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16

第16章 丛林中的神话——玛雅文明(1)

科潘古城遗址

玛雅人在中美洲的密林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的象征,就是尤卡坦半岛南端的科潘。

在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科潘城的动人的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子。有一天王子遇到一个玩童,玩童告诉他,在森林中有一座城堡,需要他去拯救那里的臣民。于是王子克服艰难险阻,深入了可怕的森林,终于找到这座城堡。他发现城堡的臣民们被女巫的咒语迷住,不省人事。王子见城堡公主非常美丽,却不幸遭此厄运,产生了怜悯爱慕之心,上前吻了公主的前额。公主经这一吻便苏醒过来,随后宫女和臣民也都慢慢地苏醒过来。从此,这座城堡又“活”了过来,充满了生机。后来王子和公主结成了美满的婚姻,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密林深处的城堡里。

科潘城规模较大,城市的中心由广场、神庙、殿堂、宫堂、祭坛和球场等建筑群组成,还有进行天文观测的建筑设施。在科潘古城遗址,有一座纪念性神庙建筑,它的台阶上有两个狮头人身像,嘴里衔着一条蛇,一只手攥着象征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握着几条蛇,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在一座神庙前的石阶上,站立着一个代表太阳神的巨大人头石像,威武庄严,石像上雕有金星图案,令人惊讶。广场中心两座寺庙的墙上、门上雕刻着生动多姿的人像,面目可憎的魔鬼以及其他各种图案。庙下有一条地下通道将两座庙连在一起,两座神庙之间的地面上有一个用石块铺成的球场,面积有180多平方米。

科潘是玛雅象形文字形成最发达的地区,它的纪念碑和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符号书写最美、刻制最精、字数最多。在科潘遗址中,有一条六七十级的梯道,用2500多块加工过的方石砌成,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物,梯道建在山坡上,直通山顶的祭坛,宽10米,两侧各刻着一条花斑巨蟒,蟒尾在山丘顶部。梯道的每块方砖上都刻着象形文字,每个象形文字的四周均雕有花纹,梯道刻了2000多个象形文字符号,它是玛雅象形文字最长的铭刻,也是世界题铭学上少见的一种名贵文物,由此被称为“象形文字梯道。”

不仅如此,科潘的经济与政治实力仅次于蒂卡尔而远远超过其他城邦,在文化上则完全可以和蒂卡尔并肩而立,甚至还大有超越。有学者认为科潘的重要意义决不在蒂卡尔之下,它们如双峰并立,是玛雅文明两座最伟大的灯塔。从考古发掘的城市遗址看,科潘在规模上可能略逊于蒂卡尔,但美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805年以后,玛雅人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放弃科潘城北迁,科潘城随即变成一片废墟。

科潘遗址就在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一带。这里东临加勒比海,南濒浩瀚的太平洋,北接墨西哥湾,西面与中美洲大陆联为一体。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南部是盛产松树、橡树和龙舌兰的高原,中部是鸟兽出没、植物茂盛的热带雨林,北部是广阔的热带草原区。

玛雅文化

玛雅人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就开始定居,从而进入农业社会。他们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3-9世纪,乌希玛尔和奇钦·伊查是玛雅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在古代美洲大陆水平最高,发展最早,并创造了象形文字,所以玛雅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人”。玛雅文化的成就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远在前古典时期的奥尔梅克文明阶段,玛雅社会经济已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质,既有农业、渔业和狩猎,又有对外贸易活动等。近些年的考古研究发现,玛雅农民在古代并不只是从事刀耕火种式的农业,而是采用集约性更强的耕作方式。古代玛雅人在山区开挖了梯田,在低洼地带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渠,修造了大量的水中垫田和浮田。种植玉米、可可和其它农作物。中美地区一年分为两季,11月-5月为旱季,6月-10月为雨季,玉米的种类最多,有需要6-7个月成熟的大穗玉米(老妇玉米),也有3个月成熟的小穗玉米(女孩玉米),更有60天可收获的特别玉米(呜啼玉米)。此外玛雅地区的棉花、蕃茄、豆类、甘薯、可可、烟草等,后来都传播到全世界。玛雅人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

玛雅地区的精神文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公元1世纪,玛雅人已有了象形文字,它与埃及、中国的象形文字体系相似。1949年,在伯利兹的流英纳大牧场发现了一件璧形玉饰,带有前古典时期的玛雅文字。这件玉璧直径18厘米,是戴在头冠上的耳饰。从字符可以看出,所有的符号是按顺时针方向阅读的。从左方开始,依次有太阳神、黑暗神和守护神等图案。这件璧形玉饰上的图像据瓦萨学院John S Justeson和图兰大学的Will Norman解释是尤卡特克方言的专门符号。

天文学:玛雅人的天文学家算出了太阳历一年的时间为365.2420日,精确率远超过当时的世界水平。他们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5天禁忌日,共365天。每年度从冬至那天开始,第一个月叫亚什。玛雅的历法与农业季节联系相当紧,有“播种月”、“收割月”、“举火月”即烧荒地等。他们可以算出日蚀时间,知道月亮和行星运转的周期。他们测量出金星运转周期为584天,比现代科学测定的583.92天只多了1个小时65分钟。墨西哥东海岸委拉克路斯的华斯台克文化遗址,在太阳金字塔内有365个神像,代表一年的365天,每个神像都有一个壁龛。

当我们的祖先还仅仅满足于记录天文资料并用来进行占卜的时候,玛雅人已经开始认真观测、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了;当古希腊人还只能借助于美丽的神话传说描述天空和星体的时候,古玛雅人的天文学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水平了。

古代玛雅人的天文观测台修建得相当普遍,也相当科学。在中美洲的丛林中发现的古代玛雅人遗留下来的著名的“奇钦·伊查”天文观测台,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古玛雅天文观测台。这座雄伟的观测台是一座圆顶建筑,位于两层高大的台基之上。观测台的内部构造十分精巧,建筑工艺也十分高超。观测台内建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从上层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的对角线望出去,恰好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景观;从南面的窗口对角线望出去,正是地球南极所在的方向。

玛雅人认为文字是由“日眼大神”创造的,因此,文字被祭司所垄断,他们用头发制成小毛笔,用无花果树皮做纸,记录下玛雅神话、传说、礼仪、历法、编年史、祈祷文字以及叙事诗和戏剧等内容。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这些宝贵的玛雅文字基本上都被当做“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现只留存3部玛雅文抄本。

一部是关于天文学方面的,成书于公元11世纪;另外两部关于占卜、祭祀和预言的作品,写于公元15世纪。这些抄本现在分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和巴黎图书馆,迄今尚未完全译读出来,在古城废墟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石碑文,他们多刻在城墙、宫殿、庙宇墙上。

玛雅文字的语言和词汇都相当丰富,大约有词汇3000多个,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了。古代的玛雅人就使用这种象形文字记载他们的历史、科学、神话和生活习俗。由于文字的发明,古代玛雅的科学文化取得了空前的进步,玛雅人的天文学和数学都曾达到过世界最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