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居正评传
3265600000036

第36章 夹缝中生存,太极手是第一妙招

在所有的矛盾困境中,最好的解决方法莫过于避实就虚,将问题转移,不要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用太极的方式,巧妙地做出回应,把问题推给对方。这样做,既缓解了气氛,又避免了尴尬的处境,可谓一举两得。

危机就是夹缝,如何在夹缝中获得生存,找到在危机中沉着应对的策略,往往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面对不同的夹缝、不同的危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的具体策略不大相同,但最成功的无外乎借力打力,推太极手这一屡试不爽的妙招了。

直到万历上台之前,张居正都是在别人的对峙空隙中谨慎地保持着自己的地位。对于张居正来说,不同的斗争双方在自己面前造就的并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一个个夹缝。怎样在这些夹缝中不断地突围,一步步成就自己的权力之梦?张居正的经历和他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无疑对深陷夹缝之中的现代职场人士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张居正刚走上仕途之际,朝政大权都在严嵩手中。此时,面对严嵩的势力和另一边以徐阶为主要代表的“倒严”力量,张居正必须做出选择,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支持严嵩,那肯定又会得罪徐阶,将来严嵩倒下去也就没有自己的出头之日了。如果支持徐阶,那岂不是又要得罪严嵩,这样马上就会面临被发配的危险。

张居正没有急于表态,但他依然积极应对。就像打太极一样,虽然不去主动进攻,但首先必须出招,和对方接在一起,然后再找时机顺势利导,借力打力。此时,张居正如果和处在对立双方的徐阶和严嵩都保持距离、退避三舍的话,肯定会被一方怀疑他和对方是一个阵营的。这样一来,无疑是两面不讨好。处在这样的对弈夹缝中,不是出不出手的问题,而是怎么出手的问题。

在后来,徐阶和高拱争斗的时候,正逢北部边疆吃紧,张居正请求高拱派他到北部负责边疆事务,忙于和徐阶在各种细节上争斗的高拱欣然应允。张居正从此远离官场斗争,在边疆事务中尽力发挥他的聪明才智,通过修建防台加强了对北京周边的防卫能力,同时调整了整体的军事战略,从以攻为守转为以守为主,大大地降低了边防支出,把结余出来的钱用于提高士兵的待遇,获得边防官兵的一致好评。之后,又支持王崇古,妥善地处理了把汉那吉来逃事件,有力地促成了封贡互市,使得边疆初步稳定。这一切不但缓解了明朝的边防压力,而且使得张居正大获人心,不仅朝政上下的官员对他表示敬佩,而且隆庆皇帝也开始注意他了,并对他大加赞赏。

张居正在夹缝中有力地避开了正面冲突,通过开辟新的战场展现自己的才能,最终以实力支撑了自己的地位,在竞争激烈的朝廷中既保存了实力又壮大了势力,最终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达到了他的权力目标,完成了治国安邦的伟大理想。

在夹缝中必须选择,而选择就要得罪人。与其表面得罪小人,遭到忌恨,还不如表面应付,得过且过,不要太固执地坚持原则。在表面讨好顺应小人,在私下又结交团结君子,这是张居正处理夹缝危机的最大法宝。这样区分对待,就是虚实分明,以虚对实,以实对虚。对真人不说假话,对假人不说真话。学会内圆外方,做到坚持原则和随机处事的有效统一。暂时放弃立场,违心地表面应付一下一些不能得罪的人。然后,再以实对虚,用自己的诚意,在私下与另一方达成共识,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亮出自己的最终立场,表达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对方将自己看成盟友。这样一来,夹缝中的外界对立双方就不会成为自身发展的阻力,反而成了为自身发展提供有效价值的可靠资源了。

在现实中,到处都有利益的对峙,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难以克服的危机,做到借力打力,左右逢源,保存自我的存在,并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渡过眼前的难关,这样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夹缝中生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以软碰硬,而要避实就虚。******在革命初期,看到了以******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城市的牢固地位。因此,他否定了共产国际提出的城市暴动策略,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构想,最终获得了革命的成功。在之后的建设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过程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他提出游击战加运动战的策略,要求避开敌人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要死守地盘。但是,以王明为首的实权派极力推行错误路线,坚决打阵地战,最后使得红军不得不选择战略转移的道路。

此时,好多人已经对中国革命失去了希望,但******却带领剩余的力量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避开了敌方的主力,借助各地军阀都极力保存自身实力、不愿意替******卖命的空隙,行走在最边远的山区以及杳无人烟的雪山草地,最后终于到达陕北。

在到达陕北之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的围追堵截,******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时提出了抗日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道义上已经输了大半截,虽然口口声声说攘外必先安内,但面对国内外各界的压力,他不得不减缓“围剿”的力度,开始接受抗日的建议。而此时******又带领共产党人迅速扩大根据地,将陕甘宁边区连成一体,又不断将势力渗入到更广的范围,为在抗战胜利之后与国民党一决高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都进入漫长的寒冬,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时候只有那些学会改变自身状态,避实就虚的企业通过各种努力渡过了难关,有的还因此获得转型,将资本扩展到更广的产业领域。其中,银鹭集团的战略转型尤为成功,也最令人瞩目。

厦门银鹭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罐头食品为主要产品的大型乡镇企业,尤其是以八宝粥市场上的老大地位傲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一直以来,企业效益良好,产业总值达上十亿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因为食品行业的门槛较低,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国内各地先后涌现出好多同类企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银鹭集团的出口额大幅下降,使得这个行业佼佼者一时面临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为了克服危机,走出低谷,在夹缝中求得生存,银鹭集团及时改变了发展战略,对公司做了重新定位。

面对难以增加的出口额和不断被分割的国内市场,银鹭集团没有以硬碰硬,在增加出口额和开拓有限的国内市场上下工夫,而是采取迂回策略,及时地做出了战略转型,收购了福州锅炉厂和起重运输机械总厂,开始涉足特种设备制造,并组建了专门的子公司银鹭重工。

银鹭重工的正式投产,不仅标志着银鹭集团又增添了一家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更标志着银鹭集团多元化经营实现新的跨越;不仅标志着福建省从此结束了没有A级锅炉制造企业的历史,也标志着在东南沿海四省区域诞生了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集A级锅炉制造、A级起重机械制造、大型压力容器制造为一体的重型工业装备制造企业。目前,银鹭重工已经达到年产值5亿元、税利7500万元,解决了1200多人就业,从而成为东南沿海四省装备最先进、产品最齐全的工业锅炉和起重机械制造基地之一,也为厦门市工程机械、港口、造船、汽车、LNG工程、垃圾焚烧发电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生产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厦门市的机械工业的产业竞争力,推动了厦门环境能源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厦门市工业立市的新战略,也得到了厦门市的全方位支持,在各方面都予以优惠,可谓旗开得胜,实现了多赢局面。

这样一来,银鹭不仅保住了自己在食品业的地位,而且比其他同类企业多了一条资金链,使得在其他企业都张望等待停滞不前时,银鹭集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有记者问银鹭集团的现在状况和未来前景时,集团负责人陈清渊充满信心地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银鹭积累的资金、品牌、人才、信誉和企业文化等各种资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千方百计地扩大内需,并出台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逆境中前进、在夹缝中成长,银鹭集团将越飞越高。”

正是清楚地认清了形势,使得******没有在自己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贸然走城市暴动的道路,而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同样,“农村包围城市”的夹缝生存经验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厦门银鹭集团正是避实就虚,通过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涉足高新科技的特种装备制造,使得企业顺利地完成了转型。之后,它没有局限于所收购的企业原有的产品种类,通过投资科技含量高的新设备,避免了与重工领域中的强势企业的竞争,从边缘走向核心,最终在夹缝中扩大生存空间。

作为一代救世重臣,张居正善于避实就虚,借力打力,使自己在夹缝中获得了生存,最终走向权力核心,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成为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果当初他不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夹缝危机,不去表面迎合权臣严嵩、私下交好徐阶的话,可能在一开始就会成为这二人斗争的牺牲品。再后来,面对徐阶和高拱的斗争,他依然没有直接出面参与,而是借着处理边防事务乘机远离了斗争,这既避免了自己的实力受损,也为自己的政绩增加了新的砝码。

不管是张居正面临的权臣倾轧的斗争格局,还是******面对的军阀混战及******的围追堵截,乃至银鹭集团面临的市场下滑、出口不足的经营困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夹缝。而处理这种夹缝危机,获得保存实力而又不断壮大的法宝无不都是避实就虚,借力打力。从这一点来说,面对夹缝危机,对于想取得突破的企业、团体或个人来说,能够很好地保存实力,同时不断壮大为自己提供新的动力的“太极手”应该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首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