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3263900000039

第39章 科学巨匠(4)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涨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后该书流传海外,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名人名言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贾思勰:中国农业科学的奠基人

贾思勰(386—534年)),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南北朝时代北魏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家中拥有大量藏书。贾思勰的祖上并不只是那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民,在劳作的同时,还喜欢读书、学习,特别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贾思勰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博览群书,从家中的藏书中摄取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的贾思勰走上了仕途,他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亲自从事养羊、种庄稼等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在经营农牧业的过程中,他对农业生产也有了亲身体会,当遇到问题时,不论远近,他都前往向有经验的农夫请教。

一次,贾思勰养的200多头羊因为饲料不足,不到一年就饿死了一大半。事后他想,下次我事先种上20亩大豆,这下准备的饲料应该足够多了。这样,他又养了一群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羊又死了许多。贾思勰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告诉贾思勰说在百里之外有一位养羊的能手,也许能帮助他。贾思勰立刻找到这位老羊倌,向他请教。老羊倌在仔细询问了贾思勰养羊的情况后,找到了羊死亡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贾思勰随便把饲料扔在羊圈里,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也都在上面。羊虽然不会说话,可羊是不肯吃这种饲料的,于是就饿死了。贾思勰又在老羊倌家里住了好多天,认真观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学习了老羊倌一套丰富的养羊经验。回去后,就按照这些养羊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

以后贾思勰又陆续到过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许多地方考察农业生产实践,每到一处,他都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生产经验。比如: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让牛羊在上面踩过一遍,七月份翻地后,茅草才会死去;长得饱满的、颜色纯正的穗子,一般是首选的种子类型,把它们割下来,高高挂起,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脱下粒来播种,庄稼长势才好;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环境,要选不同的作物种类。例如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得选用茎杆坚强的品种;而温暖潮湿的低地种谷子,就得选用生长旺盛产量高的品种。贾思勰在探索、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许多丰富的生产经验。

还在年青时候,贾思勰就认识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国家能否强盛起来,几乎决定于君主是否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依靠提高政府官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于是他决定写一部对系统完整的农学著作,为国家和人民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权威可靠的指导和借鉴。大约在534年到544年期间,贾思勰根据自己多年亲身实践的体会,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分10卷,正文大约70000字,注释40000多字,共110000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1篇,引用前人著作有150多种,记载的农谚有30多条。全书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首次对中国北方的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解决抗旱保墒的方法。贾思勰在世界上最早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了科学总结,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在播种时间上,贾思勰强调要以季节、气候和墒情作为根据,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

贾思勰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齐民要术》仅谷种就搜集了80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这种根据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

《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6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48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1400多年,这些方法现在仍然沿用。《齐民要术》还记载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  贾思勰非常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以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的思想。他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醋、酱、豉的制作工艺,还有把粮食、蔬菜、果品、肉鱼加工成耐储食品的方法。

贾思勰认为,农民要生产就有一个生产成本问题,发展农业要注重生产成本,要有经济核算的思想。贾思勰在书中谈到,首先要按市场条件来安排生产,其次要有适当的规模和合理的田间布局来生产,要重视成本核算和利润的计算。《齐民要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教农民如何计算,甚至连运输、销售的费用都有计算。

贾思勰还初步揭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介绍了许多改变旧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其中不少经验和论点对于指导今天农业生产仍有现实意义。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学著作,它内容极其丰富,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可以说,《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真实的详细史料。

名人名言

力能胜贫,谨能防祸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祖冲之:精算圆周率的世界第一人

祖冲之(429—500年),河北省涞源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10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也制造了很有用的劳动工具。他看到劳动人民舂米、磨粉很费力,就创造了一种粮食加工工具,叫作水碓磨。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明了利用水力舂米的水碓和磨粉的水磨。西晋初年,杜预曾经加以改进,发明了“连机碓”和“水转连磨”。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现在我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

祖冲之也设计制造过一种船,它可能是利用轮子激水前进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祖冲之还根据春秋时代文献的记载,制了一个“欹器”,送给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萧子良。欹器是古人用来警诫自满的器具。器内没有水的时候,是侧向一边的。里面盛水以后,如果水量适中,它就竖立起来;如果水满了,它又会倒向一边,把水泼出去。这种器具,晋朝的学者杜预曾试制三次,都没有成功;祖冲之却仿制成功了。由此可见,祖冲之对各种机械部有深刻的研究。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他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此外,祖冲之又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关于哲学的书籍,都已经失传了。

祖冲之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祖冲之创造“密率”,是世界闻名的。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名人名言

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郦道元: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466—527年),字善长,范阳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是一个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的时代,郦道元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以卓越才能成为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担任过骑都尉、太傅掾、书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职,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郦道元为官刚正不阿,疾恶如仇,而且不惧权贵,敢于同皇宫中的恶势力进行斗争。王室中的权奸元微曾诬陷郦道元的叔父元渊,由于官员宋游道能站出来说明事实真相,元渊才得以昭雪。在这件事上,郦道元支持宋游道的作法,并且认为是气节可嘉,并委以官职。郦道元的行为触动了元微的利益,于是迁怒于郦道元,史书称为“素忌道元”。另一个王室纨袴子弟元悦纵容小人丘念违法乱纪,无恶不作,干扰正常的行政官员的选用制度。当时郦道元正担任御史中尉,他果断地将丘念逮捕,准备予以法办。元悦请太后为丘念说情,郦道元坚决依法办事处死了丘念,并以此弹劾元悦。元悦从此怀恨在心。527年,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寅正准备叛乱,元悦就怂恿太后任道元为关右大使去监视萧宝寅。而萧宝夤则受到元悦的指使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郦道元和他的弟弟郦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郦道元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有很多错误疏漏之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地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郦道元决定以当时通行的地理著作《水经》为蓝本,编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是三国时人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它只是简要地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了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好《水经注》,郦道元阅读了400多种有关书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经过大量艰辛的工作,郦道元终于完成了《小经注》这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