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35

第35章 掀起时代变革的浪潮——工业革命(3)

特斯拉一共获得过112项美国专利,本应生活富足,但是他一点也不关心财务问题,因此晚年生活非常贫困,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孤独地死在旅馆的一间房子里。

特斯拉逝世后,在前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人们为他修建了“特斯拉纪念馆”。1956年是他诞生100周年纪念,此时国际电气技术协会规定:以“特斯拉”作为“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的单位,以纪念他对人类的贡献。

珍妮机缓和了英国的“纱荒”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1764年里的一天,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1768年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用珍妮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这天夜晚,哈格里夫斯夫妇晚餐后正在谈论“珍妮机”给他俩带来的日渐富裕。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出现在他家门口,然后,门被粗暴地撞开,一群怒气冲冲的男男女女冲进来。他们不由分说,将房里制作好的“珍妮机”通通捣毁,甚至有人还放火,点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夫妇俩被赶出了兰开郡的小镇。

原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谋生。当时英国占领了印度作为殖民地,印度生产的棉纺织品价廉物美,热销一时,引发了英国本土棉纺业的繁荣。但是,织布机械由于机械工人凯伊发明飞梭技术,生产率大大提高。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所以棉纱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较高。“珍妮机”的发明使棉纱产量上升,于是,织布厂收购棉纱价格下跌。那些没有使用“珍妮机”的纺纱工人不但产量低,而且棉纱又卖不出好价钱。日子久了,他们的怒气爆发,才有捣毁机器那一幕的发生。

哈格里夫斯夫妇不得不流落诺丁汉街头,但他俩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

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了专利;到了1784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工业革命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

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

英国纺纱业的大发展,使织布业反倒显得落后了。1785年,牧师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40倍。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蒸汽机作为动力,从纺织业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磨面、制造和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斯蒂文森发明火车。进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的主要产业均已采用机器,完成了工业近代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这样,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工业革命,是先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的。继而,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又被美、法、德、俄等欧美列强广泛吸收和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促进了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亨利·福特改良汽车装配线

1863年,亨利·福特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狄堡农场,他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荷兰人。从童年时起,福特便充分展露他那发明的天分,他能制造机械器具来帮助农事生产。16岁时,福特离开父母,来到底特律这个工业城市当起了机械学徒工。24岁时,福特与妹妹的朋友布赖恩特结婚。4年后,他成为爱迪生照明公司主任工程师。

福特一边在爱迪生公司工作,一边埋头研究制造汽车。1891年,福特向妻子出示了一张由他亲自设计的内燃机草图,1893年12月25日,福特在家中厨房的水槽里成功测试出一台引擎。引擎只是福特汽车设计中的心脏,至于汽车的其他部分,他继续利用夜晚和周末的时间,在自家屋后的工作室里制造。福特对造车十分狂热,以至邻居戏称他为“疯子亨利”。1896年6月4日凌晨两点,“疯子亨利”工作室的墙壁被什么东西撞出了个大洞,而“疯子亨利”就从那洞里开着一辆车出来,一部他自己做出来的车子接下来数周,福特经常开着他的小车在底特律的街道上兜风。几个月后,他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部车。

1899年,新成立的底特律汽车公司聘请福特担任公司主管,并给与他部分股份,于是36岁的福特辞去爱迪生公司的工作,去底特律汽车公司上班。在此同时,底特律另一家车厂奥斯摩比车厂也宣告成立。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几年时间里,底特律汽车公司没能制造出任何汽车,福特被生气的老板赶了出来。

33-亨利·福特

在美国汽车市场,早期汽车的促销工作大都在赛车场上进行,制造商为证明自己产品的性能,就让汽车参赛,接受公众检视。1901年,福特倾力制造出两辆赛车,其中一辆参加一项10英里(约16公里)竞赛,对手的车是当时著名汽车制造者、来自俄亥俄州文顿的产品。这个竞赛在密西根州的格罗斯彭第举行,结果福特制造的汽车获胜。由于这次胜利,煤商莫肯森提出与福特合伙,二人于1903年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另外还有12位投资人。公司资本额为10万美元。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零件都是外购,由一群机械工人在工厂里把汽车零件组装起来,直到完成一部汽车。1903年,福特公司的125位工人制造出1700部汽车,分属3种不同的款式。那些车子售价高昂,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莫肯森于是又开张了一家汽车厂,不幸经营失败,被迫出售资产,包括他拥有的福特公司股票。福特立刻趁机购入相当数额的股票,取得公司控制权。

福特在取得公司控制权后,决定减少高价车的生产,执行之时正逢1907年的金融恐慌,因此这次举措拯救了公司。福特认为高价位妨碍市场开拓,便于1906年决定生产较便宜、利润较低的新车型:N型车。结果虽然N型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福特仍继续设计他想要生产的汽车,也就是后来为他带来财富和荣誉的T型车。

1906年冬天,福特在底特律工厂中秘密腾出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在那里,他率领几位职员以两年的时间设计和计划生产T型车。福特秘密设计室的最终产品日后永远改变了美国的汽车工业。T型车的顾客能以825美元的价格,买到一部轻巧、有力、两段变速、容易驾驶的汽车,且具有以脚控制的“行星齿轮式”传动系统。这款简单、坚固、实用的小车推出后,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T型车在1908年10月1日卖给第一批客户。上市第一年销售量高达1万余辆,创下汽车销售新纪录。

作为一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并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T型车上市头几年,是在底特律皮奎特街老厂以当时一般制造汽车的方式制造的,但老方法已经无法应付剧增的市场需求。福特决定建造一座新厂,更新一套生产设备。

1910年,福特公司新厂在高地公园开始生产。新厂占地62英亩(约372亩),规模无与伦比,连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都称赞这座新厂是“当代工业奇迹”。新厂汽车装配作业从顶楼开始,先在四楼钣金,在三楼装上车轮并油漆车身,其他部分在二楼完成,然后新车降至一楼,穿过办公室区域出厂。开始3年的汽车产量几乎年年倍增,1910年是1.9万辆,1911年是3.45万辆,1912年是7.844万辆,而这只不过是刚开始而已。

1909年,福特雄心勃勃地说:“我要使汽车民主化,等我完成后,每一个人都买得起车,也都有一部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T型车开始降价。当T型车1912年售价定为575美元时,车价首先低于美国人的平均年所得。福特并不理会传统的经商模式,他以持续降低毛利来增加销售量,每部车的利润由1909年的220美元降为1914年的99美元,但销售量在1913年则上升为24.8万辆。福特证明了有系统、有策略的降价可以增加利润,净收入由1909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1914年的2500万美元。福特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由1908年的9.4%,上升为1914年的48%。T型车开始称霸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1910年,福特开始在高地公园厂房实现工厂自动化,实验在以后的17年中持续进行。每天早上,福特都会率领一群经验丰富的专家,检测装配线上的每一个环节,试验提高生产效能的各种方法。而他最重要的突破就是移动式装配线。在厂房里福特设计的第一条移动式装配线用来组装飞轮式磁发电机,测试的结果比老方法快6分50秒。当其他装配线也全面更换为移动式时,一辆T型车的装配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30分,缩短为5小时50分。

亨利·福特在改良汽车装配的过程中,直接受影响的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早在1914年1月,福特就研制出经链条带动永不停歇的输送带,在工作站之间运送半成品,工人留在原地不动。3个月后,公司又研制出与人同高的生产线,所有零件、输送带等都在人腰部高度,工人可以重复装配工作,连脚也不必动。

生产线经过改良后,福特汽车公司的效率大大提高。1914年,福特厂1.3万名工人生产了26.072万辆汽车,而其他同行6.635万名工人只生产了28.677万辆车。

1914年1月5日,福特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向社会公开宣布福特汽车公司新的劳工薪金方案:最低工资调高为每日5美元,每天工作8小时,外加利润分享计划。这立刻成为全美的话题,福特被说成是劳工之友、社会主义者、让公司破产的疯汉。许多企业界人士,这些人当中包括大多数福特公司股东,他们都认为福特的决定太轻率,但是福特不在乎任何批评,他这样说:“你得给员工好待遇,才能和他们坐下来谈。”福特了解大量生产模式中的人性因素:流动率低才能降低成本,快乐的员工才能提高生产力。之后的数字也证明福特这是一着妙棋,1914年到1916年间,福特公司的利润增长两倍,由3000万美元变为6000万美元。福特事后说:“一天8小时,工资5美元,是我们最成功的降低成本方案之一。”好事不只是这些,萌芽中的福特工会就此消失;更划算的是,新工资方案把许多工人变成顾客。工人通过购买公司汽车不但将部分工资又还给了公司,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量,降低单位成本。

20世纪初,美国有数百家汽车厂,到了1929年,只剩44家,度过经济危机的福特汽车是其中之一,它当时与通用汽车及新成立的克莱斯勒并称三大汽车公司,三家公司市场占有率总和为80%。

福特于1947年4月7日逝世,享年84岁,如今,从他开着第一辆作品上街以来已有100多年,这个世界仍是他所协助缔造的世界:一个人人能享用汽车的世界。如同美国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所说:“也许要等到百年后才能谈论福特的功过,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福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是福特创造了大众化汽车,而大众化汽车创造了世代拥抱的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