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居正评传
3265600000033

第33章 位闲人不闲,为成功时刻做准备

身在职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淘汰,我们总有着或多或少的无可奈何。也许自己满腹才华,却毫无用武之地,在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面对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况,很多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或事事抱怨,牢骚满腹;或接受现实,安于现状;或愤然离开,另谋出路。难道对于竞争,我们只能默默接受吗?难道对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吗?

不!成功的人,永远不会这样甘于平庸!他们在未成功前,都有着一种追求忘我的工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总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所以,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潜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我们抓住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成为“幸运的宠儿”。

要知道,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如果自己确有才华,就要学会等待机会。明代的“国器”——张居正,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张居正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不仅机巧善谋、处世有方,而且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善于等待。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登上了科举的最高台阶,跃登龙门,进士及第。从此,开始其漫长的仕途生涯。

按照常规,新科进士必须有一个见习的过程,张居正也不例外,被分配到翰林院担任庶吉士。论品级,翰林院只是个五品衙门,但因为涉及参与国家大事、盛大庆典以及各式文件的起草,成为国家大员的参谋部和储备军,是所有士大夫们进入内阁的必经之路。张居正成为人人羡慕的庶吉士,虽然没有官品,但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因为庶吉士是个闲职,闲暇时那些新科进士或沉醉在歌台舞榭,或痴迷于吟风弄月,倒也轻松自在。可是,身处权力的中心,也免不了奔竞趋迎,争名逐利,向高处攀升。这时候的张居正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独善其身,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清高,而是因为舞文弄墨的生活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张居正入选庶吉士后,在重视经邦济世的徐阶的引导下,努力钻研朝章国故。在清闲的时间里,他更多的是闭门谢客,攻读历朝典章制度,思考救国兴邦之道。这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期满后赐编修的惯例,张居正后来被分派担任翰林院的编修。在他担任翰林院编修、忙于撰写史书之时,仍然不忘关注现实,剖析政务。为了做到“足不出京城而能知天下事”,他总是找机会向别人打听各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以及民众好恶。如果听说有官员从边塞或地方巡视归来,他常常提着饭菜前去探望,在与这些官员边饮酒边聊天的时候,详细询问当地的情况。回家后,他便一一追记在案,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他常常挑灯写作,彻夜不眠。

初登政坛的张居正虽然并无大作为,但雄心勃勃的他却是“位闲人不闲”,自他步入政坛后的第一天起,他就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昏君如虎,权臣似鹰,他张居正怎会甘心就做一只任人宰割的兔子呢!

就算是在他三年的休假中,张居正也是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不断积累。

作为休假的官员,张居正回乡本可不必下田劳作的。但为了体恤民情,他毅然身体力行,在家乡亲自下田,种竹植树,与老农切磋农艺,同悲共欢。看着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老百姓,看着本是富庶之地的荆州如今这样凋敝,张居正为朝政的安危感到忧虑。在和家乡父老的聊天中得知在成化、弘治年间,“民各安其乡里,亲爱长吏”,尚能称得上安居乐业,法度严明。可是,在这以后情况大变,那些豪强权贵以权扰法,霸占农民的土地,并且把赋税转移到老百姓身上,那些农民不仅没有农田种地,而且还要为那些有钱人出力出钱,沉重的压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改革有着重要影响,并奠定了新政的民本思想。

此时的张居正身在山林,但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官员的职责和治国安民之道。经过休整、反思和对农民疾苦的考察,张居正对消除社会弊端已有深思熟虑,心中重新燃起了一股报效朝廷的热情。

张居正的耐心和智慧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种“位闲人不闲”的精神和态度更为他将来成功执政和进行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想要成为像张居正那样成功的人,我们必须理智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万万不可怨天尤人。

身在成功的始端或者途中面对困难,很多人总是以非我力可达而放弃。一般而言,这种人只能平平凡凡而不能有所作为。就如一张白纸上点一个黑点,如果问这类人在白纸上看到了什么,答案肯定是只看到了一个黑点。可是,白纸的空白部分那么大,黑点那么小,为什么只能看到黑点,而看不到空白的部分呢?所以说,怨天尤人会让人变得盲目,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有大作为呢?

我们身在职场,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雪藏”在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上,满腹才华得不到发挥,晋升似乎总与自己擦肩而过,在煎熬苦闷中度日如年。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把心态调整好。虽然我们暂时无法身居要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我们的才华依然还在,我们的梦想依然还在。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我们总会得到盼望已久的机会。

所以说,无论我们在职场中遇到什么困难,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因为暂时的不得志就搁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要知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想要成功,就要学会用耐心和智慧去应对逆境。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步登天,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的人都会像张居正一样——位闲人不闲,不断学习和积累,时刻为成功做准备。

历史证明,生活绝不会辜负一个辛勤的耕耘者。一个人想要发光发热,就要不断高速运转。只有坚持自己奋斗的方向,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怀才不遇,我们不仅不能泯灭自己的志气和追求,更要激发自己的韧性。

我们认识游本昌是从电视连续剧《济公》的播出开始的,可早在三十多年前,游本昌就已投身演艺事业了。少年的时候,他就精于模仿,热爱表演。凭着良好的表演天资,他被保送到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并在大学毕业后极其幸运地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本以为迎接他的将是似锦的前程,不料却是三十多年的默默无闻!

在三十多年里,游本昌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小人物。这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不能说不是一场悲剧。他与其他演员明星同台演出时,总是被冷落一旁,那种凄凉对于一个从影多年的人是何等无奈。虽然在三十多年的平静时光里,他也曾有过不少的辉煌,如他曾在首都舞台上领衔主演了我国第一台哑剧,他的《流逝》和《淋浴》等作品也获得一些奖项,但这些荣誉并没有让广大的观众记住他,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

虽说一直没有得到梦想中的机会,但他却从不气馁,只是通过默默努力和积累,用心对每个角色进行精细雕琢,力求演好每一场戏。靠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他忍受住了被冷落的孤独,静静等待着机会的来临。

终于在他57岁那年,凭借出演“济公”这一角色,游本昌迎来了事业上的高峰。为了济公这个角色,他已等待了近四十年了!三十多年的从艺生涯,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忍受了漫长的寂寞,种种的磨难都为他在艺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做足了准备。

要知道事在人为,虽说有运气和机会上的差别,但不能因为时运不济而削弱志气,自暴自弃。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一番沉寂的磨炼,才能孕育出智慧的火花。张居正是这样,游本昌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所以,就算暂时我们没有得到机遇的垂青,也要坚持我们的目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有可能在机遇来临之时抓住它。

一家知名企业登报征聘会计人员,广告才登了两天,应聘的履历表就如雪片般飞来。经过层层面试,最终被录用的女孩小王,相貌普通,表面上看起来,实在找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力虽然不错,但和很多应聘者相比并不是特别出众。对于她能击败其余的竞争对手,实在令人感到意外,公司中的很多人都说她一定是被幸运之神眷顾了。因为根据以往的惯例,凭她的条件,是根本不可能被录用的。

可能幸运之神真的很眷恋她吧,在公司刚刚任职两年的她,就成了总经理的助理。当时,因为总经理的专任秘书突然发生车祸,严重的伤势在短期内无法康复,而工作必须立刻有人接手。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但总经理的执拗脾气和工作习惯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竞争的人虽然不少,却是谁也没有把握。可是,一个星期后,当人们看到人事令,才知道原来最终选上的人是她。幸运的说法再次传遍公司上下,真是羡煞了众人。

但幸运的事,还不仅如此。由于公司与许多外国厂商进行策略联盟,经常会和外国公司的高级主管接触,这其中有一名是华侨,中文讲得很流利,他每次来台湾时最喜欢做的消遣,就是下国际象棋。刚巧公司中只有她会下,于是,二人在棋海中渐渐滋生情愫,最后缔结良缘,写下了一则现代灰姑娘的故事。

在盛大的婚礼上,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地问她说:“能不能请你稍微透露一下,你怎么会如此幸运?”她缓缓地放下酒杯,说:“当我去公司应聘的那一天,我特地早早就赶到公司,在公司的人员还没有开始上班前就去公司门口等待了。我不知道公司担任面试的主管是谁,但我想我可以在面试之前和陆续到公司上班的所有员工们亲切地打声招呼,而这里面一定也有主管人员在内。这样一来我便能让他们建立起对我的好印象。”

“可是你故意这么做,也不见得就能保证会被录用啊。应该还是因为你比较幸运吧!”

小王回答道:“当然还不止如此,接到面试通知后,距离正式面试还有三天,我猜想其他人大概只会抱着等待的心情,但我却利用这段时间,去查阅公司的资料,包括成立背景、经营团队、产品走向、财务状况、市场布局以及历史新闻等,并作了充分的了解。如此一来,当别人还在关心自己的工作权益时,我已经做好了随时可以上班的准备,自然能提高我被录用的机会。至于我为什么能以最浅的资历去接任秘书的职位,那是因为,我花了很多的心力去观察,记录公司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流程。我知道前任秘书每天早上会替总经理泡一杯摩卡咖啡,加两块糖和一匙鲜奶油;到了下午3点,换成熏衣草茶包,一定要是英国原装进口的才行。如果总经理情绪不好,必须马上递上一条冰毛巾。有几次前任秘书忽然请假,我就自告奋勇地帮总经理做这些事,自然就赢了那次竞争。”

听到这里,众人恍然大悟:“照这么说来,你有可能不是原来就会下国际象棋的,而是临时突击学会的,对不对?”

“是啊!当他第一次来公司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闲时总是一个人在下国际象棋,这个发现引发了我的好奇和学习的兴趣。于是,当他第二次来的时候,我已经将国际象棋学得很不错了。在下过几次棋之后,我们变成了好朋友。如果说我真的很幸运,那应该就是我们最后走到了一起。但我也必须说我的幸运来自于我的努力和我的用心,当我愈努力愈用心,也就愈幸运。”

小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时刻为成功做准备,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

人生谁没有失意之时,最后的成功者和永远的失败者之间或许只有一步之差,那就是成功者往往时刻为成功准备,而失败者往往时时为失败寻找借口。只有时刻准备,很好地做出规划,充分地利用每一段时光,相信不管干哪一行最终都能迎来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