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3260100000068

第68章 习惯67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事实上,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如果面对难题不知从何下手,就肯定无法给出正确答案。而如果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等于是迈出了解题的第一步,只要继续往下走,就有机会把题目做对。

在1994年江苏省中等农业学校招生考试中,作文题目是这样的:“1992年,中日两国草原探险夏令营中,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家长走了,只给孩子留下鼓励,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的路段将孩子拉上小车;日本人说,中国的下一代不是他们的对手。夏令营成了两国下一代人的一次较量。”

这样的作文题说了这么多的话,而真正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不大。作文的走向都已经在题目中预先设计好了,无非是说,中国的家长忽视了对下一代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输在日本人手上……

只有一个学生对这篇作文题的比较方式产生疑问。他认为日本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和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都不能代表全部。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往往是一些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城里孩子,如何能代表中国全部呢?该同学的答案超出预先设计好的走向,命运可想而知。

孩子病了是否该回大本营睡觉?倒有这样一件真事:某个学生是全县统考第一名。有一次,学校组织马拉松长跑,恰好这时,他患了病毒性感冒。班主任要他带病坚持参加比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全校学生树一个榜样。就这样,他坚持跑完全程。可是5天后,这个品学兼优的同学就离开了人世。

像这样有漏洞的题目,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因为语文有很大的模糊性,所谓标准化的试题其实并不标准。比如按标准化电脑评分:答案是惟妙惟肖,就不许答栩栩如生。令人遗憾的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却总是在成绩上受到惩罚,别的孩子看到了,就更加不敢有丝毫出格的想法。结果,只能培养出一批墨守成规的孩子。

孩子们都是在日常学习中被培养造就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并不严谨的题目,如果提出了其中的问题,就不能得分。然而,高考的题目质量更高,更需要孩子积极地思考。如果以考大学作为学习的目的,孩子就必须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正因为大多数孩子不善于积极思考问题,因此,谁的思维更活跃、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谁在高考中就更有优势。

为了拉开分数差距,高考出题往往都有相当的难度。既然知识点就那么多,出题不能超纲、超出所学范围,那么难点就只能在于,要在看似容易的地方设置障碍,你以为很容易,结果一做就错。可以说,在大多数学生面前,高考中的难题都是陌生的,需要独立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才能找到答案。此外,当一个孩子善于发现问题,不仅能靠难题拉分,在容易的题目上,思维也会更加敏捷,答题速度会更快,准确率会更高。

每个孩子都在题海中挣扎,学习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实际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随机性,很多情况下取决于临场发挥的状态和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在这条路上和别的孩子展开竞争,对于有些学习方法不佳的孩子而言成功的希望比较渺茫。既然如此,还不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面对新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多问孩子为什么

在学习上要多问孩子“为什么”,引导孩子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因后果,同时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更能够发现问题。

2.在家中设立发现奖

可以在家中设立发现奖,当孩子从教材上、辅导书上或试卷上发现值得疑问的地方,就给予奖励。这能鼓励孩子多思考,并为自己的发现高兴。当他遇到想不通的时候,就会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

3.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

当孩子向父母提问,不管问题有多幼稚,都不可以粗暴地批评或者冷嘲热讽。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长。

4.鼓励孩子多提问

当孩子提问,父母要立即给予鼓励,夸奖他肯动脑筋。这样,随着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多,他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全面,在考试中,也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5.陪孩子一起找问题

对于孩子比较薄弱的科目,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寻找其中的问题,留给孩子去找答案。当孩子能找到那些答案的时候,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养成善于找问题的习惯。

6.在家里开展问题大赛

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能找到更多的问题。通过这种游戏的形式,能够让孩子对找问题的过程充满兴趣,并渐渐养成习惯,这样对知识也就不会满足于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