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78

第78章 和平与动荡并存——战 后(9)

伊拉克当局命令所有17岁-33岁的男性公民应征入伍,组织了数百万人民军(民兵),几乎是全民皆兵。伊拉克政府多次申明,一旦海湾爆发战争,伊拉克将选择以色列作为首要报复打击目标,挑起阿以战争;将使用化学武器,大量杀伤美国和多国部队;将袭击沙特油田,毁坏海湾石油设施;将支持阿拉伯和******激进组织开展圣战,并到处袭击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把战争扩大到全世界。

1月14日,伊拉克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授予萨达姆·侯赛因总统解决海湾危机所需的一切必要的权力,支持他在科威特问题上不作任何退让的立场。1月15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结束了有关海湾危机的两天紧张磋商,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成果。安理会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最后努力宣告失败。

沙漠风暴行动

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驻海湾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从美国的各种军舰上,从沙特阿拉伯的陆地上,数以百计的飞机和巡航导弹飞向北方和西方,袭击伊、科境内的轰炸目标,巴格达火光冲天、声震大地。伊拉克则用导弹予以还击。一场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另一方的现代化战争终于爆发。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第一步是利用海空优势,对伊拉克的指挥、通信、联络、空防、机场等重要军事战略目标进行狂轰猛炸,削弱甚至摧毁伊拉克战争的潜力;第二步是大规模空袭伊地面作战部队,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削弱其战斗力;第三步是投入地面部队和两栖登陆力量发起地面进攻。

按照“沙漠风暴行动”计划,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在战争前期主要是对伊拉克进行空袭。

空袭开始的前10天,美、英、科、沙、法、加、意和卡塔尔、巴林等9国就出动了各型飞机约20 000架次,美驻波斯湾和红海的战列舰及潜艇发射了近25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伊、科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

战争开始的头3天为战略空袭,4700多架各式飞机和约2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伊、科境内的防空和雷达系统、军用和民用机场、萨达姆总统住所、军事指挥中心、政府首脑机关、通信联络枢纽、核生化和地空导弹设施等军事战略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

此后则转向战术轰炸,侧重空袭伊在科战区和共和国警卫师等地面部队、伊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线等目标,以削弱伊在科战区的军事实力,为地面决战扫平道路。

美军及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持续了整整37天,据美及多国部队军方发表的战报,空袭使伊空、海军基本失去战斗力,伊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能力削弱到最低限度,伊军指挥控制系统被摧毁3/4,伊军前线部队通讯联络发生困难,伊驻科部队后勤补给线基本被切断,从而使伊在科战区的战斗力受到重创。

针对美及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伊拉克除加强防空力量外,时不时的有飞机升空作战,同时连续地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发射“飞毛腿”导弹以反击对方空袭,但由于受到“爱国者”反弹道导弹的拦截,再加上其导弹本来就命中精度不高,伊的反击威力非常有限。在海湾战争前期的整个空袭作战阶段,伊拉克一直未能改变自己所处的被动挨打局面。

1991年2月24日,举世关注的海湾地面战终于开始了。

还在战前,美及多国部队就已为地面进攻作了充分准备。空军使用气浪弹等重磅炸弹从伊军防线的雷区打开了许多通道,海军在海上大规模地进行了扫雷,空袭和炮击摧毁了伊前沿阵地许多坦克、火炮及岸舰导弹等防御阵地。

发起进攻第二天,美及多国部队进一步加强备战工作。美军首先使用凝固******,破坏伊军阵地前沿的贮油壕沟;接着出动大型推土机在伊军沙堤防线打开决口;并且加强了对伊军前线部队的空袭和炮击。

2月22-23日,美军出动B—52重型轰炸机达到海湾战争以来最高日出动量,对美地面部队进攻方向上的伊军阵地作了地毯式轰炸;英军第一装甲师倾其所有大炮与火箭对其地面部队进攻方向进行了火力攻击,仅21日一天就发射了1300发炮弹,144枚火箭。

同时,美和沙特等国还派出小分队,对伊军的前线部队作了火力侦察,并夺取了一些伊前哨阵地。正是在这些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美及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分突破防线、纵深作战和合围围歼三个阶段在顺利地进行着。

2月24日,美海军陆战队两个师和阿拉伯联合部队组成的东路军率先在科沙边界兵分多路突破伊军防线,挥戈直指科威特市,当天即对科市形成合围之势;与此同时,美、英、法3国10个师组成的西路军,在沙伊边界多方向突破伊军防线,由南往北向伊南部纵深挺进,美18军的第101空降师还在伊沙边界以北80多公里处实施空降行动,为多国部队深入伊境内作战建立了第一个后勤补给基地。

25日和26日,多国部队东路军在科境内切割伊军部队,并挫败了伊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科市外围地区的反击行动,歼灭伊军约10个师;西路军的法国第6轻装师击败伊2个步兵师后进抵伊纳西里亚-萨马瓦一线的幼发拉底河流域,美第18空降军的3个师继续向伊纳西里亚地区开进,美第7军的5个师和英第1装甲师则由伊南部及科伊西部边境地区向东进击伊驻科地区的部队,西路军在两天多的作战行动中歼灭伊军11个师,并完成对科战区伊军迂回包围的钳形攻势。

其间,伊总统曾亲临伊南部前线组织反包围作战行动,但未能获得成功,遂于26日下令驻科伊军全部撤出科威特,收缩战线,准备在伊南部巴士拉地区进行抵抗。

2月27日起,美英装甲机械化部队对伊军5个共和国警卫师等精锐部队实施围歼作战,美海军陆战队和阿拉伯联合部队则围歼科市外围伊军,并与科军开进科市,宣告科获解放。

整个地面作战行动于2月28日上午结束,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终于实现停火。

海湾战争中100个小时的地面决战,其规模之大为二战以来所罕见。交战双方动用兵力达百万之众,作战区域涉及伊南部及科全境,共约50 000平方公里的整个科战区,结果以美为首的多国部队大获全胜。据美国、沙特等军方宣布,整个海湾战争共使伊军42个师中的约40个师被摧毁或失去战斗力,加上空袭作战的结果,共摧毁或缴获伊军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1800多辆,大炮2140多门;击毁击落伊作战飞机150架,击沉或重创伊舰艇57艘,俘虏伊军175万人,造成伊军死伤10万~15万人,占领伊南部地区26 000平方公里。多国部队方面总共伤亡失踪600余名军人(其中美军死79人,伤213人,失踪44人),被俘官兵41人,损失作战飞机49架其中美机38架,被水雷炸伤美两栖攻击舰和巡洋舰各一艘。相比之下,力量占优的美及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使伊军遭受惨重失败。

伊拉克人民从此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西方人沉浸在圣诞节的快乐之中,而对苏联人民来说,这一天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晚上19点,时任总统的**********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宣布辞掉总统职务。19点20分,**********将象征总统权力的核按钮交给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18分钟后,苏联国旗被俄罗斯国旗代替,飘扬在寒风中。所有这一切,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发生,但这标志着一个由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领土最大、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国际格局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苏联曾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却陷入严重的内外交困局面:

在国内,经济停滞不前,社会政治气氛死气沉沉;在国际上,亦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而空前孤立,而且越来越难于承受同美国的激烈军备竞赛和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此时,国内政治格局也出现了危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三位最高领导人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相继病逝。苏共政治局和**********中的多数成员抱着要改变苏联面临的严峻局面的殷切期望,把年轻一辈的**********推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5年上台后推行所谓的“新思维”,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着手改革。但是,由于对苏联经济问题的症结缺乏深刻认识,**********等苏联领导人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战略目标及政策选择上发生重大失误,具体表现为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作为战略目标,而忽视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希望以改善人民生活的许诺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取得人民的支持,却制定了超越实际可能的社会政策,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由于苏联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在实践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第三,苏联在意识形态和思想工作方面犯了错误,**********在倡导“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过程中,把这两个概念绝对化。只讲“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多元化”,而不讲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界限,对各种社会错误思潮采取容忍甚至宽容的态度,把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报刊的领导权交给那些主张“激进改革”的“民主派”掌握。这些“民主派”乘机利用党的报刊和其他各种媒介,大肆宣扬“民主派”的思想和主张,严重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一些人因此而成了名当了官,继而又利用获得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推进苏联的演变。他们还大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鼓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趋同论”,宣称共产主义是“乌托邦”,从而也在理论上搞乱了人们的思想。

正是这三点因素导致了苏联政治发生剧变。

列宁在世时,非常重视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对维系民族关系的巨大作用,坚决反对苏共的“联邦化”。可是,1989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通过的《党在当前条件下的民族政策》实际放弃了苏共中央对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在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为苏共的“联邦化”准备了条件。

苏共领导人在对外政策上从推行“新思维”外交开始直到完全倒向西方,对苏联国内的演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新思维”外交的核心思想中所包含着的谬误,并由于改革过程中在政治和经济思想上逐渐认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再加上苏联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民族危机的不断激化,1989年东欧解体后苏联采取了迎合西方、乞求西方援助的做法。这一做法的结果也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作出决定,取消苏共在苏联的法定领导地位。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共产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组织原则上放弃党的**********。就这样,改革一步步削弱和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一步步把苏共引向社会民主党型的议会党的道路。

为了挽救苏联使其免于解体和失去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8·19”事件,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一些党政领导人发动政变夺取国家权力,他们扣押**********,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但于3天后失败,亚纳耶夫等人被捕。“8·19”事件后,**********以苏联总统的名义发布了宣告“苏共中央自我解散”的命令,其后他又在他所著的《八月政变》一书中声称“苏共是不可改造的”,从而宣告他对苏共的根本否定。就这样,苏联在**********等人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下终于一步一步走向了解体。苏联解体,这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改革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