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远舞曲
32611400000022

第22章 异国口音和吃喝难题

于羽最近感到自己的英语口音在不断的进行着本土化改造。当地人的英语发音非常奇怪,刚来的时候,于羽惊讶地发现,当地人说什么她根本都听不懂。有次去餐馆吃饭,有个侍者拿了本菜单递给她并叽里呱啦说了一大段,半天半,于羽才反应过来:原来他说的是英语。

于羽跑回去对周琦说:“完了完了,看样子我的英语水平还是弱爆了,连出去点个餐都成问题。”?谁知道,周琦更加郁闷:“别说英语了,我发现我中文的水准都直线下降。我新认识个朋友,人家对我说你好大只。我就不明白这是个啥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说我胖。胖就胖呗,还好大只,我又不是狗熊。”

于羽感觉自己遇到了知音,连忙应到:“对对对,我出去买豆浆,人家问我了句:冷温烧?我还以为这是个啥品牌了,后来才知道,她是问我要冷的,温的,还是热的。你说这好端端的三个词不能一个一个的说吗?真是炸聋了我玉石镶边的金丝人耳!”

周琦摇摇头说:“这还是小意思,最可怕的是他们喜欢把各种语言叠加到一起说,我听同事说,这里的英语语法来自于英语、潮汕话、泰米尔语、福建话、广州话、普通话以及马来语。其实经过本土化改造的语言就是英文词汇加上混合语法,再以中文为主体的语气和语调说出来的语言。”

于羽惊叹道:“乖乖,这真是门神奇的语言。我本来以为Chinglish已经够了不起的啦,没想到这里还有个更高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goodgoodstudy,daydayup。”

说到这里,周琦突然坏笑一声,然后对于羽说:“我考你一道题目哈,以下英文代表一件物品,请翻译。”

于羽一愣:“什么?”

周琦说:“memoresayandmemorecool。”

于羽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周琦不屑的说:“你这个北大的高材生连这个都猜不出来呀,简直笨死了。”

于羽佯装生气,嘴里却忍不住的继续问道:“这是啥呀?”

周琦笑着说:“老婆,这就是上海话音中棉毛衫和棉毛裤的英文版呀,你再仔细读一遍。”

于羽又轻声读了一次,果然是棉毛衫、棉毛裤。两人忍不住一番哄笑。

笑归笑,于羽却认真地思考起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对于一个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于羽家有个表妹,小姑娘去年大学毕业选择到韩国留学,于羽经常会和她通话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她都说和在中国没两样。问她在韩国有没有什么新见闻,新收获她也很回答的含含糊糊。后来,于羽才知道,小姑娘出国前韩文水平就很一般,到了韩国以后,因为语言一直无法过关,内心中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所以她除了上课以外,她的生活范围和圈子都仅仅局限于与她一起过去的中国同学,而和韩国同学以及老师私下里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所以面对于羽的问题她根本无言以对。对于表妹的这种情况,于羽觉得很可惜,本身留学就是一种经历式的学习,不仅学习课堂知识,更要深入到当地,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而这些对于这些东西的了解和掌握就会在无形中扩大一个人的视野,否则要花那么钱留学干嘛,那不如就待在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钻研好了。而这一切对于新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的完CD需要凭借最基本的语言工具。

其实大家准备留学,第一道需要过得关卡便是语言,去英美留学得学好英语,去法国要学习法语,去德国要学德语,去日本要学日语。这仅仅指的是学习,而生活在当地,对语言的要求更是升高了一级,不仅要会说会写,更要符合当地人的习惯用法。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俚语,比如英语中的像“kickass”,字面意思是踢屁股,可是老美也会用在口语中表明一个人很厉害。

周琦对此觉得无法理解:“踢屁股和厉害怎么能联系到一起呢?莫非是把那人的屁股踢开了花?”于羽听后哈哈大笑,然后放下手中正在揉搓的面团,猛地抬腿朝着周琦又胖又圆的屁股踢去,一边踢还一边大声叫着:“hahaha,Ikickedyourass。”周琦假装疼的摸着自己被踢得红肿的屁股直叫唤,于羽还添油加醋地取笑到:“这下是不是开了花?”周琦委屈的像个受伤的小孩,躲在一边撅着嘴巴不出声,于羽看到这个情景,知道周琦是故意的,却更觉得好笑,于是连忙跑过去对着自己的老公又哄又摸又抱,果然在于羽的温柔攻势下,周琦很快就卸下了伪装,再也顾不得被踢痛的屁股,一把拉住于羽深深的吻了下去。于羽的脸被周琦没有剃干净的胡渣子扎的生疼,于是她挣扎着推开了周琦。周琦也不恼,用手轻轻的抚摸着于羽的秀发,一边摸还一边深情的说:“我老婆真厉害,不但长得美学问深,身手还特别矫健。本人真是三生有幸,命中带福,何德何能娶到如此貌美如花力气大的老婆,哈哈哈。”

于羽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正要说话,这个时候于羽的手机响了,于羽拿起来一看,原来是同事在安排这个周末聚餐的事情。于羽正在想着:“不会又要去吃马来餐吧。”果不其然,同事芬姐告诉于羽大部分人的选择是马来餐厅,没办法,于羽只好随大溜,点头同意。

周琦不解的说:“你们这些人也真是奇怪,几个中国人,几个当地人再加上两个从欧美回来的华裔,不去吃中餐或者是去吃个西餐厅,偏偏每次聚会都往马来餐厅跑,这是为什么呢?图便宜吗?”

于羽无奈的回应到:“便宜个啥,人均也要摊到40多块了(约合人民币200元左右),还不如去吃中餐来的实在,关键是每次去那里吃完后就感觉和没吃东西一样,根本没有获取美食的满足感。”

周琦说:“说你不挑食吧,其实你是最挑食的。看来只有去吃中餐看来是最符合你口味的。”

于羽赞同到:“可不是吗?中餐多好吃,选择又多,能吃辣的去吃川菜湘菜,不能吃辣的去吃粤菜或者本帮菜。要不分餐要不火锅,想吃什么吃什么。话说回来,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就习惯了中国菜的胃来说,外国菜吃个一两顿尝个鲜那绝对没问题,可是天天要吃那个,那是要出人命的。”

周琦道:“所以看到国内的新闻报道上说那些在国外奢侈品店门前吃泡面的大妈没素质的时候,我就想写这个文章的小编肯定是没出过国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能够在国外旅游的时候吃一碗用开水泡熟的红烧牛肉泡面,那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

于羽却说:“我倒不赞成在出门旅游的时候还去依照原有的生活路径前行,食物的选择自然也是。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跳出来去一个全新的环境来感受世界,既然是全新的,那么也需要入乡随俗,去多多尝试当地的美食,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感触到和原有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周琦却对于羽的观点不置可否:“那么按照你的逻辑,作为一个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人岂不要更加入乡随俗,全盘接受当地的饮食文化,因为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当地?”

于羽一听,心想:完了,这下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她翘着嘴巴说:“其它我不管,该怎么入乡怎么随俗就怎么去做,可是吃这件大事是需要胃做主的,我可是管不了它。”

周琦不由的伸出手来捏了捏于羽翘着的嘴巴,笑嘻嘻的打趣到:“说到底,你就是个吃货。一提到吃,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了。”

于羽不服气的反驳到:你还好意思说,是谁每个周末不是研究买什么菜回来怎样做着好吃,就是打开电脑查阅哪个餐厅的菜式好性价比高。”周琦哈哈大笑,然后拉着于羽的手模仿《吉祥三宝》的调子唱到:“我们就是吃货的一家……..”

于羽认为:“人生在世,忙来忙去还不是为了一张嘴。”于灏极其赞同姐姐的这个观念,他曾经摇头晃脑的说过:“人最大的乐趣在于吃喝玩乐,你看吃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吃的乐趣对于生命的意义有多大。”

于羽对周琦说:“我发现在这里最好赚钱的生意就是开饭店了。你看看那些餐馆,无论大小,一到饭点,哪个门前不是排起了长长的队。”

周琦却说:“何止是这里,国内还不是一样,你看马斯洛需求理论,第一层次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吃不就是最基础的生理要求嘛。”

于羽心想,我才和你不一样了,你的吃是生理需要,而我的吃却包含着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啜一口绿茶尝一块酥饼,无论是鱼香肉丝还是宫保鸡丁,吃在嘴里,存储在胃中,那种熟悉的味道激发出来的情绪让人感觉踏实,即使离家千万里也不会产生那种孤寂无望的漂泊感,所以每次离家父母叮嘱最多的就是穿暖吃好,似乎连接自己和故土过往的除了血脉便是饮食。

这些话于羽没有告诉周琦,因为说出口总让人感觉有点矫情,于羽知道自己还是想家了,相比起加拿大,S国离中国并不算远,可是无论如何,于羽都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身在异国他乡的隔阂感。

周琦安慰于羽:“比起老一代移民,我们算是幸福的多了,至少能经常回去看看。你就算在国内又怎么,还不是一年回去一次嘛。”

于羽也不做声,脑子乱乱的,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