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3261400000014

第14章 帝国的荣光——古罗马文明(2)

第二天,斯巴达克带领队伍直奔罗马。统治者大为恐慌,元老院立即任命大奴隶主克拉苏为独裁官,募集大军,全力镇压起义军。斯巴达克虽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前方的抵抗太顽固,所以部队一直无法靠近罗马。斯巴达克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决定率队伍北上。公元前71年秋天,斯巴达克指挥的起义军和克拉苏统率的政府军相遇,双方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斗。几天几夜的奋战后,起义军遭到惨败,斯巴达克壮烈牺牲。几万名起义军当中,除了活着的近6000名士兵被克拉苏钉死在通往罗马城的柱子上外,其余的在这次战斗中都献出了生命。

斯巴达克起义以起义军失败而宣告结束。

战神恺撒

恺撒出身于罗马古老而著名的尤利乌斯家庭,父亲曾任行政长官,在他15岁时去世。恺撒少年时期就渴望取得最高权力。一次,他和几个朋友经过一个贫穷的小村,有人开玩笑说:“难道在这个小角落里会有人想争居首位吗﹖”恺撒听了认真地说:“我宁可在这里当老大,也不愿在罗马当老二”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师从于古罗马演说家毛路,到过罗得斯岛,学习修辞学和演说术。

18岁时他娶了著名的民主派人物秦纳的女儿科尔涅利娅为妻。

公元前77年,恺撒又回到罗马,对曾任马其顿总督的格涅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多拉伯拉提出控告,指责他贪赃枉法。虽然多拉伯拉被宣告无罪,但恺撒却因此而得到巨大名声。

公元前73年,他在军队中担任参将的职务。公元前68年他任财务官。公元前65年,恺撒出任市政官。他为了笼络人心,慷慨捐资,以至于不仅耗尽了自己的财产,还欠下了大笔债务。

在西班牙任职期间,恺撒征服了一些部落,扩大了罗马人统治的地域。不仅他自己发了财,还使他的部下也发了财。因此,士兵们对他更加拥戴,宣布他为“英白拉多”。同时,他在元老院、骑士和罗马平民中也得到了众多的支持。

公元前60年,他载誉回到罗马。当他到达罗马时,正逢选举下一年度的执政官。他立即投身于竞选之中。

由于他雄辩的口才、改革派的形象、慷慨大度的品德以及在西班牙等地的战功,在平民和一部分上层人士中间很快赢得了威望。但他心里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要保证竞选成功,必须取得两位在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的支持。因此,他首先争取到了庞培,继而调解了庞培和克拉苏之间的不和。

公元前60年的夏天,罗马三位有巨大影响的政治家之间达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协议。近代学者称这一协议为“前三头同盟”。这是庞培、克拉苏和恺撒三人暂时结成的同盟,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掌权,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元老院相抗衡。

公元前59年,由于庞培和克拉苏的支持,恺撒当选为执政官。他一上任立即提出了几项提案:一是批准庞培在东方的所有决定;二是规定分给2万名公民以土地,其中首先是庞培的老兵,其次是有3个以上子女的贫苦公民,并设立由庞培和克拉苏领导的20人委员会负责执行这项法律;三是把在亚细亚的包税金额减少1/3,这有利于以克拉苏为代表的骑士阶层中的一批包税商;四是新的反勒索法,加强了对在行省滥行勒索的官员的惩罚,进一步明确了行省总督的职权。

根据恺撒的命令,在罗马开始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决议,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官方报纸。他企图通过这种文件影响社会舆论。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三头同盟”的内部矛盾终于显露出来。公元前49年1月1日的元老院会议上,敌视恺撒的势力在庞培的支持下占了上风,决定要恺撒立即卸任,并且指定了接替他的人。恺撒的亲信、保民官安东尼和克文杜斯·卡西乌斯对这一决定行使了否决权,但是贵族派元老对他们的意见不予理睬,并对他们加以侮辱。1月7日,他们化装成奴隶逃到恺撒所在的山南高卢,向恺撒报告罗马城内的情况。元老院宣布了紧急状态,并且授权庞培在意大利招募军队。

此时,恺撒的军队绝大部分驻在山北高卢,身边只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他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于公元前49年1月10日,即他在高卢的总督任满日,率领身边仅有的军队越过了意大利和高卢诸行省之间的界河卢比孔,充分利用了庞培的动作迟缓,没有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突进。庞培与元老院联合,劝说恺撒解散军队回国,被恺撒拒绝。

庞培于1月28日率领一批元老和两名执政官逃离罗马,前往希腊。恺撒兵不血刃,占领了罗马。

恺撒夺得罗马政权后,对政敌实行宽大怀柔的政策,赢得了一部分元老贵族和骑士的好感。这年秋天,他出兵西班牙,经过40天的战斗,终于迫使庞培的两员部将的军队投降,巩固了自己的后方。

公元前48年6月,凯撒与庞培又大战于法萨罗,庞培战败,逃到埃及,被国王派人杀害。恺撒借口追击庞培,进兵埃及,把依附于他但当时被逐出埃及的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扶上台。

接着,他又转战小亚细亚,在北非和西班牙击溃了同庞培结盟的本都国王法尔纳凯撒。公元前46年,恺撒平定了非洲支持庞培的势力,次年又镇压了庞培的两个儿子在西班牙的反抗。

恺撒回师罗马,受到空前隆重的欢迎。他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狄克维多,还拥有众多的其他头衔,享有保民官、监察官大权,并冠以“大元帅”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当时,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形式上虽然保存,但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在恺撒独裁统治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恺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而布鲁图是恺撒的主要政敌庞培的部下,现在被恺撒宽恕,并继续信任和重用。

有些人看出,恺撒的权力愈来愈大,总有一天会戴上皇冠的。因此,他们组织了阴谋集团,决心除掉他。这些阴谋者当中,有一个就是那位受到恺撒信任的布鲁图。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虽然他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恰巧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骑兵长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凶手们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的时候,和他们所预料的欢呼场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满怀疑目光的人群。

屋大维与安东尼的权力之争

古代罗马有一位千古一帝的大帝,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名誉称号。奥古斯都的原名是盖乌斯·屋大维。盖乌斯是名,屋大维是姓。

公元前63年9月23日屋大维生于一个罗马骑士家庭。骑士是罗马平民中较富裕的阶层,不是贵族,多从事工商业。屋大维的祖父是磨坊主,做过货币兑换商,也当过地方官吏。他父亲是个小城镇的高利贷者,很有钱,是元老院元老。

屋大维的母亲叫阿提娅,是恺撒的姐姐优利娅的女儿。恺撒家族据说是爱神阿芙洛狄特之子埃涅阿斯的后裔,家系十分显赫。恺撒是屋大维的外舅祖父,很疼爱屋大维。后来,恺撒收他为养子。

屋大维身材矮小,自小就体弱多病,面容苍白。但双目有神,脸部表情既平静而又温和,却不乏帝王的威严。屋大维4岁时,他的生父就去世了。

他的母亲改嫁给马尔库斯·腓力普斯。屋大维也就随母到继父家,由继父抚养。继父很喜欢他,让他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屋大维15岁时由于恺撒的关照,被选入大祭司团,大祭司团只有16名成员,是罗马国家宗教的重要教职,对于还是孩子的屋大维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荣誉,也是他步入罗马社会的一个良好开端。

这以后,屋大维就经常陪伴在恺撒左右。恺撒的各种仪式有屋大维在场,恺撒看戏也有屋大维陪同。恺撒的凯旋式上,屋大维和恺撒同乘一辆战车。屋大维与恺撒的亲密关系,尽人皆知。为了培养屋大维的军事才干,恺撒让他担任自己的骑兵长官,并在公元前45年秋,把他送到伊利里亚的阿波罗尼亚去学习军事。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贵族共和派阴谋刺死。屋大维的母亲阿提娅立即写了一封短信给正在阿波罗尼亚学习的屋大维。屋大维这时只有18岁,知道这一消息后,悲愤交加,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不仅因为恺撒对他关怀备至;而且因为恺撒生前已决定把他收为养子。养子的地位是很高的,一般地说,是法定的继承人。这样一位亲人遭人刺杀,对屋大维的打击太大了。他决心去罗马为恺撒报仇。

当屋大维从国外赶回罗马时,当时执政的安东尼以蔑视的态度对待屋大维,并傲慢地说:“年轻人,除了恺撒的名字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钱,已经没有。难道你还想得到恺撒的政权吗﹖”屋大维转身离开,他想:和安东尼将有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要想取胜,先得谨慎从事,摸清情况,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屋大维找到恺撒的一些老部下秘密商议,决定带少数人悄悄地从希腊渡海回意大利。他没有直奔罗马,而在离布隆迪西不远的小镇卢比伊上岸。他在这里住了7天,收集有关情报,密切注意罗马形势的发展。

这时,从罗马传来的消息中,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恺撒的遗嘱指定屋大维为继承人,谋杀恺撒的共和贵族派人士在罗马已经失去民心。但令人不安的是恺撒的部将、执政官安东尼已掌握罗马局势,并以恺撒的继承人自居,有取代屋大维作为恺撒继承人的意图。

罗马的平民对恺撒一直抱有好感。元老院迫于罗马平民的压力,在恺撒被刺杀后,不敢宣布恺撒为暴君,也不敢没收他的财产和废除他的一切法令,只是宣布大赦杀死恺撒的凶手。

安东尼当时是恺撒的副手,是当年的执政官。恺撒遇刺时,他幸免于难。他在主持恺撒的葬礼上,向群众公布了恺撒的遗嘱,遗嘱除指定屋大维为继承人,授与他恺撒称号和遗产的3/4外,还有将他在罗马台伯河对岸的私人花园赠给罗马人民,并分给每个罗马公民75块银币,甚至还有把刺杀他的元凶布鲁图列为第二继承人的内容。

罗马的民众感激恺撒的慷慨,憎恨布鲁图的忘恩负义,群情激愤。安东尼乘机用恺撒的功绩和他对罗马人民的关照来激发群众对恺撒的感激怀念,又用恺撒的被刺了23个洞孔的血衣来煽动人们对凶手的仇恨。在安东尼的鼓动下,群众发出了怒吼:“为恺撒报仇!”愤怒的群众冲向元老院,冲向那些参与刺杀恺撒者的家庭,吓得他们东躲西藏,纷纷逃出罗马。安东尼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同时,为了笼络人心,壮大自己的力量,安东尼又宣布赦免一批谋杀恺撒的阴谋分子,俨然以恺撒继承人的身份行事。

屋大维搞清了罗马的局势和安东尼的所作所为后,认为是去罗马和安东尼较量和维护自己的恺撒养子和继承人地位的时候了。于是下定决心,立即行动。

他的母亲阿提娅得知消息后苦苦相劝,阻止他去罗马冒险。因为安东尼既是执政官,又是手握重兵的统帅。此时的屋大维既无兵又无权,怎能和安东尼抗衡。

但年轻气盛的屋大维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对他母亲说:“我有长矛和盾牌,那就是义父恺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