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让钱生钱
德国多特蒙德足球场旁边有一间矮小的房屋,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妇,男主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球场,在比赛之前修整草坪。很多来这里看球的球迷都熟悉这位和蔼的老头,但是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老头就是当年叱咤球场的球星和百万富翁罗塔尔·胡伯。51岁的胡伯常常追悔当年的奢华生活,重复着“如果我当年节省一点……”之类的话。事实上,胡伯的生活并不是最惨淡的,有的球星甚至只能靠领取救济金过日子。据一项对150位退役球星的调查,退役的球星中只有9%还维持着以前的生活;44%的人过着普通平凡的日子;21%的人生活拮据、穷困潦倒;26%的人负债累累。
从百万富翁沦落为看门人,这样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管好自己的钱袋,做好投资理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理财都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知道,理财并不是要等到有了很多钱才开始进行,其实不论是购物还是到银行存款、购买保险,都是在理财。我们应该努力让投资理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保障。
制订理财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首先,要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家底: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花几分钟编制一个资产统计表,列出自己所有的和自己所欠的。在资产一栏里列清楚自己有哪些流动性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有哪些投资性资产——股票、债券、基金、房产等,有哪些固定资产——住房、汽车等;在负债一栏里列清楚自己有哪些短期负债——信用卡贷款、亲友借款等,有哪些长期负债——住房信贷、汽车信贷等。此外,还要比较准确地估计:我未来会有多少收入,我必须的开销有多少?比如,我现在每年的工资收入有多少,其他收入有多少,以后会有多大变动?我每月必需的生活开支是多少,必需的其他开支有多少?摸清了家底,也了解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就可以制定自己的理财规划了。
制订理财规划,你首先要确立自己的财务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计划实施起来就自由散漫,甚至会很快放弃。财务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短期、中期、长期。这就需要制订一个数十年的理财计划。所有的目标都需要现在确立,并立刻制订和实施计划,这样才能梦想成真。制订理财规划,您需要权衡收入和消费,明确每年每月从收入中拿出多少来消费,拿出多少来储蓄,还要借助存款储蓄、证券投资、购买保险等手段来积累、增值财富。理财规划在实施的时候必须讲究策略,持之以恒,最后才能积累起足够的财富。
当然,投资理财还必须安全合理,这就需要把握好投资的原则。
原则之一:收益风险相匹配。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和风险都是相匹配的,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这是投资的“铁则”。如果你听到别人劝你投资某个项目,说这个项目特赚钱,而且绝对没有一点风险,这时候千万要多个心眼——天下哪有这等只赚不赔的好事。
不论投资证券、不动产,还是投资黄金、白银,风险和收益都是相匹配的,没有无风险的投资。因此,您一定要牢记这个原则,一方面防止受到利益诱惑而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也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从而设定相应的收益目标。
原则之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的人为了住上宽敞的大房子,借了大笔贷款,无奈自己的收入少得可怜,扣除每月还款后所剩无几,每天节衣缩食,辛苦度日。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量入为出”是古老的收支法则,您不得不对它“俯首帖耳”。计划家庭收支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短期与长远的生活安排,科学安排收支计划。
有的人为了能在股票市场上大赚一把,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全部买了股票,结果一朝股市风云变幻,血本无归,连将来的养老钱也没有了。“量力而行”是另一条古老的法则,你必须合理考虑自己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目标,不要盲目制订目标过高的理财规划。
原则之三:做足功课,不盲目投资。投资理财中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热门”:股市上有“热门股”,房市上有“热门房”,收藏市场上有“热门邮票”。实际上,热门并不一定收益高,有时候甚至是陷阱,让您一头扎进去跳不出来。当某项投资成为热门的时候,往往是它的价格达到高点的时候,所以盲目追逐热门是很不理性的。
投资理财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功课,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并需要进行理性的、独立的思考,盲目跟风是要吃苦头的。
原则之四:控制欲望,不可贪婪。张三买了一只股票,股价涨了,他指望还会继续涨,舍不得卖;有一天跌了,他又舍不得卖,指望着它涨回来,结果股价一跌再跌,直到套牢。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任何时候,您一定要让理性战胜欲望,为自己的投资设定盈利目标和止损限额:达到盈利目标了,一定要迅速撤出;出现损失了,一旦损失达到限额,必须果断地“壮士断腕”,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初次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归结为“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金钱、名誉、地位等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如今,“马太效应”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意义就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在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本钱比他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自如运用各种营销手腕推广自己的产品,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既然经济领域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那么,你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管理你的个人财产的呢?是放在银行存着吗?还是拿它来赚了更多的钱?你的财富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精明的投资者早就开始了他们的投资实践。其中,很多人采用红利再投资,而非现金分红的投资方式,那么他们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使资本增值的速度更快。爱因斯坦曾经感叹,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复利。复利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钱滚钱”,也就是本金所生的利息,再放回本金之中继续衍生利息。既然如此,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借助于这个最强大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马太效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只要决定了,何时开始都不晚。同时,长期持有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想要知道自己的投资项目在几年之内可以增长一倍吗?其实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也就是金融界常提到的“72规则”——将72除以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这样就可以算出在您目前的储蓄或者投资回报率条件下,您需要多少年可将目前的本金翻一翻,也就是说把本金1元变成2元需要多少年。
若你的投资本金为1万元,如果全部存在活期储蓄内,需要90年本金才能涨一倍;如果全部投资于年均回报率为4%的国债,则本金只需18年便可增长至2万元;如果全部投资于年均回报率22%的股票型基金,则本金不到4年便可翻番。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储蓄”和“投资”是积累财富的两大主要途径。
从表面上看,储蓄似乎是最没有风险的,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殊不知在低利率时代仅靠储蓄不可能满足你积累财富的要求,它的作用甚至比把银子“包在手巾里存着”还不如,因为通货膨胀已经大大地削弱了那些存款的购买力,相当于等你打开布包时发觉银子已经缺了一大块。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才能有效地抵御通胀的风险,因为通胀一方面会使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会使以货币计量的资产增值,你持有了能够增值的资产,自然就不怕通胀对你资金购买力的侵蚀了。
当你有了投资的资本之后,就应该抓紧时机进行投资,而不能仅仅把资产增值的重任放在工资性收入上,应该让赚钱和投资两翼齐飞。
做好理财,掌控一生财富
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首先应自问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追求温饱;当基本的生活条件获得满足之后,则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自我实现。而要依层级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财务条件之上。因此,你必须认识理财的重要,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理财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甲买了一套房,乙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车市值只有5万元。
理财,让我们始终拥有富足尊贵的生活。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不值什么钱了。车跟房子不一样,房价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理财让我们追求财务的自由,从而享受真正的快乐生活。也许你属于那种“葛朗台”式的人士,恨不得每1分钱都想要掰开当2分钱来花,时时刻刻想着要精打细算做好收支安排和理财规划;也许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单身一族,整日里无忧无虑只想着娱乐休闲消磨时光,但你也得量入为出做好一定的安排和计划;也许你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家庭支柱,更得要未雨绸缪,为一大家子人的各种可能开支做好提前准备和全面打算。
理财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理得好与坏暂且不论,但是只要我们从小钱开始,科学地管理金钱,我们的目标就会明确,生活就不会茫然无序。“富爸爸”系列丛书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告诉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自己能更早地获得财务自由,为自己挖出一口源源不断产生财富的‘油井’。如果等到哪一天,你的资产在你的良好管理之下,已经在为你自动地产生更多财富的时候,你需要休息或者想去马尔代夫度假,就不用担心因为不去上班而被老板炒鱿鱼了,因为那意味着你开始收获到了理财的果实——财务自由。”
对于个人来说,理财通常要经历以下六个环节:
1. 赚钱——收入
一生的收入包含运用个人资源所产生的工作收入,及运用金钱资源所产生的理财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赚钱,理财收入是以钱赚钱,由此可知理财的范围比赚钱与投资都还要广。它包含:①工作收入:包括薪资、佣金、工作奖金、自营事业所得等。②理财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资本利得等。
2. 用钱——支出
一生的支出包括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支出,及因投资与信贷所产生的理财支出。有人就有支出,有家就有负担,赚钱的主要目的是要支应个人及家庭的开销。它包含: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等家庭开销;理财支出,包括贷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险保费支出、投资手续费用支出等。
3. 存钱——资产
当期的收入超过支出时会有储蓄产生,而每期累积下来的储蓄就是资产,也就是可以帮你钱滚钱,产生投资收益的本金。当人年老无法继续工作创造收入时,就要靠钱产生理财收入或变现资产来支应晚年所需。它包含:①紧急预备金:保有一笔现金以备失业或不时之需。②投资:可用来产生理财收入的投资工具组合。③置产:购置自用房屋、自用车等提供使用价值的资产。
4. 借钱——负债
当现金收入无法支应现金支出时就要借钱。借钱的原因可能是暂时性的入不敷出,购置可长期使用的房地产、汽车、家电以及拿来扩充信用的投资。借钱没有马上偿还,会累积成负债,要根据负债余额支付利息,因此在贷款还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费外,还有财务上的本金利息摊还支出。它包含:①消费负债:如信用卡欠款、商品分期付款等。②投资负债:如融资融券保证金、证券价格下跌。③自用资产负债:如购置自用资产所需房屋贷款与汽车贷款。
5. 省钱——节约
在现代社会中,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用来支应支出,有所得要缴所得税,出售财产要缴财产税,财产移转要缴赠与税或遗产税。因此,在现金流量规划中如何合法节省所得税,在财产移转规划中如何合法节省赠与税或遗产税,也成为理财中的重要一环,对高收入的人来说更成为理财的重要考虑。它包括:①所得税节税规划。②财产税节税规划。③财产移转节税规划(目前境外较多采用)。
6. 护钱——保险与信托
护钱的重点在风险管理,是指预先作保险或信托安排,使人力资源或已有财产得到保护,或当发生损失时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富来弥补损失。保险为当发生事故使家庭现金收入无法支应当时或以后的支出时,仍能有一笔金钱或收益可弥补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外收支失衡时产生的冲击。为得到弥补人或物损失的寿险与产险保障,必须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费,一旦保险事故发生,理赔金所产生的理财收入可取代中断的工作收入,来应付家庭的生活支出,或以理赔金偿还负债。此外,信托安排可以将信托财产独立于其他私有财产之外,不受债权人的追索,有保护已有财产免于流失的功能。它包括:①人寿保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失能险。②产物保险:火险、责任险。③信托。
调整观念让自己成为富人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工作也还是穷人,越忙越穷?为什么富人却能在一生中积累巨大的财富?他们究竟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翻翻那些富翁的财富积累历程,你就会知道,穷人和富人的思维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思维观念,并且用到实践中,若干年之后,你也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先来看一看,什么制约着你成为一个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