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26

第26章 华夏文明的繁衍与传承(1)

东晋与拜占廷建交

拜占廷为罗马帝国的新都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同古罗马帝国有往来。他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日趋繁盛,中国与罗马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三世纪初,三国曹魏增辟了与罗马交往的新北道,由玉门关转达向西北,通过横坑(今库鲁克山),经五船以东转西进入车师前部(哈拉和卓);然后,转入天山北麓,穿越乌孙、康居、奄蔡,便可渡黑海或越高加索山脉和罗马帝国相通,最后到达帝国的新都拜占廷。

拜占廷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执政期间建成的新都,拜占廷人通常以拂菻(首都)自称。公元345年~公元361年间,拜占廷使者来到长江流域晋王朝统治地区。公元347年,东晋王朝占领巴蜀以后,通过张氏前凉政权,正式与拜占廷建交。

公元363年,晋哀帝司马丕也向拜占廷派出使者,并通过河西汉族政权,使双方在丝绸贸易上达成协议,保证了通往拜占廷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东晋与拜占廷的正式国家间交往,不仅使丝绸的供求交易更加便利,而且输送交流了其他的文明,影响了各自历史的发展。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少年时代就喜欢研习古代科学技术,头脑非常机敏。

刘宋元嘉年间,全国所使用的历法是时人何承天所制《元嘉历》,比古代十一家历法精密得多。可祖冲之还是认为其中有疏漏之处,于是亲自测量计算,在33岁时编制成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10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孝武帝曾偶然得到了后秦姚兴时制作的指南车。但这个指南车只有外部形状,而内部没有安装机关,行走起来只能让人蹲在车内,根据车子的方向旋转车上小人的指向。祖冲之按古法修造指南车,改用铜制机械,果然无论车子怎么拐弯,车上小人指示的方向都保持不变,这从三国时马钧以后就再没有人成功过。传说祖冲之得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自己就又发明了一件器械,不依靠风力和水力,只要人开动其中的机关,就能自动运行。他又造了千里船,在长江的新亭江段试验,一日能走一百多里。

祖冲之最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人们把圆周率也称为“祖率”。

李春修造赵州桥

河北省的赵县在隋朝时候叫赵州。城南有条大河叫洨水。每逢雨季来临,水势凶猛,洨水便成了汹涌的洪流,两岸的百姓常为交通不便而发愁。

当时有一位杰出的工匠叫李春,他在洨水上带领人们设计、修造了一座闻名于世的石拱桥——赵州桥。

22-赵州桥

赵州桥是用石料拼砌成的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是指跨越河道的桥身。赵州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全长5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在拱桥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这4个小拱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发大水的时候,可以从小拱排水,能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在选择桥基、保护桥拱、加固桥身等方面,李春也采取了许多科学巧妙的方法。因此,这座石桥虽然经过了1400多年的漫长岁月,如今仍坚固完好。

赵州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石桥。

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选定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但是,其次子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李建成、李世民二人的矛盾日见加深。

李世民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徐世勣、李靖等著名将领,像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也都成了他的谋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来。总体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但是,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由于李渊昏庸无能,听信谗言渐渐疏远了李世民。李建成乘机加紧和李元吉、张婕妤、尹德妃勾结,几次三番想暗害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世民、元吉跟随李渊到城外打猎,李渊让他们骑马比箭。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他的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李世民刚骑上马,马就狂蹦乱跳起来。李世民急忙跳下,等马安静了,再骑上去。谁知刚一上马,马又跳起来。这样反复了三次,李世民才制服了这匹烈马。李世民骑在马上,对旁边的人说:“有人想用这匹马害死我,岂不知生死有命,怎么害得了呢?”李建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想用药酒毒死李世民。李世民毫无戒心,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接着就大口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场,把李世民背回府全力医治,才保住性命。

李建成还用金银收买秦王府的武将,又鼓动李渊把李世民的心腹谋士全调到外地,眼看矛盾就要由明争暗斗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划,利用抵御突厥入侵这个时机,先夺了李世民的兵权,等出征的时候再把他杀掉。李建成在李渊面前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征,李渊答应了。李元吉又请求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猛将归他指挥,并调李世民部下精锐士兵充实自己的部队,李渊也都一一同意了。李建成以为自己安排得十分周密,其实,这消息很快就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急忙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立即动手,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以及与张婕妤、尹德妃的暧昧关系。李渊大吃一惊,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说完哭了起来。李渊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过问!”

23-唐太宗

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张婕妤听到了风声,马上派人报告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说:“我们应该赶快把兵马布置好,称病不去上朝,观察一下动静再说。”李建成说:“怕什么?内有张、尹二妃照应,外有自家军队守卫玄武门,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一起上朝去,看看情况再说。”说完两人骑马进入玄武门。

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是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回跑。只听有人喊道:“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只听“嗖”地一声,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迎面碰上尉迟敬德,又掉转马头往回跑。忽然一阵乱箭射来,李元吉趁势滚下马鞍,往附近的树林里钻,正巧遇见李世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李元吉骑到李世民的身上,夺下了弓,动手去扼李世民的头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尉迟敬德骑马赶到了。李元吉放开李世民拔腿就跑,尉迟敬德一箭把他射死了。

这时候玄武门外人喊马嘶,原来是东宫的大将冯翊、冯立,齐府的薛万彻带着二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门。只见大力士张公瑾一个人用身子顶着门,外面的人没能攻进来,守卫玄武门的敬君弘、吕世衡两位将军挺身出战,先后战死。东宫、齐府的士兵又去攻打秦王府,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脑袋赶来,大喊道:“奉圣旨讨伐二贼,这就是他们的头,你们还为谁卖命?”东宫、齐府官兵见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果然是建成、元吉的,就一哄而散。

三弟兄火拼的时候,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地派臣来护驾。” 李渊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李渊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左右的大臣听到建成、元吉已死,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萧瑀、陈叔达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 李渊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 李渊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李渊宣布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是为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玄奘西行印度取经

玄奘(公元602年~664年),姓陈名玮出,法号玄奘,俗称唐僧。他生于一个全家都信仰佛教的官吏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性情温厚,待人诚恳,注意礼节。他13岁那年,皇帝下敕在洛阳寺院招收佛教徒,他因年纪不符合条件未被录取。当时负责招收的大理卿郑善果见他不同凡俗,问他为何出家,玄奘回答:为了继承和光大佛法。郑善果暗自称奇,破格录取了他,取法名玄奘。

出家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一般法师讲授刚结束,他就能复述讲授内容,把经义分析得细致透彻,大家都为之惊讶。后来他从洛阳出发,到京师长安和四川成都拜师求教,探求佛教精义。23岁时,为了继续深造,他独自一人乘船下岷江,经峨眉山,穿三峡,到达荆州(今湖北江陵)天皇寺开坛讲经。半年后,他从荆州北上,先后来到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跟随高僧钻研佛教经典,拜访了许多大师。玄奘还与众僧切磋交流,学业不断长进。渐渐地,年轻的玄奘终于成为国内知名的佛学家。

玄奘在研究佛经和请教高僧的过程中发现:名师们对佛经经义的解释千差万别;另外,在佛经翻译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错误,和原意不符。为了解决自己和众僧对佛经的疑问,学习真正的佛教经典,推本溯源,玄奘准备亲自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他向朝廷申请出国,但没被批准,原因是边境未宁,国门不便打开。玄奘并没有灰心,一面等待时机,一面主动积极地学习西域和印度的语言文字,为出国做好一切准备。

24-玄奘

公元627年,有个名叫石槃陀的人和一位骑着赤色马的老翁来见玄奘。老翁对玄奘说:“西行一路险情不断,又有鬼魅热风,会使人丧命。众人同行还经常迷路,你孤身一人怎能成行?”他劝玄奘多加考虑,善自珍重。玄奘表示矢志不移,永不后悔。老翁说:“既然你意志坚定,我不便阻拦。你可乘我这匹老马西行,它往返伊吾已十多次,知途健行。”玄奘感谢老翁的真诚相助,与他换马以后,就与石槃陀一起出发了。

他们渡过疏勒河,跨过玉门关,这时,石槃陀不愿再给玄奘引路。但玄奘并没后退,他孑然一身在大漠中独行,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看见了一座烽火台。晚上,玄奘悄悄地来到烽火台旁边取水,突然,烽火台上有两支箭向他飞来,他只好向守台将士说明来历。校尉王祥是个佛教徒,被玄奘的精神所感动,表示要助他一臂之力。在王祥和边防官兵的帮助下,玄奘顺利地通过了最后一座烽火台,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莫贺延碛。

莫贺延碛古称沙河长达800余里,没有活着的生命和水草,只有飞沙走石。夜晚,戈壁滩上磷火游移,忽明忽暗;白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但玄奘还是意志坚强地走进了沙漠深处,不幸的是他在喝水时不小心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把带在路上饮用的水全部洒光了。然而,在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玄奘承受着干渴的煎熬,一连走了五天四夜,后来实在支持不住,晕倒在地。幸好此地离绿洲不远,半夜一阵凉风把玄奘从昏迷中吹醒。老马识途,奔向水源,终于看到了一池清泉……两天后,玄奘终于走出了莫贺延碛,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

玄奘在伊吾逗留了十多天以后,邻国的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县)国王派人来迎接他,请他到高昌讲经传道,玄奘欣然前往。两个月后,玄奘辞行。临走前高昌国王送给玄奘大批衣物和盘缠,派人带着他给沿途24国国王的亲笔信,派几十个人护送玄奘西行。

玄奘带领着队伍,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自治县)、屈支国(今新疆库车),到达冰天雪地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这里路径崎岖,山峰高耸,玄奘一行整整用了七天才翻过凌山后,玄奘的队伍中有将近半数的人因饥寒而死。

玄奘一行历时四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印度,当时的印度叫“天竺”,或称“婆罗门国”。它由东、南、西、北、中五部组成,内有几十个小国。玄奘先考察了北印度的健驮逻国,这里是印度佛教艺术的发源地之一,都城布路沙布罗有许多庄严华丽的寺院、高耸入云的佛塔和雄伟的佛像,玄奘参观研究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参拜了佛教胜迹。玄奘又到迦湿弥罗国,跟当地的高僧学习佛经及因明(逻辑学)、声明(训诂和文字学)等知识。一有空闲他就钻研,他居住的寺院中收藏有大量佛经,都被他抄写下来。两年以后,玄奘又到印度各部求学、游览,他的足迹留遍印度各地。

后来,玄奘定居于印度中部揭陀国的那烂陀寺。揭陀国是佛教大乘教的中心地,拥有众多的寺院,那烂陀寺是这里最大的寺院,也是印度最壮丽的寺院之一。寺中高僧云集,还藏有印度所有大、小乘教经典、著述和天文、地理、医药、哲学、语言文字、科技等方面的著作。玄奘跟着著名的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大乘教的经典,专心致志,虚心求教。5年后,他的知识日益丰富,对佛学理论研究得更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