼睛看远方时,表示对你的谈话不关心或在考虑别的事情。

例如,当你很有诚意地对女友说话时,她却常常将眼睛注视别的地方,表示她心中正在盘算别的事情,或许因为对结婚没有信心,也可能她另有对象,对你说不出口。出现这种情况,你不妨用试探的口气问她:“有什么麻烦吗?告诉我,我们共同解决。”

如果对方是非常重要的交易谈判对象,他同样会在心里盘算,如何使交易变成有利的状况。在对方的眼神中,也有凝视于一点或焦点不变的眼神,这种眼神表示对方心中在想其他事情。当谈生意的对象有这种眼神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大量货物出售给他,因为对方可能支付不了货款;如果对方是卖者,他所卖的货物可能是次品。总之,当你的交易对象出现这种眼神时,你一定要小心提防。这时候,你可以毫不客气地问“你有什么烦恼的事情”,以从对方口中探知原因。如果对方慌张地说:“不!没有什么事……”这时,你应当斩钉截铁地与他中断洽谈,可以对他说:“以后再谈吧。”

如果在某个会议上,你发现一位出席者对坐在他正面的某人看都不看一眼。那么,等他对面的那位发言过后,你不妨问他:“你认为他的意见如何呢?”他如果立即予以猛烈反驳的话,则证明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争论,或有什么成见。

二、视下

视线过于低下,不仅是对谈话者的不尊重,而且影响自己的仪容。晋国的叔向看到单子两眼始终盯着地面,讲话也很迟缓,便心中不满,说道:“单子其死乎!”意思是:单子的死期快到了吧!

三、倾视

古人看对方的时候,视线不能超过面部,那样会显得傲慢;也不能低于对方的腰部,那样说明自己心里有忧虑;更不能斜着眼睛看人。不过,在今天看来,这套“礼”的标准似乎已经不太适用了。

四、雌视

所谓雌视,是指像女人一样看人的姿态。古人认为,一个男子像这样看人,一定很虚伪。放在今天,如果不是在戏剧或电视剧中出现,一定会被人认为是变态。

五、偷视

偷看别人是一个明显的过错,偷窥表明自己的心里存在阴暗面。

六、邪视

邪,通“斜”。斜视对方的眼光,表示拒绝、藐视或不感兴趣的心理。

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常常可以看到斜视别人的眼光。这种眼光的特性,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公司或商场间的竞争对手或其他竞争者之间难免会正面交锋,互相之间经常会用这种蔑视的眼神看对方。

但是,斜而略带含笑的眼神,有时也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尤其在初次见面的异性之间,经常能见到这种眼神,多出现在女方身上。如果你是一位男士,有一位不太熟悉的女孩子这么看你,那表示她对你感兴趣。遇到这种状况时,你应该鼓足勇气和她攀谈,略显轻蔑的眼神会变成最有兴致的眼神。

七、视非礼

没有礼貌地看人也是一个人明显的过失。

除了以上七条,还可以补充一下其他眼神。

一、对方眼神发亮略带阴险时,表示对人不相信,处于戒备中

男女之间用这种眼神凝视时,表示双方敌视、憎恶;在初次见面的会谈中,也会接触到这种眼神;受到朋友或同事的误会,把被曲解的事实向对方解释说明时,对方往往也会出现这种眼神。

初次见面时,对方有这种眼神,表示在谈话中你使对方产生了某种不信任的警戒。如果觉得自己并无使对方产生这种心理的做法的话,那可能是对方从其他地方听到一些你的事情,或从介绍者那里得到某种先入为主的感觉。

到朋友、同事那里去解释,他们可能会说:“来干什么?现在还有脸到我这里……”此时,他们如果有疑惑、敌意、不信任的眼光,表明对方已完全误解了你并存有戒心。一旦受到别人的误会,一定要诚恳地解释才能消除误解。

女性穿着太奢侈、打扮太耀眼的话,就容易受到别人的误会,可能会感受到某种发亮且略带阴险的眼光在注视着你。你应在言谈、礼貌方面加以注意,这样才不会招致别人的误会。

二、对方做没有表情的眼神,表示心中有所不平或不满

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没有心怀不满或烦恼时,才会做出毫无表情的眼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们沉思时的眼神各不相同,有的闭起眼睛,有的则呆滞地望着远方,还有的则会做出毫无表情的眼神;一旦思维整理妥当或产生新的构思时,眼睛则显得很有神,或出现有规律的眨眼现象,这也是将要说话的信号。所以,交际中,面无表情不是好现象。

比如,你碰到一位朋友,向对方说:“我正巧到这附近,要不要一起去喝茶?”对方的眼睛表现出毫无表情的样子,说:“很久不见,还好吗?”一时脸上充笑,马上又恢复无表情的眼神。此时的眼神表示对方内心不安,并且对现状不满。

情侣在闲谈时,如果突然发生别扭,女生说:“我要回去。”站起来要走,眼神毫无表情。此时,她心中可能隐藏着不满与不平。

性格懦弱的人,一旦被不喜欢的人邀去做客,如果一开始能拒绝当然好,偏偏这种人难以说出回绝的话,只好跟在后面走,这时候他们会出现无表情的眼神。遇到这种情形,一定要不假思索地问他:“你什么地方不舒服吗?”表现出关怀之意。

在冲突者之间也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千万不要介入他们之间的纷争。

撒谎者的眼神

很多人认为转移目光是撒谎的信号。他们假定,那是因为撒谎者感到内疚、心虚和忧虑,从而很难用眼睛直视被欺骗的人,所以看向别处。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