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居正评传
3265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处于人治状态,历代王朝都是人治天下。人治社会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并有所成就,高超的为人处世技巧就成了必备的技能。张居正凭借高超的处世技巧,在危机四伏的朝廷里始终能做到保全其身并不断获得升迁,最终从一介平民子弟成长为留名青史的救世宰相,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在一系列风云人物当中,所有成功的能臣志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善于钩心斗角,个个都是为人处世的高手。在无数的古代能臣志士当中,能被今人津津乐道、经常提起的已经为数不多,张居正无疑是他们当中比较幸运的一位。虽然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每到关键时候,人们总会重新解读他,以他为切入点,对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进行探讨和追寻,以获得对现代人的激励和启示。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烽火岁月,朱东润老先生奋笔疾书,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颠沛流离中写出了皇皇巨著《张居正大传》。这本书不仅激起了当时人们的救国热情,而且随着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传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读本。后来,又有熊召政近几年推出的长篇小说《张居正》,该书不仅获得茅盾文学奖,而且被改编成电视剧。

近年来,电视、网络以及传统的纸质媒体又有众多关于张居正的作品相继问世,掀起了一股“张居正热”。张居正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什么人们对他有那么大的兴趣?

从一介平民子弟到一代救世宰相,张居正没有王安石的出众文采,也没有王莽的外戚地位,但他却比前两位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改革中,第一次获得成功。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臣子,那就是张居正。这足以说明张居正在整个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影响。

他推行的一条鞭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税赋折成银钱征收,并将众税合一,取消了人头税,完全按地亩征税。这极大地解放了被土地束缚的农民,扩大了人们的自由,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他主持边防,巩固了北京的防卫,开通了与蒙古旧部封贡互市的和平边疆局势。既不用和亲,也不用称臣,而是用平等的姿态,以互市贸易的方式解决边疆争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践了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

他强调务实,反对空谈,四处封闭书院。这使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书院文化受到巨大的摧残,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阻力,这是他最大的污点,也是他最大的无奈。同样的问题在今天都还没有解决,我们又岂能苛求古人?

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张居正却并没有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致使大明王朝在人类历史进入最关键的工业革命时代时衰落,被清朝取而代之并延续了封建统治,让中国历史的车轮放缓了将近200年。对于新的经济条件下的近代思想和制度,张居正无疑是一个十足的屠夫。

但是,面对旧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人治社会及其体制,张居正又是一个悲情的替罪羊,是和众多有才干的人一样的牺牲品。这正是在历史上人们对他褒贬不一的原因。在平稳的时候人们丑化他,在危机的时候人们又去崇拜他。

面对遥不可及的权力,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官场上的张居正又是怎样明哲保身、左右逢源,一步步获得权臣的信任,并不断获得提拔的?他有哪些官场处世技巧?他是如何隐忍不发的?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他的为人处世技巧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事例?本书将为您娓娓道来,一一解答。

本书一改普通传记类作品的同质化风格,抛弃了对资料的陈列堆积的古板模式,也没有做过多的“戏化”,以细腻的文笔和现代人的视角,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增强了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您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地进述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下篇共二十二章,在主人公的具体事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着重分析和描述了一些经典的为人处世技巧,引入了现代生活、工作中的实际事例,与主人公的事迹形成了对照和呼应。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主人公,而且还可以在感叹历史、品味历史人物之后获得比较实用的启示。

相信本书会给您带来一次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不仅让您对张居正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极为实用的为人处世技巧。您会发现它更有趣、更实用……

编 者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