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19

第19章 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2)

老子的思想观点在春秋时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不啻具有石破天惊般的意义。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是敬神灵的,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各种现象都是神在显灵。而老子的思想放射着辩证法的光辉。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互相对立而相辅相成,由互相对立而倾倚,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并且对立面的双方会互相转化。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过老子思想中忽略了转化的条件,也忽略了对立面的斗争在转化中的作用,而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不能说不是老子思想的美中不足之处。

老子思想也具有一定片面性、局限性,他主张清静无为,复返自然,主张回到原始社会那种民风淳厚的环境中去,在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些观点是不切实际的。老子针对当时的春秋社会提出一套治理方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段话是《道德经》第十九章的内容,其意是:弃绝聪明和智慧,人们就会得到百倍利益;弃绝仁和义,人们就会恢复孝慈;弃绝技巧和货利,盗贼就会根绝。他认为单单把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条作为治理天下、国家的法则还不够,还必须使人们在思想上有所归属,要让他们处于朴素浑沌的状态,少动头脑,减少私欲,弃绝知识,这样才能消除祸患。这当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号召人们遁世、清静无为的思想观点,是消极的,是有碍于科学文化的发展的,只能造成人类社会的停滞,甚至于倒退。

一代名医扁鹊

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越人。年少的时候做人家客馆的主管。客人长桑君经过客馆,扁鹊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经常恭敬地招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长桑君来往客馆十多年以后,才叫过扁鹊私下坐在一起,悄悄对扁鹊说:“我有秘传的医方,自己年纪大了,想把它留传给你,你不要泄露出去。”

扁鹊说:“好吧,我一定照您说的做。”

扁鹊得了长桑君的全部药方后,便开始悬壶行医,而且药到病除。

一天,扁鹊经过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扁鹊来到虢国宫廷的门前,问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城里举行的祭祀活动的程度怎么超过了其它事情?”

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能按时运行,阴阳交错而得不到排泄,突然暴发在体表,实际是由于体内的伤害所致。精神不能抑制邪气,邪气积蓄而得不到发泄,所以阳脉弛缓而阴脉急迫,因此才会突然昏倒致死。”

扁鹊问:“他什么时候死的?”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

扁鹊又问:“收殓了吗?”

中庶子说:“还没有。太子死后还不到半天。”

扁鹊说:“请禀报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在郑,未曾仰望国君的神采,想到他面前侍奉。听说太子不幸去世,我能使他活过来。”

中庶子说:“先生没有哄骗人吧?你凭什么说能使太子活过来?

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叫俞跗的医生,治疗疾病不用汤剂、药酒、馋针、砭石、导引、按摩、毒熨等办法,一掀开衣服诊视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顺着五脏的腧穴,而后割开皮肤,剖开肌肉,疏通血脉经胳,结扎筋腱,按治脑髓,触动膏盲,疏理横膈膜,清洗肠胃,冲涤五脏,修炼精气,改变神色。先生的医术如果能够像这样子,那么太子可以活过来;不能像这样而想让太子活过来,简直都不能把这种话来告诉刚会发声的小孩。”

过了好久,扁鹊仰望着天空慨叹说:“你的那些治病方法,好像是从管子里观看天空,从缝隙中窥视斑纹一样。我秦越人治病的办法,不用对病人切诊脉搏、观察脸色、辨听声音、审视神情,就能说出他病在什么地方。知道了他的病外表方面的状态,就可以推测出他里面的症候;知道他里面的症候,就可以推测出他外表方面的表现。体内的病会充分反映在体表,根据这些,千里之内病人的情况都是这样。可以决断的方法太多了,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你如果认为我的话还不够可靠,就试着去诊视太子,一定会听到他耳部有鸣响的声音,而且鼻翼在张动,沿着他两腿直到阴部,肯定还有温乎劲儿。”

中庶子听完扁鹊的话,眼睛瞪着不知道眨动,舌头翘着不知道放下,于是马上把扁鹊的话去报告给虢国的君主。虢国的君主听说后,十分惊讶,出来到宫廷的中门接见扁鹊,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您的高尚品行,可是没有去您跟前拜见过。先生行医经过我们这样的小地方,希望能够救助我,偏远孤陋的我会感到十分的高兴。眼下有您在,我的儿子才能被救活,如果遇不到先生,我儿子便要被丢弃填埋在沟壑里,永远地死去而不能活过来。”虢国君主的话没说完,就哭泣起来,气色积郁,神志恍惚,涕泪横流,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容貌都变了。

扁鹊说:“您太子的病,是通常所说的‘假死症’。是由于阳气陷入阴脉,使胃受到绕动,经脉受到损伤,脉络被阻塞,又分别下注到三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脉上升,阴阳二气交会处闭塞不通,阴气上逆而阳气向内运行,阳气在下在内鼓动着无法升起,在上在外被阻绝着而不能被阴气所遣动,身体上部络脉的阳气已被断绝,下部筋纽的阴气已经遭破坏,阴气破坏,阳气断绝,气色衰败,脉象紊乱,所以身体安静就如同死人一样。太子实际上没有死。如果阳气进入阴脉阻隔了脏气,这样的情形是能够活下来的,如果阴气袭人阳脉阻隔了脏气的话,则会死掉。上面所说的情况,都会在五脏厥逆的时候突然发作而死去。水平高明的医生能够治好这样的病,水平低差的医生就会因为困惑而使病人出现危险。”

扁鹊让弟子子阳备好针石,用以刺击百会这个穴位。过了一会儿,太子醒了过来。于是,扁鹊叫弟子子豹准备了能人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八减方的药物混合煎煮,拿来交替熨贴在两胁的下边。太子能够起来坐着。又接着调适阴阳气血,只服了汤药二十天,便使身体恢复的好像从前一样了。

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够使死去的人活过来。扁鹊说:“我不是能够使死去的人活过来,而是你有应该活过来的生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利用医术使他恢复过来罢了。”

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客人招待。扁鹊到朝廷拜见齐桓侯时,说:“您有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如果不治疗的话,会加重的。”

齐桓侯说:“我没什么病。”扁鹊退出来,齐桓侯对身边的人说;“这是医生喜好功利的表现,想在没病的人身上显示本领,好作力自己的功劳。”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时,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血脉中,不治疗的话,恐怕会加重的。”

齐桓侯说:“我没病。”扁鹊退出来,齐桓侯感到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去拜见齐桓侯时,说:“您有病已到肠胃间,不治疗的话,将会加重的。”齐桓侯不理睬他。扁鹊退出来,齐桓侯感到十分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去拜见齐桓侯,远远看见齐桓侯就转身跑了。

齐桓侯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要跑掉。扁鹊说:“出现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病,是汤药和熨药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出现在血脉中的病,是针刺和砭法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出现在肠胃间的病,是酒药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出现在骨髓的病,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仙也无可奈何了。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已经无法为他治疗了。”

过了五天,齐桓侯身体中的病发作了,派人去召请扁鹊,扁鹊已经逃离齐国。齐桓侯真的就死了。

假使是圣贤之人,预先知道还没有暴露出来的疾病,能够让水平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样病就可以治好,性命就可以保住。通常人们所担忧的事情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则是治病的办法少。

所以,疾病有六种情形不易施治: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是第一种不易施治的;把身体看得轻淡,把钱财看得重要,是第二种不易施治的;衣着饮食不能适当调节,是第三种不易施治;阴阳错乱,五脏血气失去正常功能,是第四种不易施治的;形体过于瘦弱,不能服食药物,是第五种不易施治的情况;迷信巫术而不相信医术,是第六种不易施治的情况。有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就会非常难于医治了。

扁鹊的声名天下人都知道了。他来到邯郸,听说那里尊重妇女,就当了治妇女病的医生。

经过洛阳,听说当地人很尊敬老人,就当了治耳目痹病的医生。

到了咸阳,听说秦国人喜欢小孩,就当了小儿科的医生。

能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而改变自己治疗的重点。直到现在,天下谈论脉诊的方法,所遵从的都是由扁鹊那里传下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从春秋到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争局面,建立起****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秦始皇名叫嬴政,因生于赵国,又取名赵政。公元前247年,他13岁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当时宰相吕不韦和宦官嫪把持朝政,专横跋扈。赵政22岁那年,按秦国惯例国王要行冠礼,开始亲自主持政务,但吕不韦却指使嫪毒发动叛乱。秦王赵政及时平定了这次未遂的政变,嫪毒被处死,吕不韦被罢官。不久,吕不韦便畏罪自杀。

秦王赵政在平定嫪毐叛乱和处理了太后与吕不韦的事件后,开始进行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

经过了商鞅变法,当时的秦国,国力已十分强盛。它西并吞巴蜀、汉中;南进入楚国郢都,置南郡;北已占据韩、赵旧地上郡以东,拥有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东达荥阳、成皋,建立三川郡。秦国在经济±、军事上占有强大的优势,成了东方六国韩、赵、魏、燕、楚、齐的劲敌。为了抵御秦国的侵犯,东方六国多次联合起来,互相救援,共同抗秦。因此,秦军经常被六国联军打败,无法东进。

针对以上情况,年轻的秦王赵政亲政以后,便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是广泛招纳人才。在战事纷争的年代,要取得胜利,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秦王赵政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事情是这样的:与秦国邻近的韩国,迫于秦军的威胁,昏庸无能的韩王听说秦国特别喜欢大兴土木工程,于是派一个名叫郑国的人入秦,劝说秦国修筑水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的经济实力,使其无力东进。当这个工程正在进行之际,韩国的“弱秦之计”被秦王赵政发觉了,而秦国的宗室大臣也在一边煽动说:“诸侯各国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国家而来的,应将他们统统赶走。”秦王赵政听从了这些意见,便下令“逐客”。当时的长史李斯是由楚入秦的,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他就向秦王赵政历数了秦国用外人而使秦富国强兵的事实,例如秦穆公用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而称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而使国富兵强;秦惠王时用张仪之计,使六国西面事秦;秦昭王时用范雎,使秦成就帝业。这些人都非出自秦国,但都给秦国立了大功。因此秦国要想天下无敌,就必须广纳人才;如果把这些有才干的人逐出,这无异于帮了敌人的忙。秦王赵政听了李斯的进谏,就决定废除“逐客令”,并重用李斯。诸侯各国的一些谋士和人才,也都纷纷投奔秦国,从而壮大了秦国的力量。

20-秦始皇

其次,秦王赵政听从尉缭的建议,用重金拆散六国的联合。尉缭,原名为缭,魏国大梁人,在秦王废“逐客令”后到秦国为客卿。他向秦王进言:当前,以秦国力量之强,是东方诸侯各国所不能比拟的,但若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合纵抗击秦国,结果就很难预料了。因此,他主张秦王赵政用重金买通各国掌权的大臣,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以拆散他们的联盟。秦王赵政采纳了尉缭的意见,并把他升为国尉,掌握全国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