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3265500000044

第44章 学术演讲——彰显人类智慧的光芒(3)

例如,能够把它们联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相加性协调。或者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列起来,我们称之为有序的或序列的协调。例如,当某些动作是达到一个目标的必要手段时,在我们把动作组织起来去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便有一个先,一个后。另种类型的动作协调是在两个行动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第四种形式是在许多动作中建立的交点。所有这些协调形式在逻辑结构中都有其对应的平行物,而且照我看来,当这些形式以后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时,在动作阶段的这种协调便是逻辑结构的基础。事实上,我们的假设是这样的:逻辑思维的根源不单是在语言中发现的,即使语言的协调是重要的,而更一般地是在作为反省抽象基础的动作协调中发现的。说得完备些,我们可以补充说,在单个的动作和协调的动作之间的区别自然是一种逐渐发生的区别,而不是一种突然中断的区别。甚至推、触、搓也是由一些较小的细致动作所组成的一种简单类型的组织。

这只是回溯分析的开始,这种分析还能进一步做下去。像在发展心理学中一样,在发生认识论中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的开端。我们永远不能回溯到这样一点上,在这里我们能说:“这里就是逻辑结构的开端。”一旦当我们开始讲到一般的行动协调时,我们就会觉察到。当然,还可以更进一步追溯到生物学领域里面去。我们可立即进入神经系统和神经原网络内部协调的领域(如麦卡洛克和皮茨所讨论的内容)。然后如果我们再寻找这些科学家们所讨论的神经系统的逻辑根源,我们就要作进一步的追溯。我们会发现更基本的有机协调。当我们再进一步进入比较生物学领域时,我们就到处发现具有依次包含的对应关系的结构。我不想进入生物学;我只想把这种回溯分析追踪到它在心理学领域内的开端,而且再一次强调人类逻辑的和数理的结构的形成并不能单用语言去解释,而是在一般的动作协调中有其根源的。

◎说明提示:

本文是1968年作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系列讲演的第一讲。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生认识论原理》、《心理学与认识论》等。

▲思维科学的未来(钱学森)

思维科学的未来

——在全国第一届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上的演讲

钱学森

1984年8月

现在,我们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思维科学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到底能不能作什么贡献?

这个问题涉及到前几天我们在这儿召开的一个会:“第五代计算机专家讨论会”。日本人在前几年提出来搞第五代计算机,说它那个第五代计算机比起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有许多突破,比如说,包括图象信息处理系统,就是计算机能够认识图象。还有一个知识信息处理系统,那就是知识库里的东西,机器都能利用。再一个就是专家系统,最后是把这些东西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并与逻辑计算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这么一个体系要是能够做出来,那就不叫计算机了,它比计算机要广阔多了,我以为可以叫智能机。因为计算机,就是算么,充其量就是把上升到科学的那一部分知识利用起来,前科学的、经验的那一部分没办法算,那不是个推理的问题,是形象(直感)思维的问题。

前面我讲了,图象处理系统里有经验的成分,经验也是知识。所以知识要比科学的范围广得多。专家系统更是这样。专家系统就是专家的经验,比如说,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你问他怎么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了呢?

他说不清楚,反正你记住,有一、有二、有三,就有九。这就是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现代科学。这样的经验存储在库里,如果把这些专家系统都纳入系统里,再加上知识库,那么这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就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围。把人的实践经验都纳入进去了。所以,这已经不是计算机了,而是把人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了。在美国,这叫作知识工程。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就是人的知识,人的全部精神财富,我们现在要用一个机器把它利用起来。当然,这并不是说,头一台智能机就能做到这样。但是最后要能做到这样,那就是很大的成就。

我们现在要分析一下,日本人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觉得这里新的因素就是想办法把人的经验纳入到这个系统中去。人的说话,人的认字,都有经验的因素。这就联系到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更广泛,逻辑思维只是解决科学问题,形象思维是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前科学知识都利用起来,这是智能机的问题。

当今人类的精神财富的量是极大的,我们现在的困难就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它。过去我们的老办法是去学习,或者请教,这个办法太落后了。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没法知道,也来不及知道。以前古人就说,读书靠记嘛,一个人活到老,读书到老,记的东西也就是那么多,“皓首穷经”。

那是说头发都白了,还在那儿念书,没完没了的。现在有办法了,不记也没关系,可以通过现代的电子设备,供你调用。怎么是小事情?

当我们讨论,建立了现代化情报科学技术、图书馆文献和档案信息体系之后,让我们想一想,这将是多大的变化。向来一个人自一生下来,都得用脑子记住以前人类和自己社会实践经验产生的知识,对于一个脑力劳动者来说,更是如此。古人夸一个学者,说他博闻强记,可见脑子里记住学问的重要性。每个人记得往的东西虽然不同,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总是有限的。

比起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所以前人也说皓首穷经。在将来,我们将从这样一个繁重的脑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查阅资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脑子里记得它一样方便,那就不要去费脑子记了。用计算机的终端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再深思一步,什么是情报资料、图书馆文献档案,它包括不包括文字?当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绘画?包括。它包括不包括音乐、乐谱、录音、录像等等?当然也包括。而且包括文物档案,甚至通过全息摄影,它可以包括造型美术,如雕塑等等。那么,我们所设计的信息体系简直可以包括全部人类千百年所创造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创造的精神财富。这全部的精神财富又可以由我们一个人随手调用和享受。这不仅能把我们从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伟大的新世界,一个从来没有的高度文化的新世界。这难道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吗?脑子不要化在记忆上了,那脑子还干什么?从繁重记忆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将有可能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类的知识,全面考察,融汇贯通,从而搞更多的更高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人将变得更聪明,人类的前进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刚才讲的这些说明,如果不搞智能机,那么我们将会被人类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所压垮。如果搞,那么大量的精神财富就可以为人们所利用,大大提高人的智力。

看起来这个问题涉及到形象思维,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了,我们还会进一步解决灵感思维的问题。现在可说,这个方面的研究有个门儿了。就是通过智能机,就是专家系统,因为无论是图象信息处理系统,还是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实际都是像专家系统这样的东西,就是把经验、知识利用起来嘛,而专家系统的概念过去在人工智能里已经用了,并逐步在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有许多同志在做这个工作,比如中医看病,已经进入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专家系统。所以专家系统这个东西并不难。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提高,把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经验,统统结合起来,通盘地利用。智能机搞出来也许还是初级的,但它朝这个方向走了一步,也非常重要。将来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继续做下去,最终总可以做到把人类的精神财富全部调动利用起来。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一任务就跟我们思维科学有密切关系。思维科学也要通过这项任务向前发展,比如解决形象思维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思维科学工作者就面临着怎样参加第一代智能机的工作,怎么为中国第一代智能机作出贡献的问题。在我们思维科学界,能不能组织一支力量,为中国的第一代智能机作出贡献?

形象(直感)思维是我们思维科学现在要突破的,而且由于智能机的研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对突破形象思维也是一个压力。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隐隐约约的。中国古话讲,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能言传的都是讲得清楚的问题,而形象(直感)思维现在没法讲清楚。如果将来我们说能讲清楚了,哪怕只讲清楚了一点儿也不是小事,我想那将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科学革命。所以我说,思维科学的研究将孕育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另一方面,思维科学的研究又会推动智能机的发展,把人的知识、智力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肯定又将是一场技术革命。

◎说明提示:

1984年8月,钱学森在全国第一届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上发表了题为“思维科学的未来”的演讲,这次演讲充分说明了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

科学的春天

——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1978年3月31日郭沫若

亲爱的同志们!

党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热烈的欢呼。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仇、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忆起这些情景,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都涌上心头,好像就在眼前一样。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万恶的“******”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的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他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地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

我们不仅需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大批这样的巨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

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说明提示:

这篇文章激情洋溢,文彩飞扬,充满着走出****时代的兴奋,充满着对新时代到来的喜悦,充满着对科学事业锦秀前景的向往。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