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3261600000054

第54章 工作真的是8个小时吗?(1)

可以把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必需,它还是人们生活的焦点,是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塞尔斯

一家餐厅的生意非常好,前些天又新招了几位服务员。大家刚来都是新人,待遇条件都是一样的。在开始的一点时间里,大家的表现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过了三四个月之后,差别就逐渐显现出来了。一位叫小琴的姑娘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顾客们都很喜欢他,经常会选择让她来点餐或者服务,并且对她的服务总是很满意,这样一来,这家餐厅的回头客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并且小琴是每天来上班最早的,早早来做些准备或者帮忙做些别的,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于是,小琴的奖励就比其他同期来的服务员要多。

大家都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小琴做得好呢?于是小琴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小琴说,我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快乐地工作,要把自己的快乐带给每一位顾客;在对待新老顾客时,我会有不同的介绍方法;每天工作之外我会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有人问小琴,你每天工作之外还要想着工作之中的事不觉得累吗?工作之外不想好好轻松一下,不想多休息吗?小琴回答说,我把工作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快乐地工作也就是快乐地生活啊,不一定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过于清楚,所以做这些的时候不会觉得累,也会很用心地去做。最终,大家都对小琴的话语报以热烈的掌声。

的确,就像小琴说的,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过于清楚,我们把工作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使工作更加充满乐趣。

其实,在曾经许多例子中我们也都能看到,工作和生活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经常会有生活中的启发被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例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是在他洗澡时发现的;徐霞客在历经34年的旅游之后,留下了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的《徐霞客游记》;鲁班在受到荷叶的启发之后发明了雨伞,在一次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后发明了锯子。这样的实例还很多,都是工作与生活的很好结合,这样的人获得乐趣的同时也在工作上有所收获。

在当今的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可能更加微妙或者紧密。今天的社会和过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的种类更是层出不穷、与时俱进。随着网络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职业更是不少,在网上写小说发表,在网上开个小店做生意,帮网站做维护等,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并且这些工作的特点就是我们可以在网上娱乐的同时一起进行,所以说工作已经镶嵌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想截然分开还真有点不容易呢。

美国记者格雷森曾说:“我发现,辛勤工作的报酬几乎总是幸福。”英国作家塞尔斯也说:“为什么工作竟然是人们获得满足的如此重要的源泉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作和通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能激起一种自豪感。”不难看出,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体验幸福和价值,这不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吗?工作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我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工作来体现和实现的,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不也是为了其他人的生活吗?

这些道理都没有错,而真正地轮到我们每个人的时候是怎样的呢?似乎一谈起工作,大部分人可能会说,一想起工作就头疼;为每天早起上班都觉得发愁;觉得上班很累,有时候觉得就是一种负担。这可能是大部分职场中人的真实感受吧。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个人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压力,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失去热情,感到厌倦。

我们可以仔细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其实占据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早上早早就出门,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或者奔赴工作的路上度过,如果总是厌倦地面对,我们会有多累呢?那么何不好好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一出门就皱起眉头?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加轻松地面对工作。

1.让生活中的我来面对工作

为什么面对工作,我们会有不一样的状态呢?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工作本身。很多人把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划分分明,准备上班的时候愁眉苦脸,下班结束的时候兴奋的神经立马活跃起来。在面对工作和平时生活时完全是两个人,一个是无精打采或者疲惫不堪,而另一个充满期待、活跃无比。

那么我们就要看待工作的眼光向生活这边转换一下,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去工作,把工作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中的收获看做是生活中的乐趣。爱迪生曾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只是在玩而已。”那么,我们何不也像爱迪生一样“玩”呢?

2.把工作当做事业

英国作家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抵达目的地更愉快;而真正的成功在于工作。”同样,在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着幸福快乐这个目标时,就要尽情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这个过程。工作成就带给我们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最强烈、最具动力,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既然如此,我们也不会仅仅把工作当做是一份机械的差事其应付,而是当做是一份事业来用心,用热情来完成!那么,我们的工作将充满快乐!我们的生活也会充满希望!

3.合理计划工作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抱怨工作不顺,或者为工作中不能完成任务而苦恼?这都是因为没有合理地计划自己的工作,不知怎样来完成,最终弄得自己手忙脚乱还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对工作有畏惧情绪,对工作失去兴趣。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做个合理的计划呢?不管多少工作,或是多艰难的任务,我们都要合理、清晰地列出工作步骤,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来完成,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感到手忙脚乱,也不会到时间了也完成不了。当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成就感,自然会激起我们的热情和动力。

做得多一定就好吗?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巴菲特

小林与小雨同年毕业并进入同一家中型企业担任企划。小林做事努力认真、务实勤恳,常常自动留下来为公司加班,工作到很晚才下班。小雨呢?只见她每天嘻嘻哈哈,工作轻松又愉快,每天都会主动去找主管聊天。一年后,小雨获得主管赏识得以升迁,并委以重任,小林则只是获得加薪鼓励。这让小林感到非常不公平,认为小雨工作又没自己认真,也没自己做得多,凭什么受到公司和主管的重用。自己为公司付出许多,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反而落得一场空。快到中秋节了,总经理考虑买什么礼物给客户,于是找来小林说:“可不可以请你到市场上跑一趟,看看有没有卖大闸蟹的?”小林心里很疑惑,不知道其中什么原因?但她还是乖乖地依照主管的要求,搭出租车赶到水产市场。30分钟后小林回到办公室,向总经理报告市场上有卖大闸蟹的,总经理接着问她水产市场的大闸蟹怎么卖?小林一脸茫然,无法回答。于是又跑了一趟水产市场,然后又回来报告具体情况。

总经理听了之后,当着小林的面,把小雨找了进来,并吩咐小雨同样的任务,小雨马上问总经理大闸蟹是什么用途,总经理回答是中秋贺礼。一个小时之后小雨回来向总经理详细报告了情况,第一家的每只平均四两重,批发价每只卖70元;第二家的每只平均六两重,批发价每只卖90元。并且建议总经理自家食用可以买四两重的,看起来很新鲜。如果总经理要送人,建议买六两重的,看起来比较有分量。小雨各买了一只带回来给总经理参考。听完小雨的报告之后,小林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的确,两个人一样是去水产市场做同样的事情,但收集回来的信息却不一样,看着好像小林还做得比较多,比小雨还多跑了一次水产市场,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小雨只去了一次。在老板眼里,会认为小雨不用自己多交待,一次就把事情搞定,她不仅收集了信息,还提出建议与分析。如果你是老板,会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呢。小林还是小雨呢?你会认为小林做得多就认可她吗?所以,做得多不一定就好。

我们是不是也像小林一样,觉得在单位里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做事呢?认为做得多就好呢?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多就应该得到的也多?比别人有更多的升职机会呢?如果这样的话,小林的例子会不会让你有些意外呢?我们是不是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想法了?想一下自己到底应该怎样表现才合适、到位?

相信很多上班族都在苦思究竟该怎么当一个好下属,如果你想出的答案是“埋头苦干”,那一定要提醒你,埋头苦干早就有点落伍了!其实,做职员的我们,在埋头苦干的时候不妨也抬一下头看看环境再做。埋头苦干的员工做事如同工厂作业员,每天只求准时完工,有时候还会多做,但他们不太会学习和留意更好的方法或者检查一下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就一定好。有些人可能是自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好心地帮助其他同事,觉得自己这样多做是好事,可你想过你的同事和老板会这样认为你吗?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吴可谓是因为这个正苦恼呢,真不知如何是好。小吴已经换了一家公司,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可最后还是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就离开了公司。现在在这家新公司,尽心尽力,总是白加班地干到很晚才下班,怕自己负了上司对自己的赏识,谁知过了一段时间上司被调走了,来了些新人。这下什么活全推在他身上了,一个人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本来他想做得应该是很好了。可是,到头来却事与愿违。当他把之前工作都整理得清清楚楚以后,老板将他调到了另一个附属部门,小吴真的是很无语。

我想换作是谁,也都会觉得自己很冤吧,做了那么多怎么就得不到认可,得不到好结果呢?太多的事实都向我们一次一次地说明了做得多未必就是好事。当然我们并不是教大家不去做事,也不是说工作做得多就是坏事情。举这样的例子,只是想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不是该这么做,如何才是最好的办法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以下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有效率完成自己该做的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的任务就是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这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呢?有些人总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够用,嫌给自己布置的任务总是很多,只能加班来办成。那么,你可以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完成,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看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坚持做自己该做的。对于任何新的任务布置下来,详细地了解与任务相关的资料做好最充足的准备,要打有准备的仗,不要总是到跟前了才想起来什么都没有做,像小林那样来回地跑,根本没有效率。如果这样有计划地工作,你肯定能够按时完成你的工作,不用再去加班熬夜了。

2.专注自己份内的事

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员,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专注于自己分内的工作,你帮别人多做了,也就增大了出错的可能性。一个人做得越多,依概率学推理,其犯错的几率就越大;同样,其犯错的次数越多,挨骂的次数也就越多!多做了事却经常被骂,这个时候只能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冤了。毕竟你的同事不一定认为这是你在帮助他,你的老板也不一定会认为这是你的能力强或者好心才去帮人,有时反而多做了会误事,所以还是专注于自己份内的事情更好。

3.认清对错再做

在做什么事前,明白自己做得是不是正确。将错的事继续做,只会有害无利。这里有甲乙两个闹钟,甲是个走时不准的闹钟,而乙是个彻底坏了的。坏的甲钟抱怨自己整日辛辛苦苦地走着,可偶尔的出错主人就会骂他甚至打他,他羡慕乙闹钟整日在那舒坦地休息着,看见甲闹钟的经历,乙钟得意地说:“啊哈,既然走时不准,还不如不走呢!吃力不讨好!”两天后,主人在收拾房子时将乙钟扔进了垃圾桶。一周后,主人买了新钟又将甲扔了。所以说,不做是不行的,做得多却不到位也是不可以的。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做得是否正确,还去做那么多,老板怎么能重用你呢?

只有加班才是额外的工作吗?

我们要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要追求对宇宙人生更深远的了解;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罗曼·罗兰

陈杰是一位很有目标和野心的人,刚来这个公司的时候,周围的同事还没觉得什么。现在的陈杰在同事们眼里是一位总是做事很周全、到位的员工,大伙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总爱去问陈杰,好像陈杰什么都知道,总能顺利解决问题。这一天,公司的同事说可能新的设计图纸就要出来了,他们这帮人又要有得忙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对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图纸进行审核,然后根据设计编写制作流程工艺,让下面的工人直接按步骤操作。这要是新图纸下来了,他们又该忙了。听到这样的消息,陈杰先抽空查看了上次设计的工作记录,因为这次的设计算是上回设计的一个补充和改进,还有些相似的地方。看完资料,陈杰给设计部门的小齐打了个电话,了解这次设计的特点和重点。这些都是陈杰上班时间抽空做的,而其他人却没有如此。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该下班了,同事们都相互打招呼准备回家。陈杰下班吃完饭赶紧去上课,原来陈杰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够高,利用工作之余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晚上下课之后回到家,陈杰又忙活起来,翻开书桌上的专业书、找出以前的资料看起来,还不时上网查了些新资料记录下来。没过几天,新的设计图纸果然下来了,已经到了他们部门,同事们都开始忙了起来。可是工作之中还有些新的问题。这次设计的创新很独特,不同于以往,所以有些地方让大家觉得有点陌生、不好下手开始。而陈杰在之前做的都是在为这次任务做准备,还察看了英文资料,所以比其他人更熟悉,好下手,所以这次的任务陈杰完成得非常出色。他的工作得到了同事们和领导的一致认可,很快就当上了部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