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明星黑洞
32594200000134

第134章 狂欢 4

抛球?

看见几个绿色的圆球在空中飞舞,吕岩乐了。

不想在这里看见这个熟悉的杂技表演项目。

其实抛球是吕岩在前世大中国的称呼,在大明这里叫飞丸。

来到大明之后,爱看书的吕岩还真看过一些关于民间百戏的资料。

飞丸是中国古代杂技的传统项目之一。这一点在《列子》、《庄子》上均有记载。

顾名思义,飞丸者;人在地上扔,球在天上飞的杂技表演。

但是这项从战国开始就已经流行的杂技无论是在大中国还是在大明都开始颓废,在各大表演节目上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

吕岩小时候有段时间非常喜爱看一个关于杂技表演的节目,叫做《百戏人生》。

每天一到放学,吕岩就会跑到电视机前收看这个节目。吃晚饭也不忘捧个碗坐在电视机前。

其中关于抛球的节目让吕岩记忆深刻。

可惜后来,关于表演抛球的节目在电视台上很少见到。

原因就一个,抛球太难。它太难表演好!

抛球的难不在于它有多复杂,也不在于它的高难度,而是简单。只是一个人拿着球抛着玩能不简单。

因为简单,所以难。现在的人在这项传统绝技上是很难玩出新意,玩出花。

像是一人飞三球、五球、七球。这些表演初看之时你会很佩服表演者的眼明手快。

越来越多的球在空中旋转飞舞,一双手在下面不断的抛起,收住。“这人太厉害了啊。”

但是看多了,也就那样。

除了扔球还能看啥?你能扔一百个吗?

“扔球,我也会。”一些看多了表演的观众心里会有这个想法,“这个不难嘛。”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自学成才的抛球高手。通过自己的锻炼扔三个球、扔五个。

吕岩小时候就有过拿乒乓球在空中扔着玩的历史。

两个、三个乒乓球,他也能玩的凑合,可以看。

这一小手绝活也让他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出了小小的风头。

因为没有花样、刺激感,抛球经历一段时间的风靡后消失在大中国的主流杂技视野中。

这一情况在大明也是差不多,甚至更惨。

大明七百年,国统不曾断绝,文化继承发展。关于民间百戏的娱乐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有传承、有文化、有底蕴,节目精彩的百戏数不胜数。在这次狂欢节上随处可见的杂技表演着就是力证之一。

所以,简单、又渐渐缺乏心创新的飞丸,亦在大明陷入低谷。

不想,这项被大明人渐渐冷落、消沉的杂技却在海外红火。

西汉时,在丝绸之路不仅给西方人带去了丝绸和瓷器,飞丸这一项杂技也进入了西方人的娱乐生活中。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欧罗巴,在美利坚,如果一个马戏团里没有一两个会玩飞丸的,那这都不是一个合格的马戏团。

这些马戏团,在传统的飞丸项目上进行改进。

比如打扮成小丑的模样,或是骑在独轮车上,或是口中不时的说着笑话的同时表演着飞丸。

还有一些表演者走上了加难度的道路上。你不是说飞丸简单吗?

好,那么你看看这样还简单吗?

口中吐火演飞丸、

十二飞丸大循环、

双手缚绳,咫尺之间演飞丸。

这些还简单吗?

增加难度的飞丸表演重新在海外焕发了生机。

小叶子现在惊呼的飞丸表演就包括两种模式。

小叶子现在看的飞丸表演就是由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人表演的。

不得不说,这些脸上涂上油彩扮成小丑的杂技表演着真的很有本事。虽然他们的大明话说的并不流畅,还有很重的粤语口音。但是他们把周围的小孩子逗得哈哈大笑。

另一边时不时嘴里喷着火的飞丸表演着更是让孩子们惊呼。睁大了眼睛,看的一跳一跳的。

当然他们摆放在地方上的高礼帽里面装满了钱币。

······

开心的事情做的时候总是不觉得累。

这不,小叶子再一次在前面欢快的跑动着,三步一回头,时不时的银铃般的笑声中传出“爸爸快来抓我啊~爸爸快追啊~”的叫声。

“爸爸快来,爸爸。哇~”

小叶子又在前面一惊一乍的,不用想,她肯定是又看到了让她感觉神奇的表演了。

吕岩想,小叶子这头几年发出的惊呼声应该没有这两天多。

她也不怕嗓子受不了。也不知道小孩子哪来的这么大的精力。

前方,果然有一大堆人围着。

看这地方,想必就是,六必看之一,”。

六必看,是由众多电视台选出来的一些精彩节目。有的是神秘,有的是难度高,有的是人气广,还有的是难得。

它们分别是道士学院于今日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九宫八卦登天喽”;

宋南之地千年传承的位于万福楼前表演的“兰子高跷团”。

将被邀请于明日晚会表演,由龙门团带来的“鲤鱼跃龙门”。

······

以及位于此地由南北舞狮代表团带来的“五方狮子”。

这九宫八卦登天楼,吕岩和众人今日有缘相见。

五方狮子就在眼前,龙门团明日表演。

其他的三种绝技两种在燕京其他城区,路途太远想是无法观看,甚为遗憾。

这来自宋南的“兰子高跷团”,吕岩先前已经和朋友们一起看过,刚从那里回来。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

从天安门那里过来,累到没有感受许多,肚子里到是真的饿了。

一晃眼中午快到了。

正好这万福楼就在眼前,吕岩和陈悦等人相商决定在这里解决一下五脏庙的问题。

而且按照新闻的提示,这六必看其中的“兰子高跷团”应该是走到了万福楼前。正好,肚子和眼睛两不误。

“兰子高跷”和万福楼等商家有商业合约,每一次的双十狂欢节他们必定会经过万福楼,在此楼前表演节目。

所以这“兰子高跷”也是最容易观看到的六必看。

进了万福楼,楼下大厅早已坐满了人。

在吕岩出示了一张会员卡之后,就被店小二打扮的服务员迎上了二楼。

四个小菜,三叠糕点,一壶茶。

众人慢慢的填着肚子。

然后等待着外面的声响。

“咚、咚、咚”

“来了!”

“别挤啊~”

雕花木窗外,一对高人走在前端。

这说是高人不带假的。站在二楼窗前的吕岩只到他们的腰间。

一左一右、一男一女、一个道姑、一个和尚。

这女子略施粉黛,丹凤眼,柳梢眉。这道姑打扮的女子脚踩高跷达一丈。高跷被她的长长裤腿遮住,裤腿的颜色是藏青,看不见里面的高跷形状。

然后她腰挂一把青锋宝剑,此剑也是稍长些,但是在她的身后看去正应景。

道姑的宝剑从背后抽出,双手持立,好一个冷面俏修罗!

这和尚,浓眉大眼,满肚肥肠。一身灰黄的僧衣,外加一串大戒珠挂在胸前,一个酒葫芦挂在腰间。

他也是同样的脚踩高跷,和道姑齐平,只是他的手中拿有一柄月牙铲。

他们立在高跷上,却健步如飞。然后他们就在这万福楼前打起来了。

这边你向前纵越,一剑直刺中门,那边我蹲身挥臂,横扫千军。

然后我一招跳跃空中来个长虹贯日,你又是禅杖飞舞,老树盘根。两人是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看的为观众人不时来一声好。

三招两式间,两人后方出现众多人物。

有关公、有秦琼;有张生、有红娘;有何仙姑、有吕洞宾······

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高难杂耍,如履平地。

着实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好戏。

吕岩众人立于窗前,看的最真切,看的最清楚。毫不吝啬的鼓掌欢呼。

这两天,吕岩只能说是大开眼界,不得不服。

原以为两世为人,前世又经历了信息大爆炸的历练,什么绝活没有见过。不想这民间卧虎藏龙,让他开了眼。

眼前的五方狮子团又是这民间的一条“虎”。还是一条猛虎!

吕岩昨日曾看过徐水狮子的表演。当时他是和其他人一样叹为观止,对狮子下的二郎表演的一系列绝活是记忆犹新,当时认为舞狮者不出其右。

现在这眼前的五方狮子团,告诉吕岩原来真正的舞狮是这样!

“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百戏书中有此舞狮团的介绍。

而在久远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西凉伎》。诗文对五方狮子进行了详细且生动的描述:“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吕岩此时观看果然名不虚传,不愧是能传承千古在大明占有一席之地的绝技。

一头高大像楼房的雄狮立于众人中间。

吕岩离着这狮子还有百米多远仍旧可以看清这狮子脖子上的铜铃,大大的眼睛。

在那大红狮袍下,有十二人在其中,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搭配,竟把这狮子抬的这么高。

然而这样的狮子还不止一个,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有五只狮子,在这么大的体积之下或是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或是戏球、挠痒、舔毛······

据是生动活泼,活灵活现。

(ps,文中出现的一些前后矛盾之处,欢迎大家在书评区里指出,我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