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3265100000009

第9章 清洁卫生(2)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品牌的清洁剂都是化学合成品,其中不少化学成分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极易对人体产生慢性积累性损害。但是,只要使用清洁剂的方法得当,就可以消除损害。

洗餐具不应把清洁剂直接放在餐具上,这样容易残留在餐具上,正确的方法是用白洁布(洗餐具用布)蘸上清洁剂,搓揉出泡沫后再去擦拭碗碟,并即可冲掉,以免清洁剂残留在碗碟上。餐具有残缺,特别是碗碟有缺口有纹缝时,清洁剂易粘在粗糙不平的破损处,难以洗去,容易进入人体,所以不要用清洁剂洗残缺餐具。一些木制的筷子如长时间浸泡在清洁剂里,就会有大量清洁剂浸入进去,不易清洗掉,而进人人体内。

有的人洗碗碟时,为了更好地除去油污,就放入过多的清洁剂。由于浓度过大,餐具上残留的清洁剂不易洗掉,可随食物进入人体内。而且用清洁剂洗的筷子、碗、碟等要用清水充分冲洗,不可图省水,简单冲一下就完事。只有用水充分冲洗后,才不会有清洁剂残留在餐具上。

现在有很多产品不合格,清洁剂不合格,危害更大,因此,一定要选购合格清洁剂,最好选用天然材料制品或是真正名牌的清洁剂。

★忌用化纤织物当抹布

有的人不分棉织物还是化纤织物,拿来就当抹布用。甚至有人认为,化纤布较结实耐用以及化纤布容易洗涤,很适合当抹布。

其实最好的抹布是白色毛巾或洗净的口罩,它们都是纯棉织品,其化学结构反比食物纤维的长一些,即使少量的纯棉纤维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滞留在胃肠壁上也没有什么刺激性,而且时间长了,也可以被胃酸和体内的生理活性酶所分解,转化为单糖,对人体无妨。另外,还可以去商店买专门刷洗餐具的布。

而化纤织物有一些难以用肉眼发现的细小纤维,极易黏在餐具上,很容易随食物一道进入人体的胃肠道内。科学研究证实,化学纤维不能被胃酸和体内的多种活性酶所分解,又容易滞留在胃肠道黏膜上,可刺激或诱发胃肠道疾病。如用彩色化学纤维织物洗餐具,则纤维上的染料对人体更有不良刺激作用,对儿童来说,还常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菜板上的细菌宜常除

菜板一般多是用木质做成的,除了有很多缝隙,还有无数个肉眼看不见的“洞穴”。我们每天都用菜板来切菜,总会有些食物残渣和汁液留在菜板上,这对各种病菌来说,是非常好的培养液。加之厨房一般都比较暖和,菜板就成了病菌得天独厚的“王国”。数以百万计的各种病菌每天都躲在这里。据检验,使用7天的菜板表面,每平方厘米有病菌 20多万个,对人体的健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要消灭它们也不难,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洗烫消毒法。将菜板用硬刷和清水冲洗一遍,病菌数量可减少1/3,如果再用开水烫一遍,残存的病菌就更少了。

(2)药物消毒法。一是用新洁尔灭,即2千克水,加入5%的新洁尔灭8~10毫升,将菜板浸泡10~ 15分钟;二是用漂白粉,即5千克水,放入漂白粉精片2片,将莱板浸泡10~15分钟。

(3)阳光消毒法。晴天时,把莱板晒一下,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死病菌的作用。

(4)刮板撒盐消毒法。每次启用菜板后,用菜刀刮净表面上的残渣,每一周在板面撒一层面盐,这样既杀菌,又可防菜板干裂。

总之不管用哪种消毒方法,首先应把菜板清洗干净,才能取得最佳消毒效果。药物消毒后的菜板,还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忌合用茶杯碗筷

人们在外边,一般注意使用茶杯和碗筷的卫生,使用前多要进行洗擦和消毒,因为都怕用了别人的茶杯、碗筷,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在自己家里则不然,认为家里其他人没有患病,不会受到感染,或者以为洗过的筷碗就没有病菌了。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看法。

家里人不一定都没有病,也许有的人已患病,只是没发现而已。茶杯和碗筷被患者或带菌人用过后,往往沾上了唾液(即口水),如果是传染病人的唾液,就会带有很多传染病菌和病毒。碗筷上面的饭菜、油腻虽被洗掉了,但上面的病菌和病毒经简单的涮洗是难以除去的,健康的人用了这些茶具、餐具后,就有可能传染上疾病。

家庭分别使用茶杯、碗筷看来简单,但真正做到也并不容易。主要是要使每个家庭成员认识到茶杯和碗筷的卫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且互相监督,习惯了,也就自然了。

碗筷的洗涮也应注意,如果在洗涮时,同在一起进行,也同样会被传染的,因此,涮洗碗筷也要分开进行,特别是家有患病的人,这一点更应加倍注意。最好在涮洗碗筷时用流水的自来水洗,这样可防止每个人的碗筷互相交叉传染。有的地方使用河水、井水洗餐具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这种水里常带有病菌和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用这种水洗涮也不卫生,易被污染。如果是用井水、河水的地区,就要用烧沸的水洗涮碗筷,或用净化消毒过的水。洗过的碗筷,最好分别放置,以防在放置中互相感染。碗筷、茶杯,除保持日常的清洗外,还要定期进行消毒,以彻底除去细菌,保持清洁。所以,家庭成员应分别用自己的茶杯和碗筷。

★冰箱忌不讲卫生

食品之所以会腐坏变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细菌、霉菌、病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二是动植物食品组织中酶加速食品生化反应的结果;三是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色素被空气氧化的结果。食品变质程度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决定于食品贮藏的温度。温度高,食品变质程度就强,速度也快;温度低,则弱或慢。

目前,电冰箱正在我国城乡迅速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电冰箱对食品、菜肴贮藏、保鲜有明显功用。有人认为只要把食物放进冰箱,就可以保证食品质量。可是冰箱不是保险箱,使用不当,或食物存放过久,也会使食品、莱肴腐败变质,食后仍会损害健康甚至造成食物中毒。

普通电冰箱有冻结室和冷藏室。冻结室的温度一般为–6~12℃,可使一般微生物死亡或抑制,酶失去活性,使食物保存较长时间,但有些霉菌、酵母菌等嗜冷微生物依然起作用,即使在–34℃的低温下它们也不会冻死,仍有很强的生命力,照样能对食品起腐败作用。其次在冻结条件下,一些食品也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冷藏室的温度一般是 0℃~14℃,它只能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弱酶和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只能短期贮藏。根据以上情况,在使用冰箱中应讲究贮藏卫生。

(1) 生、熟食品放入冰箱,均应包好、盖好。这可防止食品在贮藏过程中因脱水干缩,影响食品的风味和鲜度,又能防止互相串味和细菌的污染。

(2) 食品存放时间,不可过长。如牛奶、熟肉、豆制品等食品,在冷藏室内一般只宜保存3天左右;蔬菜、水果可存放2周;新鲜的鱼、肉在冷冻室贮藏,以2~3个月时间为宜,不宜过久。

(3) 电冰箱门要关紧。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以保持冰箱内稳定的低温环境。避免外界灰尘、杂菌进入冰箱。

(4) 冰箱应经常擦洗去污,排除异味。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冰箱除味器,对除去冰箱各种异味、臭味,有良好效果。

(5) 生、熟食品要分开冷藏,不能混放。熟食品最好放在冷藏室上层,生食品放在下面,并应包装好,以免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存放时间比较长的熟食品,吃前还应该加热灭菌。

(6) 剩饭剩菜应放凉后再放入冰箱。

★食具消毒的方法

食具消毒的方法有三种:

(1)煮沸消毒。把洗净的食具放到开水锅中煮沸3~5分钟。这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据研究,当水温加热至 80℃时,水中的一般细菌及肠道致病菌均可杀灭,故煮5分钟即可,但对肝炎病人用过的食具,则应煮沸20分钟。

(2)蒸气消毒。把洗净的食具放到笼屉里蒸5~10分钟。肝炎病人用过的食具则应蒸20~30分钟。

(3)药物消毒。漂白粉在水中能水解成次氯酸,有很强杀菌作用。把5千克水中放15克漂白粉配成30/船的漂白粉溶液,把洗净的食具放在消毒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

经过消毒的食具,不要用不洁的抹布擦拭,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摸,可让其自然干燥,并放在干净的地方,盖好,防止再次污染。

★家庭消毒方法

(1)蒸汽消毒请将洗刷干净的餐具,放进蒸锅或蒸笼内,应保持蒸锅或蒸笼内的温度在90℃以上,蒸10分钟以上就可消毒杀菌了。

(2)烘烤消毒请将洗刷干净的餐具,放进红外线消毒柜或烘烤箱内,用100℃烘烤10分钟。

(3)漂白粉消毒一般按含有效氯25%计算用量,常用食具消毒浓度为0.1%~1%,即每100毫升溶液中含有25%有效氯的漂白粉0.1~1克,浸泡30分钟。处理污染地面可用5%的漂白粉溶液擦洗。

(4)过氧乙酸消毒消毒剂的浓度为0.2%,餐具浸泡2~5分钟就可以了。

(5)冲洗消毒食用的水果用自来水冲洗,能去除部分微生物。厨具、餐具、茶具用2%碱水(食用碱面)洗涤可消除大部分病菌。

(6)煮沸消毒煮沸是家庭最简便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痢疾、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繁殖体及甲肝病毒煮沸数分钟会立即死亡;乙肝病毒煮沸5分钟就失去传染性了。此法适用于碗,筷、勺等餐具的消毒一般将用净水洗过的餐具,再放进100℃的沸水中(即开水中)煮3~5分钟即可。

★擦玻璃小窍门

(1)用干净布蘸水擦玻璃,然后再用卫生纸(或干报纸)擦干,玻璃会很洁净明亮。

(2)如果玻璃上有油漆点或污物,可在污物上涂些醋,待浸软后再用干净布去擦,就容易擦掉了。

(3)如果玻璃发黑,若用细布涂牙膏擦拭,会使玻璃既洁净又光亮。

(4)往玻璃上滴点儿煤油,用干净的布(旧的也可)或棉花擦,玻璃会光亮如新。

(5)把粉笔面儿和石膏粉蘸水涂在玻璃上,待干后用干净布或棉花擦,玻璃会既干净又明亮。

★厨房污垢去除法

(1)玻璃制品和陶器有积垢时,用食盐和醋的混合液刷洗,污垢很容易去掉。

(2)木器上的污垢,用漂白粉水就可刷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