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3258900000014

第14章 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13)

今天,******又赞扬了****,并讲了曹操败于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出点乱子,不要埋怨。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或者叫你‘欲与共济天下大难’!”******随即吐出一口烟,专心思索片刻,叹道:“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彭程、王芳:《庐山·1959》,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52—55页。)

“曹操败于赤壁,思念郭嘉”,见《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也采用此话。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原出自《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蒙书《增广贤文》将其改为“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1959年7月17日,******在庐山找周小舟、周惠、胡乔木、田家英和李锐谈话,在谈到粮食问题和计委工作时,******又谈到袁绍之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不会用将。《曹操传》、《郭嘉传》中对此都有反映。(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中原豪强势力之一,后为曹操在官渡大败。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二回。

1956年前后,******读《资治通鉴》:“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批语:“观人观大节,略小故。”(《******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郿县)人。原系益州牧刘璋新都令,张松之友,后投靠刘备,献策夺取西川。授蜀郡太守,倡议北略汉中。刘备为汉中王后,升尚书令。其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

1959年4月,党中央在召开上海会议之前,为了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向全党连续发了四封《党内通信》,反对浮夸风等“左”的倾向。在上海会议上,他引导大家着重议论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等问题。******说,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最初在袁绍部下,但他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后经荀彧推荐,他成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追随左右,运筹帷幄,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功绩卓著。郭嘉中年夭折,曹操非常惋惜,称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介绍大家看《郭嘉传》,意思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他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他还说: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我们的工作计划。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这在今天也仍然可以给我们以启示。(薄一波:《崇拜和怀念——回忆******同志》,见《领袖·元帅·战友》,****中央出版社1992年第2版。)

1959年仲夏,******视察途经浙江,下榻西湖畔的刘庄宾馆。他像往常一样,每日办公到次日凌晨,上午睡一会儿觉,下午起床后散步、读书、读英语、阅批文件。一天,******读完英语后,和秘书林克谈话讨论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郭嘉。当时,******正在读《后汉书》、《曹操传》、《郭嘉传》。谈话时,******要林克研究历史。他介绍说:“《后汉书》、《曹操传》、《郭嘉传》等史书,值得读一读。”并当即送给林克一本范晔的《后汉书》。讲到郭嘉时,他说:“曹操有个参谋叫郭嘉,是个河南人,初投袁绍,他批评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扬了扬手,又说道:“后来荀彧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平定天下,深得曹操器重。”******一边抽烟,一边继续与林克交谈。******引用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话,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接着又引用曹操批评袁绍的话说:“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李林达:《情满西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156页。)

******在1960年曾说:“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养兵过多,打起仗来,对经济的破坏确实很大。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国时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董卓(?一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属甘肃)人,东汉末年权臣。汉灵帝时,率军入洛阳,专断朝政。在他撤出洛阳时,纵火焚烧、掳掠。据《续汉书》说:“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数。”初平三年(192)为王允、吕布所杀。其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回等多处。

1960年,******在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发表谈话说:三国时吴国的张昭,是一个经学家,在吴国是一个读书多、有学问的人。可是,他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周瑜读书比他少,吕蒙是老粗,这些人就主战。鲁肃是个读书人,当时也主战,可见光是从读书不读书、有没有文化来判断问题,是不行的。(《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人,三国东吴大臣。受孙策托孤,辅助孙权。博览群书,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张昭“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事情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965年6月26日,******对医务人员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年书,华佗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中毕业后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和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戴知贤:《山雨欲来风满楼》,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页。)

1965年8月,叶剑英有鉴于当时国际上的反华浪潮,特别是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自上台到下台的一些变化,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望远》:“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诗写成后,叶剑英将诗送给******,请他批改。******阅后,大为赞赏。他除了将题目改为《远望》外,只字未动,随即推荐给《光明日报》的副刊《东风》。据毛岸青、邵华在《重读<远望>志更坚》一文中记述:******非常喜欢这首诗,能够十分清楚地背诵出来;还曾提笔手书此诗,并将诗意一句一句讲述给他们听。他们记得其中******最欣赏的是“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两句。(贾思楠:《******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392页。)

“景升父子皆豚犬”,景升父子指东汉末期刘表、刘琮父子。刘表,字景升,《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称:“(孙)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曹操)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此句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据******晚年的保健医生徐涛回忆:******的自由体操是自编的,在散步中边走边做。我把它称为“毛式体操”。在散步时,他缓缓地行走,深呼吸,摇头晃脑,活动头颈部;有时屈伸肘腕关节,双肩一前一后,交替转动;同时也做腰部旋转扭动,比扭秧歌的动作还要有趣。这套动作,他常在独自散步又无旁人时练习。做操时的他,与平时严肃、庄重的******,完全判若两人。有一次,我跟他散步,他对我说:“三国时有个名医叫华佗,给曹操治过病。他学老虎、学熊、学猴子、学鹿、学飞鸟的动作,编了《五禽戏》。这你应该知道吧?我看不错,是很好的健身运动。这都是仿生运动。人们有很多运动都是从动物那里学来的,其实也是动物学动物。中国有螳螂拳、猴拳。你游泳的那蛙式,不就是从青蛙那里学来的吗?”我想,他年轻时一定看过许多古代养生书籍,参考了“八段锦”、“五禽戏”等,才编的这套“自由体操”。(徐涛:《毛主席怎样自我保健》,《中国档案报》1996年12月26日。)

1972年,当时社会上都知道******的三句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很明显,这和《明史·朱升传》中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有联系的。关于《吕蒙传》,据说******在谈到《吕蒙传》等《三国志》列传时,曾说过:文化不高的也可学文化,并举了东吴大将吕蒙的例子。《吕蒙传》注文中说,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注引《江表传》)显然,******是借吕蒙读书一事勉励高级干部要重视文化学习。

刘修明还说,有关《三国志》,还有“1973年2月7日布置注释的史传,有《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三国志·魏书·张邰传》、《旧唐书·李愬传》,三篇史传合订一册,5月1日完成,上送15份”。(刘修明:《序言》,《******晚年过眼诗文集》(上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张辽(167—222)、张邰(?一231),都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麾下名将。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吕布败后降曹;张邰原是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时降曹。两人均受到曹操信任和重用。张辽“吕布败后降曹”,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1975年8月,******读《晋书》第三十四卷《羊祜传》、《杜预传》(《******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羊祜(221—278)、杜预(222—284),都是西晋大臣。羊祜曾镇守襄阳十年,定伐吴之策,未成,临死前推荐杜预继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晋太康元年(280),杜预统诸路军伐吴,完成统一大业。相关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第四节******如何运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多次借用刘备所说的其与诸葛亮之间的鱼水关系,“水可以没有鱼,鱼不可以没有水”。他还常引用《三国演义》里那些有辩证内涵的文字,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过五关斩六将”等。

******在平时具体的工作、生活、谈话与写文章中,非常善于运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典型事件、精彩语句和著名诗文,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1、运用其中的典型事件

《三国演义》中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今在河北涿州)三结义。1914年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与杨教授的另外两个学生,也自称他们是三个豪杰,一个是萧子升,另一位是蔡和森。(R·特里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蔡和森、******、萧子升被认为是学校里最有才华的三个学生,他们也以此自负,喜欢自称三个豪杰。“豪杰”一词,是******爱读的小说《三国演义》的常用语,表示不仅有力量和勇气,而且智慧过人、品德高尚。(斯图尔特·施拉姆:《******》,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故事,见《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蜀汉创建者。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与关羽、张飞等结交,先后投奔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寄人篱下。汉建安十三年(208)后,在诸葛亮等辅佐下,据荆州(今湖北江陵)、益州(今四川成都)和汉中(今陕西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蜀汉章武元年(221)称帝(昭烈帝),后在彝陵为吴击败,病死。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关羽(?一220),字云长,东汉末期刘备部大将,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与刘备、张飞誓同生死。官渡大战前,曹操东征徐州,被逼降,被封为汉寿亭侯;后仍回奔刘备,被派镇守荆州。汉建安二十四年(220),刘备称汉中王,任为前将军,北上围攻襄阳、樊城,中原震动。但因孙权袭取后方江陵等地,兵败被杀。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张飞(?一221),字翼德,三国蜀汉将领,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和关羽跟随刘备,誓同生死。曹操追击刘备到当阳(今湖北当阳北),他率领二十个骑兵断后,曹军不敢轻进。后随刘备取益州(今四川成都)。在巴西(今四川北部)大败曹兵。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杨教授:即杨昌济,又号板仓先生,当时是湖南第一师范伦理学教师,后到北京大学任教。他是******的恩师,杨开慧的父亲,后成为******的岳父。

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据当时学员保存的笔记,******在“中国政治史与中国地主阶级”的题目下讲道:中国的历史甚多,而小说史如《三国》、《说唐》、《水浒》、《说岳》等,都是看过的。昔人的思想,多遍(偏)袒统治者即地主阶级。我们是革命者,这种思想,是不可要的。我们以前,虽多居乡,又为农家子弟,但对于农民的真正状况,是不大清楚。即是说我们要造一个锄头。这个锄头,马克司(思)已竟(经)造出来了,即唯物史观之表现是也。(王子今:《******和中国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1930年12月30日,******开始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这天拂晓,雾气蒙蒙。******和朱德向着海拔430米高的黄竹岭战争指挥所走去。******一边走,一边对朱德说:“总司令,你看,真是天助我也。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兵。今天,我们借晨雾,全歼顽敌啊!”说完,两个人爽朗地笑了,周围的同志也笑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果然如红军的预料,率师部和两个旅,由龙冈山向东行进,来钻为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口袋”。经过一天激烈战斗,张辉瓒被活捉,他率领的师部和两旅人马被红军全歼。(张健、刘庆华等:《******的军事艺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诸葛亮借东风”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