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3258900000036

第36章 毛泽东品评《水浒传》(7)

1964年2月13日,******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春节座谈会),出席的有刘少奇、******、彭真、陆定一、康生、林枫、章士钊、陈叔通、郭沫若、许德珩、黄炎培、朱穆之、张劲夫、杨秀峰、蒋南翔、陆平等16人。******说:“历来的状元,出色的没有几个。唐朝的李白、杜甫两大诗人不是状元,也不是进士、翰林。韩愈、柳宗元是进士,是二流的。王实甫、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蒲松龄等都不是进士,曹雪芹和蒲松龄是清朝的拔贡。明朝皇帝搞得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太祖,一个是成祖。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做得最好,他一字不识,是个文盲;明成祖皇帝做得也不错,是一个半文盲,识字也不多。但以后万历、嘉靖等都读了很多书,成了知识分子,皇帝就做不好了。六朝的梁武帝,能文能武,能说会写,最后困死台城。宋徽宗能诗会画,字写得很好,做了俘虏。他们都是只专不红,亡了国。”他又说:“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下乡采药。祖冲之是自修的。”(戴知贤:《山雨欲来风满楼》,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宋徽宗(1082—1135),即赵估,公元1100年至1125年在位,工书画,正书称“瘦金体”。宣和初年(1119)后,因兴“花石纲”,激起方腊、宋江等分别起事。水浒梁山泊故事,就是以他在位时为历史文化背景的。宋徽宗见《水浒传》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赚萧让》等多处。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水浒传》的作者,根据《大宋宣和遗事》等史料而撰述此杰出古典小说。

关于《水浒传》及宋江形象讨论,自1964年后,这方面的文章大多对宋江形象持否定态度。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1965年第3期《对宋江形象分析一点质疑》一文,最有代表性。该文认为:(一)宋江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刀笔小吏;(二)宋江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的投降主义者;(三)宋江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不少文章还受到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问题讨论的影响,将评价李秀成的基调移用于宋江身上,在评论中突出了阶级分析和立场问题,认为宋江比李秀成更为可恶。1965年7月,《光明日报》总编室将上述情况,以《古典文学界对<;水浒传〉及宋江形象讨论的若干情况》为题,编入“情况简编”。******阅读了这份综述材料,并在题目前连画了4个圈,表明他对这些评论是相当重视的,也表明他晚年对《水浒传》的评价,同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界的讨论也有一定的联系。(武思萦、樊静:《******和他喜欢的二十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

1972年12月21日,******在接见出席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时,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现在不是讨论《水浒》吗?《水浒》不反皇帝,专门反对贪官,后来接受了招安。这部书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师东兵:《决定中国命运的28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宋江招安的故事,见《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据******晚年一直在其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回忆:1974年她在武汉读《水浒传》时,******也曾对她说过宋江是投降派,搞修正主义。(《******评〈水浒〉真相》,《中国青年报》1988年9月24日,并见《******和他喜欢的二十本书》。)

******晚年曾经和护士孟锦云谈到过《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名著。******说,这部书他读过17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通鉴》为什么只写到五代为止?******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宋代自有国史,不依据国史,另编一本有困难,我看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所以历史上的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你看《通鉴》最后一段写了赵匡胤,也只是说太祖皇帝如何勇敢,如何英明,如何了不得,简直白玉无瑕,十全十美,全信行吗?(王子今:《******与中国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234页。)

赵匡胤(宋太祖),《水浒传》“引言”里提到过。

******读二十四史有个突出的特点:他不仅认真地读那些所谓“正面”的材料,同时也认真地读那些“反面”的材料。在这些史书中,举凡奸臣、佞臣、叛臣等人的传记,像新、旧《唐书》里的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传,《宋史》里的《奸臣传》(秦桧、蔡京),《明史》里的《奸臣传》(胡惟庸、严嵩)等等,他都在封面上专门标出卷、册、姓名,有的还在名字前面画了圈。他说,一要看看他们的奸法和坏法,二要和其他传记参照看,弄清楚每项历史事件的原委,分清主要的责任和次要的责任,不能只信一面之辞。(芦荻:《******读二十四史》,《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

蔡京(1047—1126),北宋大臣,数度入相,被称为“六贼”之首,也为《水浒传》认定为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他在该书中最先见于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那留守唤作梁中书,讳世杰,他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

3、善于运用《水浒传》中的语句或事件

******1936年在延安时对斯诺说:“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后来他还谈到过,少年时代,他在与父亲发生冲突时,曾把父亲比做《水浒》中的贪官,而自己无疑是梁山上那群“替天行道”的好汉。(武思萦、樊静:《******和他喜欢的二十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8页。)

“替天行道”,见《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又见《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挂上‘忠义堂’、‘断金亭’牌额,立起‘替天行道’杏黄旗。”

1927年3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13页。)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见《水浒传》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宫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刘唐大怒,拍着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便赶上来。这边雷横便指手画脚,也赶拢来。”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5月,许克祥又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在武汉立即召集湖南来的同志商议对策,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要******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回答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好汉。”(戴知贤:《******文化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曾经随同******等一起创立井冈山根据地的谭震林回忆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拒绝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他说,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谭震林:《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思想的发展》,《红旗》杂志1978年第12期。)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崇祯二年(1629),参加反明起义队伍。崇祯十七年(1644),占领北京,推翻明王朝。翌年,为清军所败,走死。

“绿林好汉”,见《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等多处。

1927年10月下旬,******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湖南酃县的水口,他决定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指着一张大地图说:我们有一个罗霄山脉可以休养生息。地图上像眉毛一样浓的这个地方(指井冈山),我们可以去。为鼓舞士气,******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大家知道,每一个朝代都有山大王,可从来没听说有谁把山大王彻底消灭过。我们也要去当山大王。这时,有人不同意******的看法,说到山上做山大王,那是土匪,叫什么革命?******说:我们的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山大王没有什么主义,可我们是共产党,既有主义又有政策,山大王和我们比不上。那么叫人怎样能消灭我们呢?最后前委会接受了******的意见。(孙宝义:《******的读书生活》,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18—319页。)

据陈士榘将军回忆:1927年11月28日,根据******指示,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县政府由三个常委组成,谭震林是工人代表,李柄荣是农民代表,我是士兵代表。******笑着对我说:“陈士榘做了县太爷啦,你也是个山大王哩!”这是******第一次跟我开玩笑。(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2—33页。)

1928年,在井冈山期间,有一次,******在谈到中国的文化特点时,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由儒、道、佛三大家组成,最不好是儒学的孔孟之道。中国历代尊儒,尤其是皇帝老子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其实,它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上智下愚的主张,毫无革命精神,不值秕糠。道家********的精神,倒值得学习。它从不畏惧妖魔鬼怪,敢斗魑魅魍魉。历代造反的百姓,都打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旗帜,我看老百姓还是喜欢道教的。”(孙宝义:《******的读书生活》,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页。)

1928年9月28日,******和朱德率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住在山区的中心茨坪。那里有一家店铺,其平整的柜台被******所看中,成了他的办公桌,放着砚台、毛笔,铺上井冈山出的毛边纸,他在那里写作。不过,到了晚间,砚台还得收起来,因为那柜台又是床,夜里要睡人。有一回,不知是谁,给******送来一本线装书,被他大大赞赏了一番。原来,那是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集中写及北宋江西剿匪的情景。******比较古今的“山大王”,说从北宋剿到现在,“山大王”是剿不完的。他笑道:“******占市为王,我们占山为王!”(赵志超:《******和他的父老乡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34页。)

范仲淹(989—1052),北宋大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改革。后任宣抚使。

1934年1月23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们的经济政策》里说:“只有最无耻的国民党军阀,才会在他们自己统治的区域内弄到差不多民穷财尽的地步,还会天天造谣,说红色区域如何破坏不堪。”(《******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130页。)

“民穷财尽”,见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一百回本《水浒传》中无)《宋公明兵渡黄河,卢俊义赚城黑夜》:“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另见清朝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在其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部分中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第139页。)

“铜墙铁壁”,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典出元代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见《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二打祝家庄》:“宋江自引了一部人马,转过独龙冈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

1935年8月,长征途中,****中央在毛儿盖沙窝召开会议。在张国焘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对遵义会议和苏维埃运动进行攻击后,******说:“国焘同志对苏维埃运动的看法,与我们略有分歧,如果认为苏维埃运动是失败了,将使一般同志失望。我看,今后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将苏维埃旗帜高举起来。卷起苏维埃旗帜的做法,我们似乎还没失败到这个地步,大可不必。至于对遵义政治局会议的评价,我看,我们也不要勉强国焘同志接受,留待以后党的会议来做结论吧。”停了停,******以一种调侃的语言说:“国焘兄说得好,梁山泊好汉不打不相识,今天,我们算是又一次相识喽。”说完嘿嘿笑了起来。(石永言:《草地惊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

1935年8月,******在沙窝接见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和他作了谈话。当******和他谈起少林寺事时,他问:“世友呀,那你在少林寺学了几年武功?”“不算在家学的,光在寺里跟师傅学武艺,一共8年。”“哈哈,都赶上景阳冈那个打虎英雄武松了,怪不得连那个少数民族寨主都打不过你呀!”“怎么,主席,你连这件事儿都知道?”许世友惊讶地望着******,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那是红军长征路过的一个村寨,许世友和少数民族老寨主打擂台,后来又在宴会上比酒量,连喝3大碗,仍面不改色。许世友说完这件事情的经过后,双眼凝视着******。******朗朗地笑了:“世友呀!你做得对,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是穷苦百姓的子弟兵,不是军阀、土匪,也不是行侠仗义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我们讲话办事都要想一想,注意政策和策略。为各族人民谋取幸福,人民就会真正拥护我们。世友同志,你现在不仅是我们红军的士兵之友,而且还是我们少数民族之友呢!《水浒传》里人道是三碗酒不过景阳冈,你世友打擂台,显身手,施礼仪,三碗酒过村寨啊!”在一阵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接着对许世友说:“听说在万源城下,你那一把鬼头大刀,削铁如泥,威震敌胆,你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啊!”(胡忠仁、温子春:《孝子忠将许世友的感情世界》,《中华儿女》杂志1996年第11期。)

“三碗酒不过景阳冈”,见《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在“民族统一战线”一节,他指出,坚持关门主义策略的,乃是主张“革命的力量是要纯粹又纯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笔直又笔直。《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全部永世反革命了。对于富农,是一步也退让不得。对于黄色工会,只有同它拚命。如果同蔡廷锴握手的话,那必须在握手的瞬间骂他一句反革命。哪有猫儿不吃油,哪有军阀不是反革命?知识分子只有三天的革命性,招收他们是危险的。”(《******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154—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