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中产生的。父母如果善于启发诱导,孩子就能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思考应用最多的符号是语言文字。孩子们的思考,就是应用文字符号的逻辑来处理所接触事物的过程。
例如说,当你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观赏一朵花,你指着花说那是“一朵花”,这时“一朵花”的语词与花的形象发生联结,如果重复说几次,孩子听到“一朵花”这个声音,脑子里就会浮现一朵花的影像。这就是记忆,是孩子们赖以不断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运作。
很多人对小孩子的教导,往往停留在这个记忆的阶段,未做深一层次的启发与指导。比如一朵花的性质很多,包括形状、颜色、香味等等,如果不从分辨与归纳中教孩子思考,他的学习活动就没有机会从记忆提升到对事物的分辨、整理与分析。
人本来就有思考的潜能。就是父母亲不教孩子思考和处理所接触的事物,他也能从记忆、认识、分辨和整理中自行学会思考。但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如果一切由他自己去尝试摸索,他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很可能会落后。
通过对日常生活事物的分辨、归纳和整理分析,孩子的思考能力开始进步,处理资料的方式和过程愈来愈精细熟练,愈来愈合逻辑。这就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很多孩子在学校里的功课不及别人,不是由于天赋不如别人,而是思考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导。
作为父母亲要多让孩子谈话,把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法则说得清清楚楚,遇到孩子表达不清楚时,要及时补救。另一方面,要找一些通俗有趣的故事和童话,多念给孩子听,并讨论其中的情节。孩子们的脑子像是一部录音录像机,你若注意教他语言和思考,让他聆听好的作品故事,讨论故事的情节,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一定有惊人的进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甘尼从研究中发现,孩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从“分辨”中开始演化而来。比如孩子从分辨狗和猫的不同,而获得两种动物的大略具体观念,进而对两种动物加以界定,而形成定义观念。再由猫和狗的习性中的差异理出一些原则,进而演绎成饲养猫和狗两种宠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