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王二狗的武林
32580800000001

第1章 仁慈之刃(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刀。天下有很多江湖,江湖上有很多快刀。

但最快的刀只能有一把,那把刀,如今就在王二狗的手中。

并非刀快,而是人快!

见过王二狗用刀的人都说:放眼整个中原,只有王二狗,无论是切肉剔骨,还是西瓜雕花,都是最干净、最利落的那个。

被王二狗杀过的猪,死前的最后一个念头都是:好他妈快,一点都不疼!

可王二狗心里想的是:老子一人给整个后厨打杂,掌柜的还不给涨工钱,人间正道何在!

抱怨归抱怨,可他却没甩手不干,因为,他打杂的长庆楼,是东京汴梁城最知名的酒楼,任谁一听你是长庆楼的,首先礼敬三分,甭管你在里面是端盘子的还是刷碗的。

就好比混江湖的一听对面那和尚是少林寺的便肃然起敬一个道理——江湖只有一个少林寺,天下只有一座长庆楼。

王二狗本是江湖中人,在他五岁的时候,一位刀客路过他家门口,见他骨骼精奇,顿生爱才之心,就带走了他。谁料还没走出二十里地,王二狗的爹、娘、大哥、二伯、三叔、四婶、五舅、六姨等一群亲戚就追了上来,将刀客以拐卖小孩的罪名扭送到官府。

辛亏县太爷那天不糊涂,才让这场闹剧在一个时辰后收场。而王二狗的父母经此一闹,也知道刀客并非匪类,而是江湖中鼎鼎大名的“断刀大侠”,这才放心让儿子随他进山习武了。

一晃十五年,断刀大侠有天忽然把二狗叫到面前说:孩子,你可以下山了。

王二狗哭拜于地:师父,徒儿不走,我要留在山上孝敬您老人家!您看您现在瘦的,我怎么忍心离开……

师父说:我就是觉得粮食不够吃了才让你下山的,你非得让我饿死,是不?

王二狗回了老家第四天,爹妈就托七舅姥爷在汴梁城为他谋了份差事。谁也没想到,工作竟然是在长庆楼,这让王家在村子里颇有面子。

背负着父母的荣耀与乡亲们的期许,王二狗在长庆楼一干就两年。

他不敢显露武功,不敢说自己是个刀客,更不敢提师父的名号——师父的临别赠言就是:混不好我就没你这个徒弟;哪天混好了,再说我是你师父。

师父是指着自己的脸说的这句话。

师父是冷酷的,刀客是无情的。师父说:有情的刀客,全都死在了无情的刀剑下。

王二狗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直到,发情的猪死在了他的刀下,王二狗才略有所悟:猪是有情的,王二狗的刀是无情的。

但被王二狗杀过的猪并不痛恨王二狗,因为它们死前根本体会不到丝毫的疼痛。后来,王二狗的名声便在猪界传扬开来,它们称王二狗为“仁慈之刃”。

所有的猪都希望被卖到长庆楼,盼着割开自己咽喉的是那把仁慈之刃。

猪总是要被杀的,死在谁的刀下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舒服了一辈子,最后一刻也舒服的离开世间,才是完美的一生。

可王二狗并没杀过人,一个连人都没杀过的刀客不是好刀客,这也是他不敢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另一大原因。江湖百晓生的“中原侠客榜”上,排名前十的大侠都是杀过五百人以上的,他师父“断刀大侠”排名第五,名字后的数字是“七百零三”——这是师父十年前的成绩。

那次,师父带他闯入水贼的船上救人,师父杀贼,王二狗在后面计数。师父杀了五十个水贼,可他让王二狗报给江湖百晓生的数字是“壹佰零一”。

王二狗很疑惑:师父您为啥造假?

师父说:你哪只眼看见我造假了。

王二狗:您杀一个,我数一个,明明五十。

师父:那是你的幻觉。

王二狗:我确定没记错,就连您杀人的每一刀、每个招式,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师父:当整个武林都稀里糊涂,唯有你清清楚楚的时候,那你就是最稀里糊涂的——即便你看到了事实,也不会有人认可你的事实,所以我说你产生了幻觉。

王二狗:不懂。

师父:江湖需要传说,百姓需要英雄。人们只关心哪位大侠杀了盗贼(who),在什么时间杀了盗贼(when),杀了哪里的盗贼(where),杀了什么样的盗贼(what),为什么要杀这些盗贼(why),用什么招式杀了盗贼(how),至于故事和数字是真是假,他们不关心。所以“中原侠客榜”就成了武林人士的沽名钓誉之地,人人都造假,我何必犯傻。

王二狗:可您是大侠,怎能自甘与江湖宵小用相同的伎俩?

师父:鼠辈欺世盗名有害无利;可对于真正的侠客,欺世盗名,却是有利无害。

王二狗:您狡辩的功夫也是一流的。

师父:二狗,不要迂腐。

王二狗:您哪只眼看到我迂腐了?

师父:鼻眼儿、耳眼儿、肚脐眼,还有……

王二狗:你够了。

而后,师父又恢复了往常的冷酷:二狗,只有二三流的侠客才看重侠义;一流的侠客,负责创造侠义。

王二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深沉,我年幼的心灵尚无法承受。

师父:自称侠义之徒,不一定是真侠客。坑蒙拐骗、杀人放火、偷鸡摸狗、欺世盗名,这种卑鄙手段,对真正的侠客,也可以是行侠仗义的手段。

尚在少年时代的王二狗觉得,师父为了美化自己,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不过,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逐渐明白了师父当初的意思。

所以他不介意别人只把他当成长庆楼一个杀猪的、切肉的、给西瓜雕花的瘪三。