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远舞曲
32611400000034

第34章 科研 or 赚钱?

刘希鹏是于羽的师弟,于羽没想到他会找上门来,很是惊讶。希鹏很不好意思的回应说:“我是碰见姜洁师姐才知道您回国的消息。”于羽微笑回应:“最近是否一切都好?”

刘希鹏连忙换了一幅苦涩表情:“师姐,我真是后悔死了?”于羽好奇:“为啥?”

“以前考进北大,而且执意从光华转系来到历史学院,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喜欢。”

“难不成现在不喜欢呢?”

刘希鹏苦笑:“现在才明白,喜欢也不能当饭吃。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像我们这种没背景没靠山的更难,我去年海投了上百家单位,结果只有两家接收,工资待遇还很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父母亲还指望把我培养出来就可以靠着金山银山了,事实上我连自己都不一定能养得起,更别提现在北京生活成本这么高,房价是年收入的多少倍。不过好歹能够落户,这或许就是进北大的唯一好处了。”

于羽不知道如何劝刘希鹏,别说当年就是现在自己不也还是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所谓的北大毕业生不过是块沽名钓誉的招牌而已。

想了半天,于羽只吐出一句话来:“怎么办呢?为了生活,慢慢来吧。”

刘希鹏仍然是沉浸在自己的苦恼里:“师姐,我就不明白了,我寒窗苦读二十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可是临毕业了,要找工作还不如那些平时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好,还有我表弟,花钱读的大专,只是因为家里有人,直接进的国企,年薪十几万不说,还轻松自在。我妈妈天天在家念叨,说我只是名誉好听,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培养我这么多年,家里一点好处都没得,早知如此,还不如进个一般学校,毕业后找找人面子上也过得去。师姐,是不是人比人气死人。”

于羽心想如果你知道有珠珠那样的例子出现,还不更要气的气窍出血。不过世界就是如此,又能有什么办法了,每个人走的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还不劳而获轻而易举继承了亿万家产或者是没事跑去买彩票,中了个几亿奖金的,在这些人这些例子面前,所谓的奋斗拼搏口号是不是真让人沮丧,难不成那些没成功的人就一定没有马云、李彦宏厉害?未必,成功是需要很多因素累积而成的,不是一定努力你就能成仁。所以,即使一个人自幼学习优秀,品德出众,毕业于名校,见多识广,可是成为一个普通甚至平凡的人的机率还是大大存在的。抱着这样的平常心,或许能够好过些吧。

于羽没把这些道理说给刘希鹏听,因为她知道希鹏肯定能懂,只是一时的失意和挫折打的他措不及防,他需要一个倾诉对象。

刘希鹏叹了口气说:“师姐,我现在才发现,什么终身致力于学术、什么甘于清贫投身科学全是假的,我现在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谁有钱有权才是老大。师姐,我准备跨专业考博士。我打算去读金融,他们光华的一出来年薪就是好几十万,有了工作经验后更是了得。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我父母的建议,读了这个没有前途的专业,真是该死。”

于羽默不作声,希鹏以为师姐会将自己给臭骂一顿,责怪自己已经被世俗的污垢所沾染,谁知道于羽竟然说了让他吃惊的一段话,于羽说:“你的想法很正确,我大力支持。你肯定知道诺贝尔吧,他很有钱。你也知道米开朗其罗吧,他也很有钱。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科学和社会研究终究成就不了气候,让科学家和学者就应该甘于贫穷,这是一种谬论,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不能得到自己所学所研究的成果的馈赠,而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何谈造福社会和国家。所以我极力支持你的决定,如果你向往赚钱,那就勇敢大胆的去赚,只是要有底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觉得知识分子就不应该有钱,你拥有丰富的知识,然后靠着这些知识比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一件事情,加油!”

刘希鹏显然没想到一向对钱财不甚在意的于羽会说出这样一番激励他大胆致富的言论。而于羽却料到了刘希鹏之所以来找她其实还是因为心中多少对这么多年所学专业的难以割舍,他是真的喜欢考古,而且很有天赋,但是在生活和现实面前,这种一意孤行渐渐成为一种奢望,所以他在拼命挣扎,而显然刘希鹏也同其他人谈过有此想法,当然大多数人也会劝他:“你都辛苦这么多年了干嘛放弃。”或者是:“太可惜了,人生在世,最难的是实现梦想,你要抵抗住外界的压力,坚持做自己。”这种无关痛痒的言论当然可以随便说说,因为他们不用承担坚持这一梦想所付出的代价。刘希鹏的家境于羽还是清楚的,父母亲皆是市场里每天起早摸黑卖豆的小商贩,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妹妹。家庭负担可想而知,而刘希鹏即使在北京留下来还要考虑买房结婚生子的种种成本,正如刘母所言,要不是北大毕业的找一个一般工作也就凑合,毕竟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有几个能活的真正轻松。可是正是因为你是名校出来的,各种要求也不一样了。

前几年不还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吗?于羽记得于灏看了这篇报道笑的够呛,于灏说:“哪个大学没有毕业出来卖猪肉的呀?就你们北大的出了一个,还上了头条。”于羽一想,确实,全国几千所高校,难不成就没出过成为屠夫的学生?你要是说现在工作不好找,就业形势紧张,人家肯定会吐槽,你北大出来的都这样,还让我们这些普通院校出来的活不活?可见没办法,高标准必然伴随着严要求。不过最近看新闻,于羽才知道,昔日的“屠夫”校友现在可成了猪肉养殖销售集团的老总,年收入过亿。想当初,必然有许多人对此冷嘲热讽,甚至不惜落井下石,时过境迁,当昔日落魄的对象成为众人瞩目的成功人士的时候,他那不堪回首的过往早已经成为了传奇,这就是现实的世界。

在于羽看来,刘希鹏的选择无可厚非,赚足了钱回头看,如果发现自己仍不忘初心,这时候就游刃有余的多了,说不定做出的成就也会更大,那种脱离现实基础的光荣,于羽认为与其如此,宁愿不要。刘希鹏显然理解了于羽的用意,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路该何去何从,其实在于羽看来,他早已下定决心,只不过还心存一丝希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